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醫生對病人態度不好(轉自知乎)?

說一個另類的原因,這叫篩選安全客戶。(聲明:本篩選只是對客戶人品態度修養方面的

被動篩選,即讓人品態度修養差的客戶主動不選擇自己。不討論窮富、教育、地位、階層等問題。人品態度修養與窮富、教育、地位、階層等無關)

多看看那些醫生被殺的案例就可以發現,那些被殺的醫生,除了被誤殺的,多半都是喜歡接待了別人不敢接待的病人的聖人好醫生。幾乎沒有因為態度不好而被殺的醫生。為什麼態度不好的醫生反而不會被殺?因為醫生態度不好,從一開始就跟那些吹毛求疵的患者就鬧翻了,接觸反而不會太久,積怨不會太深。醫生態度不好,反而能篩選掉那些潛在的醫鬧,對醫生是種保護。

在醫生沒有拒診權利醫護人員被殺還被叫好的中國,能夠讓潛在的醫鬧主動不找自己看病是最佳的結果。哪怕被罵態度不好,也要讓潛在的醫鬧走人。

不要跟我談什麼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從未要求醫生救治對醫生懷著惡意的病人。會逃走的扁鵲活了,不會逃走的華佗死了。

對於認為醫療是服務行業的人,醫生對你態度不好,你把號退了,扭頭就走,用腳投票不就行了嗎?有必要那麼糾結嗎?

把自己的錢讓別的醫生賺去,不讓這個醫生賺你的錢了,讓他窮死。

在中國,患者這一方可是自由的一方,即便是醫保,除了跨地區或者直轄市,在本地區內和本直轄市內可以自由選擇醫院和醫生。如果是自費,整個大陸範圍內都可以自由選擇醫院和醫生。

而醫生這一方,就不自由了。醫生這一方,可以像其他服務業那樣自由選擇客戶嗎?可以可以像其他服務業那樣你對我態度不好醫生就拒診拒治嗎?可以像其他服務業那樣有自主定價權嗎?

醫生這一方有好有壞,患者這一方也是有好也有壞。不要立什麼道德大棒,大家都是人,都會互相篩選。

患者篩選醫生,理直氣壯,明目張膽。醫生篩選患者,只能心裡想,不能說出來。

患者篩選醫生。1.擁有絕對的自由和主動權,不滿意可以扭頭就走退號換醫生或者換醫院。2.擁有很多參考和反制措施,可以網上查資料,可以參考別人的口碑,可以投訴,網上打分,發帖甚至醫鬧。3.有官方醫療監管部門和醫院已經通過職稱、投訴、考核等對醫生的診療水平和品行做過初篩和監督。

醫生篩選患者。1.完全被動,沒有拒診的自由,對患者不滿意也沒辦法拒診。2.對患者的人品口碑無從參考也沒有反制措施,看完病人沒法到網上給患者打分,也不會對哪個患者點名道姓到網上發帖,醫生被患者打了罵了也沒地方投訴,患者在這裡打了罵了醫生,換個地方一樣看病。3.也沒有哪個官方對患者的就診水平和品行進行考核、分級,也沒有醫鬧黑名單對患者進行初篩。

醫生對於第一次走進自己診室的患者在人品態度修養方面一無所知。那醫生怎麼辦?大部分醫生只是不冷不熱,如果遇到奇葩病人只能自毀形象態度不好來進行被動篩選客戶。讓那些吹毛求疵的潛在醫鬧主動不選擇自己。凡是不懂得篩選的,甚至連被動選擇權都沒有的,譬如急診科,是風險性非常高的,也是被打被罵最多的。態度一直不好的,會因為沒有客戶,餓死。態度一直好的聖人好醫生,會被醫鬧殺死,譬如陶勇、楊文。只有態度該好的時候好,不該好的時候不好,讓那些潛在的醫鬧主動不找自己看病的醫生,才能活下來。

有人會問,那會不會誤傷正常病人?不會誤傷正常病人的。病人在門診就診過程中具有隨時終止的自由權,醫生不具有。99%的病人是正常思維的,對絕大部分醫生的態度是滿意的,偶爾遇到覺得態度不好的醫生就不在那裡看了,換個醫生,根本不會有衝突。只有1%的奇葩思維是不正常,他們覺得絕大部分醫生態度都不好,到處都不受醫生待見。其實他們在日常其他生活場景中也是些挑三揀四的不受別人待見的奇葩,到飯店吃飯鬧,到酒店住宿鬧,工作中跟同事處不好關係,生活中跟鄰居也處不好關係。只是在就醫時,披上了患者的身份,就把自己1%的患者醫生的矛盾擴大成所有患者與醫生的矛盾,其實就是那1%奇葩的事。當然這些人不會覺得自己是奇葩,經常還會說自己非常大度,脾氣非常好。

有人會說病人花錢了。請問你在沙漠裡快渴死了,碰到一個有水的人,能決定你性命的人,你覺得出多少錢合適呢?你會要求對方什麼態度呢?這時候還要求對方態度,不是些思維不正常又是什麼?你去花100塊錢,買了市場價格1000塊錢還非常緊俏要排隊購買的東西,你還會要求賣方態度嗎?就像現在有的國家要中國的醫療物資,覺得花了錢了,還對中國那個態度,中國會給他們嗎?加拿大不就空著兩架飛機回去了嗎?

