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就是一半看五官,一半看三觀!

始於顏值的白話文,就是看臉。

對於相親,年輕人一開始是鄙夷,然後慌張,最後接受。一開始的鄙夷是覺得自己不至於淪落於此,慌張是看到別人結婚生子,自己還孑然一身,最後接受是對父母也是對自己的妥協。而

相親只是一種方式,不是一種買賣,沒有誰要求相親就必須結婚的。

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一見鍾情是童話,一面否決才是現實。你之前所期望對方的收入學歷,家庭和涵養,在見面的那一刻將重新刷新,假如你一見面便感到失望,即便對方條件再優渥,你都很難提起好感。而成年人的默契,都是在見面之後便不再聯繫,一個知道沒戲,一個知道劇終。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愛情如果單純看臉,那這樣的愛情毫無價值,的確如此,這讓我想起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情,看過《愛你就像愛生命》的朋友都知道,王小波的愛情靠的絕對是才華而不是臉,如果單純靠臉,其實能成功的機率確實很低,但也只有他能寫出這樣唯美的情話: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相親就是一半看五官,一半看三觀!

尊重別人三觀的不同,才是正確表達價值觀的方式

我很鍾愛三毛和荷西的愛情,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內容大概是:荷西問三毛,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她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他說如果跟我呢?那隻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除了必要的經濟基礎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三觀。經濟是生存,三觀是生活。有人說我跟他/她三觀不合,或者三觀有分歧,可能很多時候我們把喜好和三觀混為一談,認為跟我一樣喜歡旅遊探險的,三觀就相符,不然便是不相符,這其實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實則不然,經常聽到有共同愛好,而很少聽到有共同三觀的。

相親就是一半看五官,一半看三觀!

然而三觀並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個人認知事物和世界的基礎和反饋。就像有人看見海說它很美,但也有人說它淹死過人,這就是同一事物不同看法,這種看法就是基於三觀後輸出,當然沒有哪種就是高尚,哪種就卑微,能尊重別人三觀的不同,才是正確價值觀的方式。

而其中我也很贊同三毛的觀點。不論愛情還是婚姻,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相互依存,信任和生活的,而我們總喜歡用尋找另一半作為目的,倘若兩個一半一半的人,加起來不就變成“一個人”,那“一個人”的生活有什麼意思,生活不就是因為不同才有趣的嗎?

所以我尊重那些想尋找三觀相符的人,也尊重那些喜愛三觀不同但有趣的人,但不論為何,只有讓感覺如沐春風的人,才是你值得交互三觀的人。

相親就是一半看五官,一半看三觀!

“先相親,再相愛”

五官鋪墊了有沒有機會繼續,而三觀決定了能否在一起,繼而才有網上說的: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所有的世事迂迴,終將以其他方式迴轉到你身上。

願每個獨立的靈魂,都能遇上使之發光的另一個靈魂,如果一個人的勇氣不足以抵抗這個世界的苦難,那加上我,便足夠了。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您的轉發和分享如同冬日暖陽,足夠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