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散記——蘇州太湖

我在蘇州呆了四年,說來奇怪,像蘇州這樣一個人文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我在這四年中卻是很少主動涉獵,但太湖卻是我去了很多次的地方。

南行散記——蘇州太湖

太湖

這是一篇老遊記,那時候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導遊風采大賽,其中的一個項目便是去太湖採風。

我們的第一個遊覽景點是光福山上的望湖亭,對於我這麼一個生活在皖南丘陵的人來說,在這麼一座低矮的山上修建亭子以觀覽湖景,簡直是一件很腦殘的事。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但凡是乾隆他老人家去過的地方,現在也都幾乎成了名景。我覺得光福鎮的人民應當好好感謝他,但一想到他們的祖輩為了修建行山之路與望湖亭,也肯定少不了多少勞役,所謂恩怨相抵,便也談不上什麼感謝了。

南行散記——蘇州太湖

望湖亭

剛進入“香雪海”,有幸品嚐到了當地的青梅酒,寒假時曾去爬吳越古道,由於我的一時猶豫,錯過了山上農家的最後一瓶青梅酒,頗覺遺憾,今日得以一飲,實為快哉。而爬山之事,在我看來,當緩緩而上,遇可觀之景而停之,或是上下折返,左右顧盼。無奈今人爬山,多低頭拾級,而我身肥體重,惶惶而追尋,實在為難。所幸山頂之望湖亭頗為不錯,登臨亭中,太湖一隅,依舊可見。古人之意境,見一湖灣而遙想太湖,實在佩服!由於我們時之不遇,山上梅花早已落盡,而青梅也已採摘,故“香雪海”之名景未能畢覽。蘇州或無大山,然而小山之中,山水之間,芳澤孤竹,落英翻飛。大中化小,多少相映,蘇州的小與精緻,在“香雪海”中有了豐富的體現。下山之時,偶遇乾隆所留御碑,然而字跡磨滅,已不可尋,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人非猶在,碑不如舊,而山水依舊,古人情隨境遷,多有時光流逝,身世悲慼之感;而今人情隨情遷,多少沒了這些情懷。

南行散記——蘇州太湖

香雪海

出了香雪海,對面就是司徒廟。司徒廟的建造年代已不可考,現存的建築物是清末民初時期建造的,成了蘇州西南一帶知名的古蹟,與相隔一條馬路的香雪海景區和不遠的銅觀音寺一起構成光福景區。鄧禹跟東漢光武帝劉秀年輕時就是好友,後來跟劉秀一起創業立下不世之功,被封為大司徒,是東漢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此地便是其最終歸隱之處。我很好奇一座祭祀之廟為何前面成了佛寺,此廟雖小,但廟中佛像俱全,香客甚眾。佛寺之後,為鄧禹草堂與“清奇古怪”之奇景,古柏幽折,而草堂寂靜。因太守廟中的景觀多為後世新建,園林景緻一具體現,池中錦鯉,陸上怪石,頗有古韻。

南行散記——蘇州太湖

司徒廟內古樹

時至下午,我們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太湖之濱,湖中三兩古代戰船,頗為別緻。湖邊有一巨大水車,我不知道的它的用處,看樣子,應為地標或裝飾之用。太湖公園之中,廊腰縵回,木棧曲折,蘆葦搖盪,行人悠悠。臨湖遠眺,漫漫煙波,水天一色,遙不可見。所恨未能在明月高照之晚,一覽月印萬川之奇景。不過,對於遊玩的人而言,有遺憾才是值得紀念的行旅經歷。

南行散記——蘇州太湖

太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