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彼得•沙法: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3月30日至4月3日為中國麻醉周。心肺復甦•哈爾濱推出了中國麻醉周系列報道,旨在讓更多人瞭解麻醉學,理解麻醉學科的重要性。我們採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麻醉科韓非教授,他一直致力於心肺復甦的研究工作以及心肺復甦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他在美國匹茲堡大學Safar復甦研究中心完成了有關心肺腦復甦研究的系統培訓及博士課題。韓非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現代心肺復甦之父”——麻醉醫生Peter Safar。讓我們用一篇文章的時間來領略這位麻醉醫生精彩的一生,他的偉大發現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麻醉醫生Peter Safar

現代心肺復甦(CPR)是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普及最為廣泛的急救技術,心肺復甦的普及和應用已經讓無數人重獲生命。麻醉醫生Peter Safar正是這項急救技術的開創者。Peter Safar曾經為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麻醉科主任,創建了美國第一個重症監護病房,被公認為是美國危重症醫學三位奠基人之一、現代救護車系統創始人、災難醫學先驅以及低溫治療腦外傷與腦缺血的先驅。

麻醉醫生彼得•沙法: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Peter Safar於1924年4月12日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醫師家庭。他的父親是眼科醫生,母親是兒科醫生。在19歲那年他進入維也納的醫學院學習。1949年獲得耶魯大學外科學fellowship,並移居美國。1950年他短暫返回維也納,與Eva結婚。回到美國後,Peter Safar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了麻醉科住院醫師的培訓。從外科到麻醉科的轉變是由於他認識到“沒有好的生命支持技術外科將無法進步,而麻醉學將教會你如何做好生命支持”。隨著對麻醉學理解的加深,他產生了手術室內的麻醉技術也可以應用於手術室外的想法。從那時起他對手術室內外的復甦技術的研究興趣增加了。

1954年他加入了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但在建立獨立的麻醉科的過程中,他遇到了阻力,因此他轉到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附屬巴爾的摩市醫院,並在那裡建立了獨立的麻醉科。接下來擔任麻醉科主任的6年是Peter Safar職業生涯中專業成就最高、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在這裡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項目,他於1956年10月在堪薩斯城舉行的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的會議上與James Elam進行了交流。Safar瞭解到Elam的研究已經證明通過面罩或氣管導管進行呼出氣再通氣能夠維持患者正常的血氣水平。這啟發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並於1958年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發表了他關於口對口人工呼吸的著名論文。在該項研究中他對許多志願者進行麻醉和肌肉鬆弛,其中包括外科醫生、護士和醫學院的學生。然後給他們進行人工通氣,方法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和Holger–Nielsen法(壓背、提肘,當時推薦的一種人工呼吸方法),使用肺活量計測量。Holger–Nielsen法由巴爾的摩市消防局的救援人員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由社區的非專業人員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口對口人工呼吸優於Holger–Nielsen手動通氣法。許多人認為,如果Safar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做這種實驗是不可能通過倫理學的認可的,那麼在復甦過程中使用人工通氣的方法就可能完全不同了。Safar在同年挪威舉行的北歐麻醉醫師學會會議上介紹了他的研究工作,而出席會議的麻醉醫生之一是Bjorn Lind。Lind碰巧認識挪威的玩具製造商Asmund Laerdal。Lind向Laerdal講述了這種新的復甦技術,他立即希望與Safar會面。在Safar,Lind和Laerdal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開發並生產了現在著名的復甦訓練模擬人,“復甦安妮(Resusci Anne)”。

麻醉醫生彼得•沙法: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1960年,在同一時期,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電氣工程學教授William Kouwoenhoven和他的同事Guy Knickerbocker一直在通過動物模型進行除顫的研究。在這項研究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胸外按壓能夠在動物體內產生血壓及脈搏。隨後不久,James Jude進行了人體臨床試驗,該試驗支持了胸外按壓在心臟驟停期間能夠維持血流的觀點。隨後,Safar結合了建立氣道(A-Airway),應用口對口人工呼吸(B-Breathing)和胸外按壓(C-Chest Compression)這三項技術,這使他發明了“ABC心肺復甦急救法”。

麻醉醫生彼得•沙法: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1961年,Safar實現了在一所知名大學建立麻醉系的願望並擔任了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系主任。在這裡,他創建了世界最早的危重病醫學項目及多學科重症監護病房(ICU)之一。在他12歲的女兒因嚴重的哮喘發作不幸去世後,Safar對在醫院外提供心肺復甦術的研究興趣變得更加強烈。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創立了“Freedom House Enterprise Ambulance Service”救護服務系統,這也是全美最早的院前緊急醫療服務之一。1968年,他被世界麻醉醫師學會聯合會(WFSA)邀請編寫了CPR指導手冊。並於1988年與Nicholas Bircher一同出版此書,成為一部著名的心肺腦復甦教科書。經過多年不懈的工作,Safar決定在1978年放棄麻醉系主任職位,以便專注於他的研究工作。匹茲堡大學為表彰他的服務和貢獻,聘任他為復甦醫學特聘教授。一年後,他在匹茲堡建立了國際復甦研究中心(IRRC),在那裡他通過對包括猴子和狗在內的多種動物模型繼續研究心肺腦復甦。他的工作為體外循環復甦,液體復甦以及治療性低溫對心臟驟停後改善腦功能結局的影響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麻醉醫生彼得•沙法: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1994年他從IRRC主任的位置上退休,此後不久研究中心以他的名字命名為“Safar復甦研究中心”。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匹茲堡大學麻醉科主任一職在1996年由Leonard Firestone更名為“Peter和Eva Safar麻醉與重症監護醫學科主任”。Safar的晚年時光在會議演講,撰寫手稿和Safar復甦研究中心工作中度過,直到2003年8月3日他因癌症去世。他仍活在妻子、兒子們和五個孫輩的心中。他的一生充滿了巨大的成就和自我實現,他的每一天都被充分利用直至生命的結束。他一共發表了包括384篇同行評議文章,超過30本書和手冊以及600多篇摘要。Peter Safar,MD,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偉大的麻醉醫生——“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麻醉醫生彼得•沙法:現代心肺復甦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