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Q3盈利穩定增長 財報揭露“隱形”業務引擎

11月13日,騰訊控股(HK,00700)披露了最新的三季報,騰訊第三季度營收972.4億元,同比保持了21%的高增長,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貢獻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36%,該項增長主要受金融科技及雲服務的業務增長所推動,目前該板塊已經成為騰訊第二大收入板塊,佔比28%。

就在11月1日,阿里巴巴正式公佈了今年三季度報告,其中,螞蟻金服帶來的一次性股權高達692億元受業界關注,也讓市場再一次對潛行的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充滿想象。相對比而言,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相比阿里、京東、百度旗下金融業務的分拆運作,是業內的一個低調存在。

一年前騰訊未來戰略被清晰地表述成“兩張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紮根消費互聯網。在2019 年一季度財報中,面向“兩張網”的騰訊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被單列,自此,騰訊的收入構成從原來的三個板塊變為增值服務(包括網絡遊戲和社交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網絡廣告與其他共四個板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同比增速較快也最為穩定、成長動能強勁。

在諸多券商的分析中,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已然成為其中長期增長引擎,甚至在未來有望再造一個騰訊。

金融科技新業績支撐

三季度,即使考慮到2019年1月份開始備付金統一由央行管理而減少利息收入,去年同期存在高基數因素,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繼續保持了同比36%的高增長,基本與上一季度持平。

騰訊表示,金融科技服務方面,隨著用戶活動及現金流轉增加,騰訊的支付生態系統日益蓬勃,日活躍賬戶數、每名用戶交易量、各行業活躍商戶數等均有所增加,以致商業支付交易筆數(尤其是線下場景)及交易金額均錄得強勁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資金通過騰訊生態系統流轉,有助提升業務的利潤。

在戰略擁抱“兩張網”之後,騰訊高管在多個場合毫不掩飾對產業互聯網的熱情。馬化騰就曾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提出了騰訊賦能產業互聯網“六大”工具箱——即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支付、小程序、社交廣告、雲計算、企業微信。而金融科技板塊——包括支付、理財及其他金融科技服務、金融雲等,正涵蓋產業互聯網“工具箱”六項中的多項。

2017年以來,央行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整頓,重要金融牌照的管制更加謹慎,互聯網公司逐漸縮小或退出表內金融業務,轉而聚焦於為金融機構提供流量、數據和風險管理支持。毫無疑問,騰訊和螞蟻金服是金融業務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的兩家互聯網巨頭。

在更早之前的財報中,該板塊更是低調,被冠以“支付相關服務”隱匿在“其他”項中,不像阿里、百度、京東一樣將金融科技業務分拆運營、融資,而是始終以騰訊金融科技的形式存在於騰訊 CDG( 企業發展事業群) 中悄悄孵化壯大。

但這掩蓋不住騰訊金融科技板塊業務數據的華麗,該板塊已經是第二大收入板塊。三季報還披露,財富管理方面,理財通用戶數目同比增長超過一倍,驅動總客戶資產的增長。

發展至今,騰訊支付業務拿下近一半市場份額,商業支付用戶數、商戶數、交易額均迅速增長,綁卡用戶數超8億,支付日均交易筆數達10億,移動支付服務在商戶間進一步普及……

騰訊的金融業務佈局早在2005年財付通上線就已經開始。截至目前,騰訊金融科技已經完成了支付、理財、保險等產品線的佈局,逐漸具備了金融開放平臺的雛形,不僅如此,它還通過產品技術創新不斷拓寬金融業務的線下應用場景,佈局智慧出行、區塊鏈電子發票、跨境支付等細分領域,每個領域均蘊含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眾所周知,第三方支付是騰訊佈局最早的互金板塊,目前其手握支付牌照,並擁有財付通、QQ錢包和微信支付等多個前端支付產品。2014年春晚,微信藉助紅包對支付寶發動了“偷襲”,一舉奠定支付TOP2地位。截至目前,微信支付的日均總交易量超過10億次,連接5000萬個體商戶與商家。

