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折腾”的领路人

--宝鸡高新区钓渭镇红星村两委会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纪实

吴红亮 供稿

1999年秋,因具有创新魄力,做事勤恳,郭瑞波、沙黑成等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当选宝鸡高新区钓渭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之余,郭瑞波经常跑到田间地头,观察自己种的农作物长势。同时,他四处取经,努力寻找适合家乡耕作的低成本、高回报的经济作物——西红柿,并发动群众一起尝试种植。

经过一年的推广试种,村民们从中获利匪浅。一时间红星村成了西红柿的王国。身为党支部书记的郭瑞波是喜在眉梢,愁在心里。黄天厚土泥巴路,这是全村人头顶的一道紧箍咒。回想起去年村民们人挑、肩扛的将西红柿运往村外的场景,郭瑞波等一班人彻夜难眠。"今年如果到了西红柿上市的季节,外面客商进不来,沟里西红柿出不去,这岂不是愧对了乡亲们对我们一班人的期望。"

于是郭瑞波便带领红星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四处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于2000年冬天修建起了钓渭镇第一条通村水泥路。第二年秋季,酸甜可口的西红柿被运往村外售卖。

看到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但是我们这位"爱折腾"的党支部书记还是不满足于现状:"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村民们挣的只是辛苦钱,村民们将我们选出来就是要我们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要将力量联合起来把我们的西红柿销往更远的地方,让村民挣更多的钱。"于是他又"折腾"了起来,带领村里的销售能手,在西安、宝鸡等地搞销售。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到来了,来村里的外商逐渐多了起来,周至的、户县的、杨凌的、他们将一车车西红柿拉到西安等地的菜市场,村民们从此在自家门口就能将丰收的西红柿出售。村民跑的路少了,劳力也腾出来了,西红柿种植面积再次增加起来了,脸上的笑容更是多了起来……

看到村民们家家户户将自家的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我们这位"爱折腾"的郭书记又找到了新的发财路,根据他的观察,村民要通过西红柿增加收入毕竟有限,他又寻找新的产业转型之路。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种植花椒的亩收入比西红柿更为可观。而且花椒不挑地,也不用浇水,管理方便,相对于西红柿每亩收入4到5千元,花椒亩收入过万元更令人有奔头。于是他便又干起了花椒种植推广员的角色。缺技术,他千方百计找杨凌农科院专家和市、区农技人员来村里面搞技术讲座。经过几年的推广,花椒逐渐成为了红星村的主导产业,目前已种植2500多亩花椒,成为秦岭北麓的亮丽风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红星村三委会在郭书记的带领下,抓党建兴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助力脱贫攻坚,积极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的同时,又开垦了100多亩荒地建起了花椒、樱桃自摘产业园。

2017年12月,红星村在全区率先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描绘出经济发展蓝图。2018年春季,合作社建起陕西秦峪红花椒有限公司,吸收农户入股分红,为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国家财政优先股入股。公司运营一年多来,加工销售花椒600多万元,为每户贫困户分红2000至3000元,增强了全体村民尤其是缺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

"人生不止,折腾不休。我亲眼见证了乡亲们由自行车换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不能停止,还要继续折腾。下一步,将以花椒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红星村变为青山绿水的人间仙境。"郭书记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