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20亿美金再投快手,着急的却是拼多多、滴滴、美团们


腾讯20亿美金再投快手,着急的却是拼多多、滴滴、美团们

现在只有阿里、腾讯有实体这样投资了吧

本周初,熊猫眼看到了两条有意思的消息,一条是腾讯20亿美元再投快手,持股上升到20%,快手估值286亿美元,市场解读这是腾讯要放弃自家短视频平台微视的节奏。熊猫眼看到20亿和286亿这两个数只是微微一笑,毕竟,熊猫眼对钱没有兴趣,额,是钱对熊猫眼没有兴趣。

另一条消息其实是旧闻,爱屋吉屋在今年2月份就倒闭了。熊猫眼不禁一阵唏嘘,当年第一次租房子,熊猫眼就是通过爱屋吉屋撮合的,租客免佣金的服务让熊猫眼对链家之流的传统中介嗤之以鼻,认定了未来是属于爱屋吉屋的。但是现在,链家活得更好了……

两条不相干的信息先后映入眼帘,熊猫眼敏锐的小脑瓜子指挥着颤巍巍的左手重拍了一下大腿:

这个月又要交房租了!不对,是一个时代终结了!

01

“大撒币”背后的“小聪明”

腾讯20亿美金再投快手,着急的却是拼多多、滴滴、美团们

你们还记得爱屋吉屋吗?

当年,爱屋吉屋能俘获熊猫眼的芳心,靠的就是“免佣金”。在那个互联网资本风起云涌的时代,常规的“打折”“优惠”已经被视为老土和落后的推广方式,大家最推崇是“1元XX”“免费XX”这类让人难以拒绝的口号。

到了OFO和摩拜红包车的推出,熊猫眼以为都送钱了,还能咋滴啊,这应该是互联网营销的巅峰之作了。直到王思聪掀起“直播答题分奖金”的大赛……熊猫眼深深的觉得,有钱人的世界,真的不懂。

“你们都撒币,我大撒币,比你们厉害。”

——直播答题热潮时期周鸿祎回复王思聪

互联网补贴在业界有个经典的概括叫“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经过周鸿祎的演绎,熊猫眼更喜欢称之为“大撒币”模式。

“大撒币”模式具有神奇的魔力,催生了一波一波的补贴浪潮,尽管浪下早已死了无数鱼虾,至今仍被视为互联网创业的金科玉律。回到熊猫眼曾引用过的任正非(任总加油,熊猫眼挺你!)的名言来解读:

“互联网的特性是对标准化、数字化的内容传输的便利性和规模化“。

熊猫眼从这句话出发,将所有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归纳成“平台+内容”(看不懂的朋友可以看熊猫眼上一篇文章的01章节)。

“大撒币”的要义就是通过持续补贴的狂轰滥炸,吸引足够的人来使用APP,有足够的人来,就可以撬动内容生产者来APP供应内容,“用户+内容=平台”,大佬和骗子口中的“平台战略”“流量思维”,皆为如此。

所谓的“猪”就是使用APP的用户,所谓“狗”就是内容生产者,“羊毛”就是平台的收入,内容生产者通过平台把内容销售出去,平台坐收佣金。

“大撒币”模式不仅逻辑上自洽,还有伟大的产品和企业可以证实。亚马逊、电子邮箱、ebay、QQ、淘宝、京东等等,都是经历了免费、补贴、亏损直到上市封神的过程。他们的创始人也都成了人类最富有的那一批人。

那问题就来了,爱屋吉屋为啥倒闭了呢?腾讯为何不拿20亿美金补贴微视反而想要收购快手呢?

02

猪配狗,产羊毛?

腾讯20亿美金再投快手,着急的却是拼多多、滴滴、美团们

你薅过多少羊毛

这个生物老师听了要跳起来打人的观点,在熊猫眼看来也不那么完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你怎么能保证养猪的饲料钱,大于狗分给你的羊毛?

猪顿顿都要吃饱,伺候不好就要跑别家去,狗只有自己能挣到钱,才会分给你羊毛。

我们回到互联网,按照猪饲料的不同把互联网平台分为两类。

一类是猪饲料是要猪花钱买的,意即用户消费内容时就要付费,熊猫眼称之为交易型平台,代表是淘宝、京东这类电商以及美团这类本地服务等。

另一类是猪饲料不需要猪花钱买,但是猪要帮养猪场打工的,意即用户消费内容无需付费,但是平台会引导用户使用其他猪场有收益的服务,熊猫眼称之为消遣性平台,代表是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这类资讯类产品以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这类社交和娱乐平台。

猪饲料要猪花钱买的平台,平台按照内容消费的金额向内容供应商抽佣获取收入,这类平台对标的是线下的各类市场,如商城、菜市场、商业街。猪饲料不需要花钱买的平台,平台引导用户观看广告或者购买广告推广的产品,收取广告费。这类平台对标的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台以及路边的电线杆子。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其实微信、Facebook的商业模式和路边的电线杆子一毛一样,就是贴小广告,微信厉害一点,除了贴别人的广告,也贴自己产品的广告,自己的产品肯定选最赚钱的产品一个金融、一个是游戏。

交易型平台的收入来源于交易佣金,成功的关键在于取得佣金的定价权。取得定价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同类内容的供应商足够多,形成供应商之间的同业竞争,供应商联合起来要求平台降低佣金的难度极大,即使想要联合,平台也有充足的空间分化打压。二个是形成垄断,让供应商逃无可逃,只能任由平台宰割。成功的交易型平台,首先要选择供应商数量丰富的赛道,其次,要取得垄断地位。