在金融科技三大業務——支付、理財、貸款中,支付的利潤率不是最高的,但其流水最高、體量最大、覆蓋下沉市場最廣且最深。

除了大家熟悉的微信紅包社交類支付,微信支付有大量交易屬於商業支付,官方說法是,在整個2018年,商業支付佔據了總體支付交易筆數的一半以上;進入2019年,微信支付仍在快速向低線城市滲透,簽約商戶數不斷增加。我國目前近6000萬家個體經營戶,他們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微信支付已覆蓋全國34個省份。

最新數據顯示,2019國慶期間,數千萬計的“小店”消費再次迎來小高峰,使用微信支付的消費同比增幅達26%,而微信支付小商家在從“無”到“無窮”的飛速成長,小商家年日均交易同比增長達3倍。

在智慧出行方面,基於微信支付的騰訊“乘車碼”深入431個城市,覆蓋公交、地鐵、高速等八大場景,為廣大國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支付服務。

在跨境支付方面,2013年騰訊率先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目前騰訊跨境支付已在超過49個境外國家和地區合規接入。2018年騰訊跨境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長5倍,交易金額增長4倍,服務商數量同比增長了3倍,商戶數量同比增長了7倍。隨著騰訊金融科技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這一數值增長潛力巨大。

國金證券(行情600109)研究認為,2019年上半年,無論按照什么標準(總交易筆數、商業交易筆數、總成交額、商業性成交額)計算,微信支付均是第三方支付市場遙遙領先的第一,騰訊的策略是通過發展理財通、小程序電商等,未來商業支付佔比會穩步提升,其判斷微信支付的總成交額在未來3-5年維持兩位數增速問題不大。

全金融佈局大招不斷

經過十多年發展,騰訊金融科技以支付為入口,逐步建立起了覆蓋銀行、信貸、保險、證券、基金、理財、徵信和金融科技服務的金融科技生態圈,通過成立子公司申請或控股的方式取得12張金融牌照,騰訊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最全牌照金融帝國”。

在小貸領域,騰訊早在2013年便拿到牌照成立了財付通小額貸款公司;微信“九宮格”和QQ上線兩週年的“微粒貸”,截止今年5月所放貸款總金額已達到3600億元,超過眾多中等商業銀行的累積貸款規模。“微粒貸”正是由騰訊控股的微眾銀行所推出,對標螞蟻金服的“借唄”,還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將推出基於“微信支付分”的小貸產品“分付”,業內認為,只要微信的商業使用場景不斷擴大,小貸業務也將同步擴張。

在財富管理領域,2019年6月底,騰訊理財通總客戶資產已經突破8000億元,除了貨幣基金,理財通代銷費率更高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並在今年10月份剛剛與工商銀行(行情601398)合作試水定期存款業務。今年9月,騰訊還與中金公司共同注資5億元成立合資技術公司,探索財富管理領域數字化發展。

而騰訊的金融雲業務也發展迅速,除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技術輸出,2019年其金融雲已經深入到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合作包括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建設銀行(行情601939)、交通銀行(行情601328)及海通證券(行情600837)等。

不難想象,騰訊金融科技作為“增長明星”業務,未來在騰訊整體營收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在金融科技領域,騰訊的戰略其實與整體C2B戰略一致——基於C端社交平臺,通過QQ與微信,騰訊強大的用戶基礎“連接”更多人及擁有更多多維數據,進而打造B端金融科技開放生態。

國金證券認為,在長期騰訊金融科技業務有可能貢獻接近1000億元的淨利潤,這幾乎就意味著再造一個騰訊,即便僅達到估算值的一半,金融科技也將成為騰訊的下一個增長引擎,其利潤貢獻可以在不久的將來達到甚至超過遊戲業務的水平。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