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戀",早戀是如何產生的呢?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麼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

今天早上乘坐地鐵時發現地鐵上2個女孩和1個男孩,2個女孩我猜測應該是閨蜜關係。他們3個人之間的關係不一般。年齡看起來還很小,大約十四五歲的樣子。猜測應該都是初中生。他們3人不停的有說有笑。2個女孩不一會摸摸那個男孩的手。甚至摟住那男孩的腰。

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

異性親密

我不由自主的瞥了一眼那男孩,長得還挺陽光帥氣的。想著這麼帥氣的小男孩畢竟吸引住了很多女孩子。要不這2個閨蜜對他動手動腳。這男孩挺有“福氣的”呦!

"咳"

男孩女孩們這可是在地鐵上,公共場所,注意形象。這些親密行為你的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教育過你嗎?

如果他們三人之間是戀人關係。那就是早戀了。經過之前的調查發現,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早戀。我看他們三人之間都應該有好感。應該判定是早戀。

早戀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早戀常常會以失敗告終,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

出現早戀的因素有以下這些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隨著生理的發展開始產生性意識。開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關注異性有關自己的一舉一動,慢慢的,在眾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漸由對群體異性的好感轉向對個別異性的依戀,形成一對一交往的行動。

2.青春期教育的缺乏。

青春期無法正確區分友情與愛情。如何健康的和異性交往,如何和異性建立純真的友誼......孩子們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必須要有行為規範訓練。

3.孩子獨立意識的作用。

孩子對成年人世界盲目嚮往和追求,認為戀愛就代表自己的成熟。最終忽視了自己心裡素質的培養。

4.學校中的一些因素的影響。

在學校中被異性的辦事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為了需求刺激。有的對學校厭倦,把精力轉移到對異性的追求上,為了填補精神上的空虛。

5.家庭因素。

孩子早戀大部分跟家庭有這密切的關係。例如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家長在孩子面前過分親暱,對孩子看的書籍、影視等不良內容不加限制,家長對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不加以指導,還有父母離異......導致了孩子不能正確處理異性之間的關係。

6.社會因素。

現在互聯網比較發達,接觸到網上、書刊、影視等不健康的內容,有的孩子出於好奇,就以身嘗試。

就像我在地鐵上看的那一幕,在公共場所異性之間親親蜜蜜,成何體統。孩子家長們和老師難道都被矇在鼓裡,不知道孩子的情況嗎?確實,早戀的,一般是不會公開內心的秘密,特別對家長和老師。他們怕招致父母、老師的反對和訓斥。往往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和“心裡閉鎖住”。所以老師和家長要保持和孩子們溝通,及時發現孩子早戀並加以引導。以免釀成很難收拾的場面。

為人父母,為人師必須要警覺!多多關心孩子,瞭解孩子的心裡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