一般跑到很難掛到號的專家那裡的病人,大多都是已經看過很多醫生的病人,被很多醫生篩選過的病人,或者“事兒精”比較多,或者病情比較重,比較難治,風險比較高,本來效果就不確定,容易不好。既然是專家,病人很多,都排隊,說明99%的病人都是認可的。專家一般只是不冷不熱,很客觀的談病情。如果是一個正常的真正想看病的病人,這些都能接受的。但有些奇葩對專家態度要求特別高,要求一定要微笑。一開始對態度就這麼挑剔,你能期望效果萬一達的不到他們預期的時候他們能理解嗎?能不鬧不砍人殺人嗎?

同樣大自然也在無情的篩選淘汰著這些病人。聰明的病人不會單純憑一個態度決定找哪個醫院或醫生看病。想一想如果一個醫生如果態度不好,還有那麼多患者找他看病,這醫生的醫術肯定有過人之處。挑剔的病人認知鑑別能力差的病人,不懂如何篩選,一門心思去找那些態度好的,卻找了些不正規的醫院和醫生,譬如莆田系,然後輕則被騙錢,重則被騙命,“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仁矣”。《史記·留侯世家》“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俗話也告訴你“笑嘻嘻,笑嘻嘻,不是好東西”。你就喜歡面若桃花、花言巧語的,然後被騙又有什麼辦法呢。

————————————————————

或許因為我的觀點過於清奇,顯得有點偏激,而不是嚴謹論證的觀點。下面再嚴謹論證一下。

還是從我的簽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上來論證。

首先要強調“進化論”原先並不叫“進化論”,而叫“演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其實“進化論”不如“演化論”更準確,“進化論”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是“強者生存”,而事實上達爾文說的是“It’s not the strongest who will survive; it’s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adapt.”是“適者生存”。

“進化論”還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所有生物包括人類的基因都是往好的方向,往強的方向進化。事實上,生物的基因的變異是沒有方向的,變異出來的後代既有好的強的,又有壞的弱的。但是最終留下來的,並不一定是好的強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也有可能是壞的弱的。譬如克格倫島的昆蟲,活下來的大部分是沒有翅膀的,或者有著非常堅強翅膀的。而那些有著非常漂亮的翅膀但翅膀不夠堅強的蝴蝶,都被吹到海里淹死了。一切都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

如果題主看到“大多數醫生在接待病人時態度不好”是事實的話,那我告訴你,這也是現有社會環境自然選擇的結果。包括陶勇、楊文的被砍被殺,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雖然他們態度很好,醫術很強,但是他們沒有適應這個複雜的醫患環境。陶勇、楊文就屬於翅膀特別漂亮但不善於保護自己的蝴蝶。

我不是認為所有醫護人員都是完美無瑕的,這不符合馬克思的客觀唯物主義,也不是說所有的患者都是弱者,都是無辜的善良的,這也不符合馬克思的客觀唯物主義。哪一個人群都是多樣性的,都是有好有壞的。我只是從自然選擇學說,分析現有的社會現象。“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理可循的”(What is reasonable is real; that which is real is reasonable,黑格爾“存在的就是理性的”)。只是論證“大多數醫生在接待病人時態度不好”有理可循在哪裡,為什麼自然選擇出“大多數醫生在接待病人時態度不好”。

當初選擇報考醫學院的高中生,可不是“修養不好態度不好”的那批學生。進入臨床當醫生的那一批肯定也不是“修養不好態度不好”那一批。肯定是多樣性的,既有態度好的也有態度不好的。可為什麼自然選擇的結果卻是“大多數醫生在接待病人時態度不好”?

醫生明明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智商都不低,難道會傻到不想賺錢嗎?難道醫生不怕態度不好丟掉自己的顧客嗎?醫生情商一般也不差,日常生活朋友也不少,對朋友也很好,難道會情商低到不知道怎麼跟給自己付錢的顧客交流嗎?

我當然不是提倡醫生對任何患者態度都不好,醫生肯定也想要好的口碑,也要維護自己的客戶群體的,但是這個環境充斥著太多永不滿足,別人永遠欠著他們的社會巨嬰了。醫生適度態度不好是最簡單最無奈的篩選社會巨嬰的方法。

最後來段繞口令吧,我自己編的。

To Doctors: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doctor, please be patient.

