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新祕密,一座“隱形”的全球貿易一線城市

義烏新秘密,一座“隱形”的全球貿易一線城市

雙十一前夕,義烏沉浸在既平靜又緊張的氛圍之中。

今年是第11個天貓雙11,恰好是張新剛在義烏的第11年。他的客戶來自中國、俄羅斯、以色列、馬來西亞,甚至某個太平洋上的島國。

這是義烏小微型跨國公司的真實樣本。這座四面環山,曾經地貧人瘠的浙中縣城,有數十萬家類似的企業。區別於大型跨國公司,沒有豪華的辦公樓,也沒有宏偉的財政預算,但他們將觸角伸向幾乎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這座神奇的城市,2005年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小商品中心,這一地位保持至今。每年,有接近城市總人口數量一半的境外客商來到義烏淘金,比例上超過北京、上海。一些拉美的外商甚至以為這是中國最繁華的都會。

從任何一種維度上看,資源匱乏,人口數量不足北上廣零頭的義烏,都難以被稱為一線城市。但是,如果從參與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來衡量,義烏堪稱全球貿易“一線城市”。

“這是全球消費現狀的紀念碑。” 英國衛報記者Oliver Wainwright曾如此評價這座城市。而現在,義烏故事藏著的,不僅僅是中國製造影響全世界的密碼,還有中國數字經濟浪潮影響全世界的密碼。

01 萬國創業潮

2003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年多後,伊朗商人哈米第一次出現在義烏火車站。洶湧的人潮相互推搡著,車站的設施極其陳舊,一地的甘蔗皮。哈米來自北京的女友跟他一起,兩人在日本留學時相識。他們從未想過會在義烏定居。

十幾公里外,稠州路上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剛剛投入使用,旁邊是一片塵土飛揚的工地。但是,那裡已經是全世界冒險家們的樂園。不同膚色,不同國家的商人在數以萬計的商鋪之間穿梭往來,把肥皂盒、首飾、針織品等一切你能想到的生活用品,用集裝箱、輪船、飛機甚至肩背手扛運往全球的各個角落。不只一位外國商人說過,如果義烏突然從地球上消失,全世界的超市可能都將停擺。

如今,哈米在義烏最豪華辦公樓時代廣場的29樓,擁有自己的辦公室,落地窗前,可以俯瞰整座城市。他身上的標籤很多,2007年成立了義烏首傢俱備進出口資質的外商企業,近年來還在義烏投資了一家化妝品工廠。哈米把義烏商品賣到了歐美、中東和東南亞。他的孩子在義烏二中上學。

時代廣場往北一公里的江東街道雞鳴山社區,被義烏人稱為“小聯合國”。在這片不足兩平方公里土地生活工作的,除了3500多名老義烏人,還有來自31個省份的2.5萬人、以及74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老外”。

義烏新秘密,一座“隱形”的全球貿易一線城市

義烏的外國商人。

和哈米同一年而來的約旦商人穆罕奈德,在市中心的稠州路上開了一家近千平方米的阿拉伯餐館,名叫“貝迪”,中文意思是“我家”。他在義烏已經定居16年,娶了一位安徽女孩。開餐廳之前,他嘗試過無數種創業,做外貿、開工廠不一而足。

現在,穆罕奈德喜歡站在窗邊看馬路上的車來車往,視線能輕易地越過行道樹,看到義烏國際商貿城。“拉開店門、打開電燈、擦淨櫥櫃,就有人‘送錢’上門。”

“拖鞋褲衩而來,西裝革履而去。”這句像傳銷洗腦洗腦的口號,至今被一些外商奉為圭臬。某位敘利亞商人,從義烏採購一批假花回國售賣,它們裝飾了飽受戰火的敘利亞人悽惶的生活,也讓他意外地賺了15萬元。他拎著裝滿現金的袋子,在進門就只有床的出租屋裡,和妻子一起興奮地將現金撒滿一床。類似的故事在坊間流傳。

對於數量龐大的國際商人而言,義烏就像一塊磁石。目前常駐義烏的外商有1.3萬人,每年還有超55萬人次境外客商來義烏淘金,這還不包括那些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採購的商人。如果對比義烏全市僅100多萬的人口基數以及縣級市的行政級別,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觀,從比例上,甚至超過北京、上海。

