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彼得•沙法: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3月30日至4月3日为中国麻醉周。心肺复苏•哈尔滨推出了中国麻醉周系列报道,旨在让更多人了解麻醉学,理解麻醉学科的重要性。我们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韩非教授,他一直致力于心肺复苏的研究工作以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他在美国匹兹堡大学Safar复苏研究中心完成了有关心肺脑复苏研究的系统培训及博士课题。韩非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现代心肺复苏之父”——麻醉医生Peter Safar。让我们用一篇文章的时间来领略这位麻醉医生精彩的一生,他的伟大发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麻醉医生Peter Safar

现代心肺复苏(CPR)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普及最为广泛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应用已经让无数人重获生命。麻醉医生Peter Safar正是这项急救技术的开创者。Peter Safar曾经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创建了美国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被公认为是美国危重症医学三位奠基人之一、现代救护车系统创始人、灾难医学先驱以及低温治疗脑外伤与脑缺血的先驱。

麻醉医生彼得•沙法: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Peter Safar于1924年4月12日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医师家庭。他的父亲是眼科医生,母亲是儿科医生。在19岁那年他进入维也纳的医学院学习。1949年获得耶鲁大学外科学fellowship,并移居美国。1950年他短暂返回维也纳,与Eva结婚。回到美国后,Peter Safa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了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从外科到麻醉科的转变是由于他认识到“没有好的生命支持技术外科将无法进步,而麻醉学将教会你如何做好生命支持”。随着对麻醉学理解的加深,他产生了手术室内的麻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手术室外的想法。从那时起他对手术室内外的复苏技术的研究兴趣增加了。

1954年他加入了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但在建立独立的麻醉科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阻力,因此他转到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巴尔的摩市医院,并在那里建立了独立的麻醉科。接下来担任麻醉科主任的6年是Peter Safar职业生涯中专业成就最高、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他于1956年10月在堪萨斯城举行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会议上与James Elam进行了交流。Safar了解到Elam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面罩或气管导管进行呼出气再通气能够维持患者正常的血气水平。这启发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于1958年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了他关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著名论文。在该项研究中他对许多志愿者进行麻醉和肌肉松弛,其中包括外科医生、护士和医学院的学生。然后给他们进行人工通气,方法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Holger–Nielsen法(压背、提肘,当时推荐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使用肺活量计测量。Holger–Nielsen法由巴尔的摩市消防局的救援人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由社区的非专业人员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口对口人工呼吸优于Holger–Nielsen手动通气法。许多人认为,如果Safar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做这种实验是不可能通过伦理学的认可的,那么在复苏过程中使用人工通气的方法就可能完全不同了。Safar在同年挪威举行的北欧麻醉医师学会会议上介绍了他的研究工作,而出席会议的麻醉医生之一是Bjorn Lind。Lind碰巧认识挪威的玩具制造商Asmund Laerdal。Lind向Laerdal讲述了这种新的复苏技术,他立即希望与Safar会面。在Safar,Lind和Laerdal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开发并生产了现在著名的复苏训练模拟人,“复苏安妮(Resusci Anne)”。

麻醉医生彼得•沙法: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1960年,在同一时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电气工程学教授William Kouwoenhoven和他的同事Guy Knickerbocker一直在通过动物模型进行除颤的研究。在这项研究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胸外按压能够在动物体内产生血压及脉搏。随后不久,James Jude进行了人体临床试验,该试验支持了胸外按压在心脏骤停期间能够维持血流的观点。随后,Safar结合了建立气道(A-Airway),应用口对口人工呼吸(B-Breathing)和胸外按压(C-Chest Compression)这三项技术,这使他发明了“ABC心肺复苏急救法”。

麻醉医生彼得•沙法: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1961年,Safar实现了在一所知名大学建立麻醉系的愿望并担任了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系主任。在这里,他创建了世界最早的危重病医学项目及多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之一。在他12岁的女儿因严重的哮喘发作不幸去世后,Safar对在医院外提供心肺复苏术的研究兴趣变得更加强烈。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创立了“Freedom House Enterprise Ambulance Service”救护服务系统,这也是全美最早的院前紧急医疗服务之一。1968年,他被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合会(WFSA)邀请编写了CPR指导手册。并于1988年与Nicholas Bircher一同出版此书,成为一部著名的心肺脑复苏教科书。经过多年不懈的工作,Safar决定在1978年放弃麻醉系主任职位,以便专注于他的研究工作。匹兹堡大学为表彰他的服务和贡献,聘任他为复苏医学特聘教授。一年后,他在匹兹堡建立了国际复苏研究中心(IRRC),在那里他通过对包括猴子和狗在内的多种动物模型继续研究心肺脑复苏。他的工作为体外循环复苏,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性低温对心脏骤停后改善脑功能结局的影响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麻醉医生彼得•沙法: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1994年他从IRRC主任的位置上退休,此后不久研究中心以他的名字命名为“Safar复苏研究中心”。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匹兹堡大学麻醉科主任一职在1996年由Leonard Firestone更名为“Peter和Eva Safar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Safar的晚年时光在会议演讲,撰写手稿和Safar复苏研究中心工作中度过,直到2003年8月3日他因癌症去世。他仍活在妻子、儿子们和五个孙辈的心中。他的一生充满了巨大的成就和自我实现,他的每一天都被充分利用直至生命的结束。他一共发表了包括384篇同行评议文章,超过30本书和手册以及600多篇摘要。Peter Safar,MD,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伟大的麻醉医生——“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麻醉医生彼得•沙法:现代心肺复苏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