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愛孩子嗎?


你真的愛孩子嗎?


晚上,有個孩子發信息過來,告訴老師說數學考了94分,感到高興的同時,我說:這些孩子,考得好的時候就主動彙報,考得不好,不問就不說!
上次測試的時候,孩子考了六十多分,媽媽很是著急,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很聰明,而且是初一,怎麼也不至於那麼差吧,在我的印象中,初一如果考個七八十分,就算低分了,畢竟沒多少知識點。
有問題了就得解決唄,初一單純的提高分數還是很快的,安排他每天做一頁練習題,做完後排照片發過來。結果每天都是做完發過來,也就一個多禮拜吧,這次考試就主動把成績告訴老師。
這就是訓練的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覺得說全是做題的原因,首先從態度上來說,重視學習這件事情了,並且每天做題的時候,你總得應用下知識吧,本來知識就不多,用心了,熟練了,分數自然就高了。
但關鍵還在於孩子本身,主動去學習了,自然會有好的結果。然而,對成績,我們到不覺得有多麼重要,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很瞭解,真實水平如何我們很清楚,考得高或者考得低,決定因素很多,我們需要的是穩定!


其實,更多的應該是家長的幫助,孩子能夠每天完成作業,拍照發過來,家長起了不少的作用。
我一直認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家長的關係很大,學校或者輔導班都只是輔助作用,家長的態度和家庭環境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因素。
我們在機構上課的時候,很多孩子過來報名,有些家長一次就交幾萬,十幾萬的,孩子基本每天都在機構上課,但結果怎麼樣,不學習的依然不學習,家長的想法就是,我把錢給你花了,你學到多少算多少,總比不上好,這一般都是土豪家庭。
更多的家長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學不好,我給你報輔導班,我省吃儉用的錢用在你身上,我能做的也都做了,好好學習是你的事情,花了錢,你就要給我一個好的結果,不好好學,就是一頓訓!
不可否認,世上最愛孩子的永遠是父母,願意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無論自己受多大委屈,都不能讓孩子委屈。可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你給的,是他需要的嗎?
很多有能力的家庭,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教育資源,幫孩子安排妥了一切,結果孩子卻並不如所願,為什麼,因為他走的路一直都是平坦大路,早有人給他清除了所有的障礙,他會認為生活本來就是這樣。

然而,困難,挫折才是一個人成長的催化劑。
德國人教育孩子說:要想變得聰明,就去犯錯吧。
美國人說:如果失敗了,那就再試一次。
學習知識和學習任何技能一樣,都是從陌生到熟悉,通過不斷的嘗試,犯錯,思考,直到掌握,熟練,結果我們以愛的名義把這些困難都清理掉,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去犯錯,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孩子面對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學習,缺少了練習的機會,學習能力自然有限,而且出現問題又沒有自我調整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依靠家長解決,家長的辦法就是輔導班。
那麼,孩子在學校學習,和在輔導班有啥不一樣呢,其實都一樣。對大多數孩子來說,跟上學校老師的進度,認真聽課,好好學習就夠了,為嘛,沒有輔導班的時候,不都這樣過來的嗎?
而且,學習不都是在學校嗎?既然交了學費,為什麼還要再花錢上輔導班呢?重點在於,在學校不好好學,難道換個地方就能好好學習了嗎?
釣魚技術不好的人,不是換個魚塘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提高自己釣魚的技術!
同樣,在學校學習不好的孩子,換個地方學習依然一樣,需要的是從學習態度和思維習慣上解決問題,而這些,就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情!

誰最關心孩子,肯定是家長了,那麼,如果你都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你認為別人對你的孩子能比你更用心嗎?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是花錢,而是花時間,花精力!
這個時候,家長會說,工作太忙,沒時間,知識不夠,輔導不了之類的。
我想說:理由太多,妨礙進步!

你真的愛孩子嗎?


對孩子的幫助,並非僅僅是對孩子的輔導,學習都是想通的,家長做好和孩子的溝通,做出一個學習的榜樣,孩子心態、習慣改變了,學習這件事,他自己就能夠做好,目前的不好更多的是心態上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目標不夠明確,學習不夠勤奮,相比於學習來說,更喜歡去玩!
而家長呢,並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自己不願意學習,沒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還要批評孩子不好好學習。沒有誰不通過學習就會的,現在學習的平臺這麼多,多和其他家長交流,多和孩子溝通,多和老師交流,只要想學,到處都是學習的場所。
問題是,你願意為了孩子去學嗎?
同時,家長盲目的崇拜老師,無論怎樣,都對老師的話視若真理,但是,老師真的就是對的嗎?很多老師都是師範畢業,除過一些重點師範院校,什麼樣的人去讀的師範,都是當年考試沒你分數高的人去讀的,現在你卻寧願相信一個噹噹初學習不如你的人,只因為他有一個老師的標籤,而不願意相信自己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不要盲信什麼權威,標籤,也不要把期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最值得信任的,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