消遣性平台的收入本质上是广告费,成功的关键在于俘获用户的注意力。俘获用户的注意力,乃至于让用户沉迷,就必须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用户喜欢的内容,对于社交平台,必须形成广泛的关系链,让朋友之间通过平台无尽消磨时间。对于信息类平台,必须知道用户喜欢什么,不断为其提供喜欢的信息,毕竟“你喜欢的,才是头条”。除时事新闻外,消遣性的内容的时效性不高,内容积累越多,越能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取得先发优势,在积累内容和内容创作者上取得领先,洞悉用户偏好,是消遣型平台获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再看爱屋吉屋为何倒闭,原因就很清楚了。

爱屋吉屋通过“0服务费”补贴租(猪)客,最终并没有取得对内容供应商——广大房东(狗)们的垄断,未能获得向房东们收取更高佣金的定价权,养猪的饲料钱最终没能大于狗分给的羊毛。

腾讯为何想要拿下快手呢?

一方面是腾讯的基因就是个消遣性平台。通过俘获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获取广告收入,鸡贼的腾讯还选择了游戏和金融这两个高利润的产业自营,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快手和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与腾讯系下的产品争夺用户时间,腾讯拿下快手,就是想保住用户时间。

另一方面,消遣性平台的先发优势很难被后来者打破。除了先发者内容积累上的优势,短视频创作门槛低,导致内容提供者十分分散又一茬接一茬的更新,将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规模化地导入新平台的难度极大。

这是腾讯30亿补贴+微信的超级流量也扶不起微视的主要原因。

03

美团、滴滴、拼多多、趣头条、瑞幸咖啡……

腾讯20亿美金再投快手,着急的却是拼多多、滴滴、美团们

拼多多是目前“撒币”模式的最大玩家

坐拥顶级资本、顶级流量、顶级补贴大战经验的腾讯,玩“大撒币”模式也玩不转了。那么其他仍在“撒币”的公司们,他们还好吗?

我们先来看美团,从“千团大战”到“百团大战”再到吃下大众点评干掉百度糯米,美团以“吃”为中心不断向周边生活服务不断扩展,取得的成绩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BAT已经变成了ATM。但是,美团就稳了吗?

在餐饮外卖领域,美团几乎取得了垄断,几乎拿下了对餐饮商户抽佣的定价权(美团靓丽的财报背后,是对商户抽无可抽的高佣金),但是,注意,是“几乎”,背靠阿里的饿了么+口碑,是美团最后的对手,只要饿了么+口碑保持一定份额,商户的选择就不是唯一,美团提高佣金就有所忌惮。饿了么和口碑一定会祭出低佣金的大旗杀向美团,美团最大的危险即在于此

再说滴滴,滴滴也是交易型平台,滴滴要收割的,是上百万的司机。尽管美团在部分城市以低佣金成功小试牛刀了一把,但滴滴已经高度垄断了网约车市场。那滴滴稳了么?

不稳。相反,如果熊猫眼是滴滴的投资人,肯定会慌得一批。因为滴滴垄断了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业,但是垄断不了网约车司机的个人选择。一旦滴滴提高佣金,司机收入下降,司机完全可以换个工作,尤其是

大量租车开滴滴的人,本来就是城市中的体力劳动者,不开滴滴,可以送外卖啊。

到了拼多多了,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把拼夕夕补成了拼爹爹,“撒币”势头不减。拼多多为何凶猛,还是一位电商老人说得最到位:

拼多多的贡献在于用社交的方式把中国最后一些不用电商的人群拉上了电商的舞台。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

拼多多拼的是用户,其供应商的成色又如何呢。拼多多之所以被戏称拼夕夕,就因为供应商之低劣(许多供应商还是淘宝清退下去的),如今供应商丰富了,但大多同时在淘宝或京东开店。又要留住用户,又要保持对供应商的“慈悲”,拼多多需要多拼才能走到盈利的那一天?而淘宝最害怕的,是有一天供应商认为自己能在拼多多挣到的钱,和在淘宝挣的钱一样多。

趣头条……点广告的用户规模远小于看内容的用户规模,这是所有消遣类平台逃不过的魔咒。趣头条从诞生上市至今,广告赚的钱从来没赶上过给用户发的钱。趣头条唯一的出路是真的让内容有趣起来,让用户不冲着钱来看你的内容。但是,在下沉市场你有办法做到有趣而不低俗吗?你现在还敢低俗吗?

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不是互联网产品,也没有平台化的意思。瑞幸咖啡本质是内容供应商,能不能成功上岸,关键看咖啡好不好喝,那么瑞幸咖啡除了砸钱促销之外,有花钱研究提升咖啡口味吗?或者,咖啡口味的差异足够吸引用户吗?喝咖啡的朋友,这个问题交给你们了。

04

结语: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终结

腾讯20亿美金再投快手,着急的却是拼多多、滴滴、美团们

消费互联网终结 产业互联网将兴

衣、食、住、行、消遣,人的消费需求无非如此。经过20年的狂飙,中国互联网孕育出的平台,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景。交易型平台纷纷走向垄断,内容型平台在各自领域内向头部聚集。无论是出羊毛的猪还是买单的狗,都已进了高墙围起来的猪圈。

强如腾讯,也无法扶持后进的微视对抗抖音、快手,那些仍旧依靠补贴寻求增长的公司,理应感受到凉意。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马化腾十年之问

牛人总是会先于大众看到未来的方向,腾讯或许尚未放弃微视,但已经看到追赶抖音、快手的难度。在新的技术革命到来之前,中国的消费互联网或再难有新的平台诞生。

那些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仍旧嚷着“补贴”“用户”“流量”的公司,你们听到丧钟的声音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