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這話放在微信公眾號,不是新鮮,而是應景。

與其說是微信變了,不如說是微信引領微信社交的方式變了,不僅讓你覺得廣告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很多朋友圈的神操作就是在享受廣告。

如今,在內容為王的微信公眾號,這裡誕生了內容創業,這裡更誕生了自媒體,正是因為自媒體打破自我桎梏而新生,才真正領悟了“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個人品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開疆拓土,無疑站到了時代之巔。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文章摺疊後閱讀量腰斬?菜單欄是否廢了?這下頭圖比標題更重要……昨夜風雨昨夜星,也許自媒體徜徉在自我創作的樂趣中,但現在信息流來了。

微信公眾號改版了,也許有今日頭條的流量感覺,難道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虛心借鑑,難道不是技術性應對訂閱號打開率下滑的重要舉措,難道不是心比天高但數字卻很誠實的猛回頭?

微信公眾號表現出來的焦慮,顯然是為騰訊的半條命為出發點,絕不能坐以待斃,在打造移動互聯網超級管道的時候,只靠掛壁油水可以過小康日子,但距離大同世界實在是太遠了。

外因總是會激活內因的。頭騰大戰雖然堅守的價值觀不同,但今日頭條的信息流速遞方式捕獲的是海量用戶,犧牲卻是提供信息來源或創造內容作者,至今恐怕也鮮聞誰是今日頭條的頭部品牌。但微信公眾號就不同了,頭部群體的個人品牌與價值影響令人驚駭,然而,美夢恐怕結束了。

從品牌的角度看,產品品牌是大部頭,應用最廣泛;組織品牌是子憑母貴,基業長青的力量之源;區域空間品牌是城市與國家的必然之路,經濟與文化雙引擎。但唯有個人品牌最為薄弱,直到自媒體的徹底崛起才改變了局面。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真正的自媒體,可以說是真正的原創者。

但微信公眾號以信息流方式呈現版面,恐怕不是微信想削弱了個人品牌,而是用戶習慣信息流方式消費原內容,“標題+封面圖”在訂閱號群發之後方便用戶直接閱讀。

微信公眾號頗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氣魄,讓符合用戶所需、用戶所求、需求匹配高度融合,但凡觸發而黏性的內容就會贏得更大流量。雖然,騰訊掌門人反思過上帝視角的賦能,但堅持“去中心化原則”應該是最可寶貴的精神,希望不會為信息流而干涉內容分發,而成為某種聚划算。

自媒體起於微博,但功成於微信公眾號,根本原因就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去中心化原則及堅守不與內容創造者分食奪利,正是因為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市場跟隨著諸如鳳凰號、百家號、網易號、大魚號、頭條號……等等任憑多少億的補貼和戰略支持,但卻始終挖不走沒有補貼的微信公眾號原創者!

崛起於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創業者,為他們的讀者製造或創作內容的時候,

自然也在建立作者與讀者的新型神交關係,而這種關係隨著每天每月的建立,很多人就養成了即使很晚也會讀了文章而休息,甚至直接提出建議乃至真心肯綮的建議或批評。

這重新關係超越傳統作家與讀者之間的遠關係,個人品牌價值的黏性就是最大的價值,也是自媒體最為成功的地方。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小個體的真IP願景

自媒體重塑個人品牌,開闢個人品牌建設的新途徑。

如,可可·香奈兒小姐是一個服裝設計師,個人品牌建立在服裝設計上,憑藉“潮流易逝,風格永存”的品牌見解,通過黑白搭配的風格引領了潮流,成為奢侈品中獨樹一幟的品牌,但也完成了從個人品牌到產品品牌的驚人一躍。

自媒體則是一個內容提供者,個人品牌建立在內容創造上,思考成為生活方式,良知成為卓見卓識,日復一日的沉澱與積累,原來的作者與讀者緊密的關係逐漸形成了粉絲,但在微信內容生態航母上漸漸固化。

從個人品牌到產品品牌簡直就是一部名利辯證法,可可·香奈兒可謂完美,獲得了原創作品的複利,但自媒體名利雙收的也不再少數,可是原創作品斬獲複利顯然不如產品品牌能量大。

但是,正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個人品牌個性,卻激發出了小個體IP成長的品牌願景,寫的是原創內容的提供者,讀的是內心觀照的覺行者

,或許誠如莫言所言,“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這群“小個體”,或許就是上士,因為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所以,他們才會博客到微信,無論你是否看此花,此花皆在深山中自開自落。

小個體也有大品牌智慧,豈虛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