環保執法改革:沒有依據的環保執法事項一律取消

3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2020版《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已經國務院原則同意。本文以問答的形式,梳理通知對《指導目錄》作出的重點指導與要求:

1、《指導目錄》是什麼?

是落實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要求、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職能的重要文件。

2、制定的目的是什麼?

(1)推進環保執法改革;

(2)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

(3)解決多頭多層重複執法問題,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3、主要內容是什麼?

梳理規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事項,以及部門規章設定的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事項,並將按程序進行動態調整。

4、如何適應各省市地區不同情況?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立改廢釋和地方立法等情況,進行補充、細化和完善,建立動態調整和長效管理機制。

5、有哪些重要改動原則?

(1)凡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執法事項一律取消。

(2)需要保留或新增的執法事項,要依法逐條逐項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審查

(3)雖有法定依據但長期未發生且無實施必要的、交叉重複的執法事項,要大力清理,及時提出取消或調整的意見建議。

(4)需修改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按程序先修法再調整《指導目錄》,先立後破,有序推進。

6、對環保執法責任作出哪些要求?

(1)按照減少執法層級、推動執法力量下沉的要求,區分不同事項和不同管理體制,結合實際明晰第一責任主體,把查處違法行為的責任壓實。

(2)堅持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逐一釐清與行政執法權相對應的責任事項,明確責任主體、問責依據、追責情形和免責事由,健全問責機制。

(3)嚴禁以屬地管理為名將執法責任轉嫁給基層。

(4)對不按要求履職盡責的單位和個人,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7、對環保執法標準化的規定?

(1)編制統一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規程和操作手冊,明確執法事項的工作程序、履職要求、辦理時限、行為規範等。

(2)消除行政執法中的模糊條款,壓減自由裁量權。

(3)同一事項相同情形同標準處罰、無差別執法。

(4)將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事項納入地方綜合行政執法指揮調度平臺統一管理,積極推行“互聯網+統一指揮+綜合執法”,加強部門聯動和協調配合

8、如何與市場、群眾緊密聯繫?

(1)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與市場主體、群眾關係最密切的行政執法事項,著力解決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2)制定簡明易懂的行政執法履職要求和相應的問責辦法,加強宣傳,讓市場主體、群眾看得懂、用得上,方便查詢、使用和監督。

9、施行如何監督?

(1)逐步實現行政執法行為、環節、結果等全過程網上留痕,強化對行政執法權運行的監督。

(2)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任務和執法特點,探索形成可量化的綜合行政執法履職評估辦法,作為統籌使用和優化配置編制資源的重要依據。

(3)暢通投訴受理、跟蹤查詢、結果反饋渠道,鼓勵支持市場主體、群眾和社會組織、新聞媒體對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