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与李益的《游子吟》一个是母爱的颂歌一个是世态的炎凉

孟郊与李益的《游子吟》一个是母爱的颂歌一个是世态的炎凉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孟郊与李益的《游子吟》一个是母爱的颂歌一个是世态的炎凉

《游子吟》【唐·李益】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一首脱胎于汉乐府的诗歌,作者以游子被人歧视的遭遇来阐述“赏士不遇时”的哲理。作者希望身处高位者能够礼贤下士,善待高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时阿蒙”亦可能变泰发迹。“士不遇”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一个普遍问题,历来多有文人创作这类文学作品。诸如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董仲舒《士不遇赋》等,都描绘了未得志时文人的苦闷与彷徨。李益此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思考:未得志者并非没有才能或道德低下,而是没有获得应有的承认。那些身处人生顶峰的人,要具有发现贤才的眼光,善待自己的朋友与下属,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赏士于不遇之时。否则,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会带来贤才的消亡,更有可能出现权势地位互换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