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告白,一個常常和“青春”記憶聯結在一起的詞彙。

男孩子大聲吼出一句——請和我交往!!!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然而女孩子卻說:對不起,我已經有男朋友了......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在成人的角度看,哇,小男孩失敗了,真是好可憐吶。

但在那個橫衝直撞不怕受傷的年紀裡,大聲說出喜歡、表達喜歡,其實是比“在一起”更加重要的呀。

“比起勝出,失敗才是青春”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我喜歡你的心意,希望你能明白。

不過既然你有了喜歡的人,那我就去尋找下一個天使啦!

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喜歡你"是種乾淨、明朗的情緒。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這檔火遍日本的長壽真人秀叫做《校園瘋神榜》,擔任主持人的是傑尼斯偶像團體v6和日本名嘴三野文太。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其中「未成年的主張」環節是它的金字招牌。

孩子們站在學校天台,自由地喊出任何他們想要告白的事情。

可以告白崩潰。

.....尼瑪你們日本人居然吃螞蚱啊啊啊啊啊!!吐槽的是一位在日本上學的外國妹子。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可以是超中二的古怪告白。

emmmm話說所有人都沒搞懂這位女生在講什麼,她害羞地斷斷續續地說道,之前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今天好像終於有種能做到的感覺了!

聽上去,我以為她要真情告白。

結果她突然就對臺下的同學使出了一記絕殺——

龜、派、氣、功、波?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恩恩恩?感覺這位女生很奇怪?不正常?

或許吧,可奇怪又怎樣呢。

長大以後回想起自己曾經做過的無法理解的事情,那才叫青春。

臺下的學生們立刻心領神會,戲精附體——

哇!噗!我倒~~~~~~~~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也有哭唧唧又很勇敢的心動瞬間告白,笑中帶淚。

小男孩一開始說班上的女生總是多管閒事,經常跟在男生後面指指點點。

但、是!

為什麼被erika追著跑的我,會那麼真切地感覺到開心?

因為——

“在追著玩的過程中,我喜歡上你了!”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我喜歡erika啊——!!!”

這哭唧唧的告白,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小小的心臟第一次負荷著一份沉甸甸的心意跳動著,小男孩或許是第一次體驗到如此不安又強烈渴盼的心情......

原來,這就是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

只有真正地喜歡上某個人、愛上某個人,我們才能理解何為“喜歡”和“愛”。

也只有理解了何為“喜歡”與“愛”,我們才有去愛人的能力。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霓虹的小朋友們正在逐漸瞭解“愛”這個複雜的詞彙,從大聲喊出“喜歡你!”開始。

校長鼓勵他們當面告白,因為不管等待孩子們的是同意交往,抑或是果斷拒絕。

告白這個行為本身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美國有《怦然心動》撐起早戀半邊天。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法國有經典的《兩小無猜》,把愛的遊戲玩到極致。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那我們國家的孩子呢?

雖然大人們都會被電影中孩子之間純純的美好感情所打動。

但回到現實中去,家長們是怎麼樣對待早戀這件事情的?

芒果臺最近模仿「未成年的主張」,拍了一檔中國版「屋頂告白」,叫做

《少年說》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如果沒有日版的對比,我會覺得中國版拍得很好。

因為我們的孩子感情也很真摯,又特別懂事。

在課業繁重的青春期,他們不叛逆,不做無用無理的事情。

他們站在臺上真心地感恩父母。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他們表達平時不好意思展現的愛意。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他們大聲地喊出:媽媽,我愛你。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中國版的告白對象主要是圍繞朋友、老師和父母。

告白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感恩與學習。

比如這位對天發誓,打籃球不會影響到學習的男生——

“媽,我保證好好學習,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以後再去打籃球,絕不耽誤學習!”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末了男生特意強調:

這次你可要說話算數啊,別像以往每次那樣,人前答應,人後反悔...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孩子們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彷彿自己青春的終極目標不是學會愛、學會了解真正的自己。

而是去迎合社會公認的青春最高目標——

十年磨一劍,考上一所好的大學。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相比日版孩子們那些雞毛蒜皮的吐槽、亂七八糟的無厘頭煩惱......

我們的孩子簡直不要太懂事。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上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怎麼能像日本孩子一樣,竟想些有的沒的。

什麼30釐米變成了5.5米,距離能當分數用嗎?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模範生之間的戀愛??

這個設定本身就錯了,我們的模範生是不會談戀愛的!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還有上文提到的日本校長也是沒正調,居然鼓勵孩子們親口去告白。

教導主任不出來管一管嗎?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日版裡孩子們百無禁忌,一切煩惱都可以大聲喊出來,其中“戀愛告白”幾乎佔據了孩子們一半以上的吶喊。

看日版,覺得自己看得像是偶像劇。

我甚至腦補出了“幼兒園小朋友握著彼此的小手,懵懵懂懂地學著大人講話:長大以後我們結婚吧”這樣的畫面。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看中國版,會在某個瞬間感覺自己在喝雞湯。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同樣是少年告白的節目,為什麼中日題材的出入如此巨大。

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煩惱嗎?是因為文化差異嗎?還是說中國孩子天生不存在“早戀”的問題?

相比日版中的少年們,我們的孩子活得太剋制太懂事了。

雖然對於愛的困惑迷惘與隱瞞,幾乎存在於每一代中國少年的整個青春期。

但早戀?某些國家可以,我們就是不行。

日版中有一位媽媽特別可愛,這位媽媽親自來給女兒加油打氣,鼓勵女兒對喜歡的前輩告白。

媽媽在旁邊像看偶像劇一樣敲雞凍、敲少女心。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鏡頭給到女兒想要交往的暗戀對象,2年級4班的山本前輩。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主持人問媽媽:怎麼樣怎麼樣?

媽媽:nice!相當不錯的男人!!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不幸地是山本前輩拒絕了女兒的告白,因為他已經有女朋友了!

幾乎是同一瞬間,女兒回頭望向媽媽,媽媽“嗖”地向女兒奔跑過去......

早戀?他們可以,但我們不行!

在中國的節目中,什麼時候也能出現這樣的家長?

我們的孩子並不是沒有戀愛方面的煩惱,他們有,只是不會公然講出來,因為——

沒人站在他們空空蕩蕩的背後,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奔跑向他們。給他們對抗不安的勇氣,和一個溫暖的擁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