如今,外國商人不只在義烏創業致富,他們還把中國經驗帶回各自家鄉。義烏非洲商會會長蘇拉,就將生產五金的機器和原料運回祖國塞內加爾,在那裡辦起工廠,賣向非洲各地。義烏,正在參與成就非洲的工業化浪潮。

02 貨通天下

義烏市南部,佛堂鎮福田二區的一片商住樓街道,密密麻麻分佈著600多家工廠。它被稱為“聖誕村”,世界60%的聖誕用品都誕生於此。對“村民”而言,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天貓雙11前夕,上千個裝滿貨物的集裝箱從義烏出發,開啟環球之旅。

聖誕裝飾品只是義烏貨通天下的縮影。在整個義烏市場上,共有210萬種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滿足全世界人的需求。

早在2005年,一位美國記者曾做過一個瘋狂的決定,一年之內她和家人都不再使用“中國製造”。這個念頭是在聖誕節前夕冒出來的,她很快發現,全家人無法愉快地過節了,燈泡、聖誕樹、聖誕老人、聖誕襪,一切來自於中國,準確說來自於義烏。隨後的一年,無疑是巨大的折磨,她完全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價格合適的替代品。最後她得出結論,離開“中國製造”簡直難於登天。

彼時,義烏的出口總額不過60多億元。但是,互聯網、物流等商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和跨境電商的高歌猛進,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至2522億元,義烏的“朋友圈”也擴張至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義烏新秘密,一座“隱形”的全球貿易一線城市

“eWTP菜鳥號”義新歐班列抵達列日。

據在義烏深耕10年的商家張新剛回憶,很長時間裡,義烏跨境零售電商領域,eBay和亞馬遜二分天下,主要面向歐美市場。2013年以後,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迅速崛起,“依託其全球渠道,大大拓寬了義烏商品的市場。”

去年的一天,張新剛的速賣通店鋪上,有人下了一單,訂購了一輛自行車,物流單打印出來之後,整個辦公室的人都懵了。地址非常陌生,“從沒聽說過,我們都狐疑,能不能寄到”。張新剛翻遍萬國郵聯的名單,才找到這個小國的名字,“是某個太平洋上的小島”。他聳肩,笑著說,這個插曲令他難忘。

很長時間裡,佔地470萬平方米、有著7萬家店鋪的國際商貿城,是義烏的一個鏡像。一個最經典的描述是,如果你每家都轉上3分鐘,一天8個小時不停歇,那麼,你至少要用一年時間才能從裡面走出來。

不過現在,故事發生了轉變。你可以這樣描述:義烏共有網商賬戶31萬,這背後是分佈在淘寶、天貓、速賣通、eBay、亞馬遜、Wish、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上的31萬家網店,如果每家瀏覽5分鐘,一天8小時,你差不多需要9年才能瀏覽完。

義烏這座小城,通過線下線上,連接起世界上許多城市,比如迪拜、德黑蘭、內羅畢等,織成了一張錯綜複雜、覆蓋全球的貿易網絡。

03 微型跨國公司

張新剛的公司共有200個人,在義烏,這已經算是大型公司了。天貓雙11將近,我們在他家樓下第二次見到他。他穿著格子襯衫,表情鬆弛,並沒有我們預想的緊張和疲憊。他在義烏經營一家名為“洛克兄弟”、專營騎行器材的公司,僅在速賣通上,年銷售額就超過1億。

一年中最繁忙的交易高峰要來了,箭在弦上——張新剛已經參加過多次雙11,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相比往年,市場的變化明顯,“東南亞市場不僅要過雙11,還要過雙12。”“俄羅斯對雙11接受程度提高,預計今年銷量可觀。”他說。

洛克兄弟的產品進駐了多個電商平臺。除了天貓、速賣通,還有同屬阿里巴巴旗下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以及亞馬遜等。張新剛給每個平臺都專門配備運維小組,此時,他們正緊鑼密鼓和每個平臺溝通上報優惠活動、向消費者推送優惠信息、盤貨並統籌銷售計劃。

今年雙11,這個兩百多人的團隊會將產品賣到北美、歐洲、中東和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

這樣的跨境貿易,可能發生在義烏每一座普通的辦公樓甚至民房裡。超過10萬家和洛克兄弟一樣的“微型跨國公司”,將一起參與第11個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