(給醫生: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醫生,請有耐心。耐心會給你帶來好口碑,耐心會給你帶來優質客戶。)

To Patients:If you want to see a good doctor, please be patient.

(給患者:如果你想找到一個好醫生看病,請有耐心。好的醫生需要耐心排隊等,好醫生說的話需要耐心聽。)

————————————————————————

謝謝大家的點贊支持,我知道大家給我點贊是因為很多有過切身經歷或者感同身受,是“共情”。這其中包括醫療同行,也包括其他行業的人,其他行業無論是實體商鋪還是淘寶店主也會面臨不講理的客戶的情況,也面臨如何篩選客戶的問題。大家都苦花了幾個錢就想當上帝的”社會巨嬰“久矣。

但是,我的回答可能違背了知乎的良好傳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事實上題主的“為什麼大多數醫生在接待病人時態度不好"不是事實。大多數醫生接待病人時態度是好的,大多數病人就診時態度也是好的,現實世界沒有網絡展示的那麼灰暗。之所以網絡世界那麼灰暗,那才是“倖存者偏差”,只有那些不滿意的人才叫得兇,滿意的都是沉默的大多數。

大家也不要灰心喪氣,世界就是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子,世界就反射給你什麼樣子。你脾氣好,別人對你就脾氣好。你脾氣差,別人就對你脾氣差。當然偶爾可能會碰到哈哈鏡,扭曲了你的樣子,那就趕緊換個位置,就又反射你真實的樣子了。如果你換了好幾個位置,世界還是反射給你醜惡,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丑惡了。世界還是陽光的,大家還是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吧。

————————————————————

有些人擔心我的文章會加重惡化醫患關係,我覺得沒有必要擔心,讓大家對醫鬧提高警惕,讓醫鬧沒有生存空間,打擊了醫鬧對大家不都是好事嗎?而且從歷史唯物主義上講,“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只是對現有的社會現象進行解釋,不論怎麼解釋,醫患關係的現狀就在那裡。

人就是一種生物,趨利避害是本性,道德大棒沒有用。大家都知道扶摔倒的老人是好事,出於善心,大部分人都想去扶。但是如果去扶有90%可能被碰瓷破產的話,去扶的人就會很少了,再怎麼揮舞道德大棒也沒用。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是相互的。就如同男女談朋友,門診相當於談戀愛,入院相當於結婚。發現不合適,該分手分手,該離婚離婚。第一眼就看不上,戀愛也不要談。

哪個人群都有好的,哪個人群都有壞的。一顆老鼠屎會壞了一鍋湯,但湯是一鍋一鍋的,換一鍋就行了,不要否定所有的湯,換一鍋就可以了。

—————————————————————————

關於“聖人好醫生”或“聖母好醫生”的註釋:關於“聖人好醫生”或“聖母好醫生”在給兩個評論的回覆中早就已經解釋過,可能有的人看不見,為了防止誤解,這裡再解釋一下。“聖人好醫生”或“聖母好醫生”這裡有三層含義:

1、在某些“聖人”或“聖母”(貶義)眼中,只有陶勇、楊文這種打不還口、罵不還手,被殺被砍了還說不後悔的醫生,才稱的上好醫生,一定要把醫生逼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被砍了還要說不後悔的真正的“聖人”或“聖母”(褒義)。

2、陶勇、楊文都是像聖人基督耶穌一樣為了自己理想為了病人殉道,被自己的要拯救人的出賣和殺死的。聖人耶穌基督死後被曝屍三日,陶勇、楊文被殺後還被某些人汙名化,說他們不一定是好人。

3、“聖人”或“聖母”是與“巨嬰”相對的。《道德經》有云“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俗話說“自古慈母多敗兒”。歐美的白左對社會造成危害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些“聖人”或“聖母”(貶+褒)存在,才有那些“巨嬰”的生存空間。

————————————————————————

醫療行業是不是服務業?

醫療行業的是不是服務業要看服務業的外延如何定義。從廣義上說,所有提供即時勞動產品(即不能像糧食和工業品一樣可儲存)的第三產業都是服務業,包括政府、軍隊、法院、警察、紅十字會、學校、商店、飯店、酒店、理髮店等等,都是服務業。但狹義上的服務業一般指的是商業服務業。政府、軍隊、法院、警察、紅十字會、學校等公立部門提供公共服務。商店、飯店、酒店、理髮店等商業部門提供商業服務。

但是國有國法、店有店規,服務業的客戶可以沒有規矩,頤指氣使,無限要求嗎?公共服業的客戶也就是“納稅人”可以沒有規矩,頤指氣使,無限要求嗎?商業服務業的客戶付了點錢,就可以沒有規矩,頤指氣使,無限要求嗎?