通常來說,公眾對跨國公司的理解來自於寶潔、沃爾瑪、星巴克等,它們是誕生於紐約、倫敦等老牌強國的龐然大物。它們資本雄厚,員工眾多,具備全球化的資源配置能力,組織觸角遍及全世界的消費市場。洛克兄弟這樣的義烏企業,以截然不同的組織形態參與全球競爭。儘管義烏這座城市的跨境貿易體量龐大,但是你很難找出某個聲名顯赫的大老闆,義烏人更喜歡自稱“螞蟻雄兵”。

幾年前,洛克兄弟誕生於義烏一套三室一廳的民房裡。浙江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文藝青年張新剛,和同學一起,憑藉對騎行的熱愛,闖入騎行產品這個細分市場。“那是義烏流行的創業方式,三間房,兩間用來住,一間是倉庫,我們擠在客廳辦公。”張新剛避開了已經是紅海的跨境B2B,選擇了新賽道跨境B2C,意外地打開了市場。很快,他們結束了居民樓生涯,租賃了辦公室。

“零售市場,消費者更看重服務和品牌”,張新剛經驗頗豐,打出洛克兄弟的品牌後,謹慎又大膽地在核心市場如日本、德國、美國設立分公司,“倉庫在當地,有本地化服務團隊,退貨和銷售服務都更加便利,能解決大部分跨國貿易中的痛點。”

張新剛的公司裡很快就聚集了一批會多國語言的人才。這種配置,在有野心的義烏商人那裡可能是常態。

這座城市裡,甚至湧動著比北上廣更熱烈的創業潮。義烏的跨境電商主體已經超過14萬個,是整個國際商貿城攤位的兩倍。

“在義烏,沒有人想永遠當打工的,大家都想自己當老闆。”義烏奎特貿易創始人俞鋒認為,這是義烏走到今天的秘密。一個口耳相傳的真實段子是,某個15人的公司同時有10個人辭職去自己創業,搞得公司幾乎要倒閉了。

2013年,26歲的俞鋒離開工作四年的外貿公司,在跨境B2B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上註冊了一家公司,並以埃及某位女神的名字命名。意外地,他最先打開局面的市場恰好是非洲。

當年春節,俞鋒決定去肯尼亞看看,此前他從未去過非洲。為了緩解恐慌,他把能打的疫苗全打了一遍。出發前,俞鋒請肯尼亞一位客戶幫忙訂酒店,結果他去了才發現酒店設施很糟糕,門口滿是討飯的人,“許多媽媽當街餵奶,嚇得我晚上不敢出門。”

俞鋒當時並不知道,這位客戶剛剛從農村到城市開雜貨鋪,並沒有什麼根基,他也不知道俞鋒其實也是創業新人。“兩人互相‘哄騙’壯膽。”俞鋒想起來仍忍俊不禁。後來,依託義烏的商品,肯尼亞這位客戶在當地開出多家連鎖超市,而俞鋒的生意在非洲的生意也漸成規模。在肯尼亞,他開設了分公司,有兩位員工常駐當地。

目前,奎特貿易的規模在六十人左右。在義烏,更普遍的體量是二十人左右的公司。義烏的“微型跨國公司”相比上一個時代的跨國玩家們,簡直過於迷你,但這種迷你中孕育的靈巧和活力不容小覷。“義烏有人成功,失敗的更多,但沒關係,這裡總是有更多的人想創業。”俞鋒在談及這座城市的時候,不無感慨。

今年,義烏的市場主體已經突破50萬,如果聯想到全市100多萬的人口基數。就不難讀懂其中的意思。這些“微型跨國公司”,不僅是這座城市,也是全球的商業的細胞,他們聚合成體量龐然、健康的有機體——這就是義烏生機勃勃的小微創新體系。他們前赴後繼,將中國的小微製造業伸向全球的微小觸角。

04 了不起的公務員

義烏的故事,通常被用來佐證市場的勝利,但是,如果從體制變遷角度解讀其秘密,則不難發現,在這座城市裡,市場力量與政府力量的交織從未停止過。

10月9日早晨,“義新歐”(義烏-列日)eWTP菜鳥號緩緩駛出,15天后,首批20多萬個來自義烏的跨境電商包裹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等5國,旅行萬里,運抵比利時列日,歐洲剁手黨收貨也因此快上了一兩天。