很多人聽了個“納稅人”名詞就動不動以“納稅人”自居,對警察等人頤指氣使。納稅是你的義務,不是你頤指氣使不守國法的權利,納了稅也要守規矩。你不是納稅人,不守國法犯了罪輕則驅逐出境,重則判刑坐牢殺頭。你納了稅,不守國法犯了罪輕則拘留罰款,重則判刑坐牢殺頭。人民警察為人民,首先你要是個人民,而且就是個守法的公民,如果違法犯罪,沒必要對你微笑。

很多人聽了個“顧客是上帝”就動不動以“上帝”自居,對服務業的人員等頤指氣使。消費服務花錢是你的義務,不是你頤指氣使不尊重服務業人員的權利。花了錢也要守規矩。你不花錢不掛號,別人服務你是情分,不服務你是本分。你花了錢,你守規矩,好好排隊,不吵不鬧,別人服務你,你不守規矩,不好好排隊,又吵又鬧,別人還不願服務你呢。

那些動不動“服務行業”就該怎麼樣怎麼樣的,本就是些素質很差的人,本就是些歧視服務行業的人,難道服務行業就低你一等嗎?“顧客是上帝”是人家服務行業為了吸引顧客提高服務的自我要求,不是你以“上帝”自居頤指氣使要求別人的標準。那些想當“上帝”人先想想自己的素質,別人願不願你成為人家的顧客。

————————————————————

為什麼大家都擁到三甲醫院排那麼長的隊看病?為什麼總是說中國醫療資源緊缺?

為什麼大家都擁擠到三甲醫院看病?問題恰恰出在患者這一端是完全市場化的自由,而醫生這一端不是完全市場化的自由。於是有的患者享受著非市場化的價格,卻要求市場化的態度

就如同以前的國營商店、飯店、酒店一樣,如果年齡夠大,應該知道以前總有人埋怨國營商店、飯店、酒店的態度不好,現在還有嗎?沒有了,為什麼?

開始的商店、飯店、酒店只有國營的,形成壟斷,國營當然可以態度不好。後來出現民營了,但是雙軌制,國營的同等的商品價格比民營的低很多,所以消費者還是在國營的排隊,國營的態度依然可以不好。後來完全市場化了,民營的供應量上來了,國營和民營完全同質同價了,而且由市場決定價格了,國營的商店、飯店、酒店服務態度就好多了。國營的態度不好,消費者就去民營的。

那現在醫療市場是什麼情況呢?基本上相當於雙軌制的階段。公立和民營的同質不同價,同等品質的醫療民營要貴很多;公立醫院之間同價不同質,不同級別的醫院的醫療價格差不多但是質量不同,那自然患者就都擁擠進了性價比最高的三甲醫院,三甲醫院就形成了排隊。

那政府為什麼不把醫療完全市場化?那是因為完全市場化了,像美國一樣的話,很多人承受不了市場化的醫療價格。

那政府為什麼不把醫療完全免費化?完全免費的醫療會是低效的,如果得不到足夠的財政資助,完全免費的醫療也是得不到發展,水平也會是落後的。

那政府為什麼不實行分級醫療,到三甲醫院看必須由社區醫院醫生開介紹信,每個月每個社區的介紹信是定額的,保證三甲醫院的門診不會人滿為患。那你覺得社區醫院的介紹信會開給誰呢?配額如何分配?政府有那個膽量限制患者的就診自由嗎?政府願意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嗎?

於是無論大病小病都擁擠到三甲醫院就診,這個分級篩選的矛盾就甩給最終端,三甲醫院的醫生那裡了。三甲醫院醫生那裡既然有那麼多病人,看都看不過來,為什麼不挑一些脾氣好的,寬容的,思路清晰的,不挑剔的,好溝通的病人來看呢?這樣肯定發生醫療糾紛的概率要低一些。不過在這個篩選過程中,醫生沒有主動權,不能直白的說,只能被動由患者來篩選醫生。

為什麼一些醫生對病人態度不好(轉自知乎)?


為什麼醫療資源總是緊張的?在市場經濟下,除了某些自然資源,和一些大型的不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不能充分競爭的領域,譬如鐵路運輸。在分散的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充分競爭的行業,哪種資源是緊張的呢?飯店資源緊張嗎?理髮資源緊張嗎?酒店資源緊張嗎?衣服資源緊張嗎?娛樂資源緊張嗎?交通運輸緊張嗎?

那為什麼醫療資源緊張呢?醫療領域不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嗎?醫療行業大部分科室風險高、投資回報慢、盈利水平低,公立醫院已經把這些專業的價格壓到最低了,民營資本是要賺錢的,大部分科室民營醫院不願意去做,只好去做一些不孕不育、整形美容、牙科等風險低、投資回報快、盈利高的專業。即便去做,價格也大大高於公立醫院。

為什麼一些醫生對病人態度不好(轉自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