這是“義新歐”班列首次用於跨境電商包裹的配送,也是今年6月阿里巴巴與義烏簽約eWTP (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合作之後的一個動作。習慣早起的義烏市委書記林毅出現在發車現場。這位喜歡談問題的書記,講話簡明扼要。義烏的郵政快遞包裹件數已躍居全國城市第二,跨境電商零售額約佔浙江的1/2。但是,傳統跨境平郵小包存在時效不穩定、無追蹤信息、服務不可控等問題,“這是eWTP菜鳥號能有效解決的。”

林毅他們的工作全部圍繞著小商品展開。兩個月前,為了幫商家拓展非洲市場,義烏市跑到eWTP另一節點盧旺達建了一個倉,用作東非地區的批發分撥集散中心。

義烏新秘密,一座“隱形”的全球貿易一線城市

義烏在盧旺達的全球創新中心。

今年9月,世界義烏人大會,林毅琢磨良久,定了大會主題——“闖天下,回義烏”。他還自告奮勇走上臺前擔當起主持,理由是沒人比他更熟悉義烏的情況。據義烏的公務員透露,他們的打拼程度和互聯網公司無異,加上貿易的國家分佈在不同時區,電商部門熬夜是家常便飯。

過去30多年,通過向市場持續供給公共政策和服務,義烏展現了中國基層政權罕見的政策調控能力。

時針撥回到1982年,謝高華調任義烏縣委書記。他的老母親聽說後心疼得要命:“你犯錯誤了?為啥被貶到這麼窮的地方去?”當年的義烏,縣委大院破舊不堪,只有一個廁所,還是露天的。

兩個月後,縣委大院門口,街頭小攤販馮愛倩攔住他的去路,情緒激動大聲嚷著,“我們做點小買賣養家餬口,政府為什麼要趕我們?”馮愛倩後來成了義烏小商品市場創業代表人物之一。

四個月後,謝高華頂著丟烏紗帽的風險,拍板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理由是“給老百姓一條活路,是起碼的政治良心。” 市場經濟的閘門,在浙中小城被緩緩撬開。

1980年代以來,各地興辦的交易市場由盛轉衰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資源、區位優勢遠超義烏的城市。這就不得不說,在市場力量之外,義烏乃至浙江還有一群敢想敢幹的公務員。

1984年,謝高華給義烏留下一筆政治遺產,將城市戰略定為“興商建縣”。撤縣立市之後,時任政府把這個戰略修訂為“興商建市”。

方向既定,義烏再也沒有回過頭。

2013年前後,受到電商的衝擊,建立在實體市場上的義烏一度遭遇困境。經歷掙扎之後,義烏做出了“革自己命”的舉動——電商換市。要知道,這個“市”的主體義烏國際商貿城背後,國資佔比最高。

缺錢,是浙江民營經濟的血液病,義烏政府在若干關於發展電商的政策中有一條,鼓勵銀行為輕資產的電商企業提供貸款,政府提供一定的風險保證金。隨後,義烏在電商領域異軍突起。如今,這個“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線上交易額早已超過線下交易額。

國際郵件互換局的落地,也是義烏公務員津津樂道的。義烏市商務局政策法規科科長喻中華告訴我們,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義烏考察時,問義烏有什麼要求?義烏趁機提出希望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因為義烏的跨境電商發展太快,每天30萬~50萬的包裹量把杭州的國際郵件互換局擠爆了。一年後,這個機構首次在縣級市落地。最新的數據是,義烏的快遞包裹已經躍居全國第二,超過上海、北京,跨境包裹的佔比也越來越高。

義烏正在成為一座越來越難以被忽視的城市。在這座“全球貿易一線城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第三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eWTP等先後落地。

第二屆進博會,義烏也成了最搶眼的全球貿易城市之一。報名參展的義烏採購企業有1000多家,而多位參展的外國商家也與義烏有著密切關係。其中,澳大利亞國家館的明星商家Freedomfoods,就入駐了義烏的菜鳥進口保稅倉,今年天貓雙11江浙滬消費者一兩天內就可以收到貨。

2015年春節前夕,一輛滿載西班牙紅酒、橄欖油等歐洲商品的列車,就從馬德里出發,跨越歐亞大陸,抵達義烏。現在,義烏到馬德里的班列,已經實現每週去程4列、回程2列。義烏的進口額每年以超過200%速度飆漲,不僅“賣全球”,還將“買全球”。

義烏的新故事正在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