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黎明之前的PPT式美好,會對民眾有好啟發嗎

宋喬安口中的“草莓族”,NEWS哥眼裡“我們本來是好人”,可是誰也不能低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特別是在媒體輿論造勢下。

《我們與惡的距離》黎明之前的PPT式美好,會對民眾有好啟發嗎

出現結尾“黎明之前”這種PPT式的美好畫面,從兩面看,精彩程度很差,埋下的黎明種子有可發掘的潛力,應該會有第二季。劇中故事相互交融,宋喬安、曉明、王律師以及各自的家人,有人要走出傷痛,有人開始新生活,還有人繼續堅持偉大理想。

《我們與惡的距離》黎明之前的PPT式美好,會對民眾有好啟發嗎

你說氣人不?

從這裡看出,臺灣地區應該也是會受政治影響,不會太露骨。

而黎明美好過於僵化,可臺灣同胞不一定不買賬。臺灣同胞所處國際環境不好,民眾眼界有限,這會促使民眾相對平和。和日本人相比,卻沒有太嚴格要求自己,也不會有太激烈的競爭、低慾望;跟韓國比,不用急躁、自卑到自負,要跳出國際變現自己;加上體量小,沒有香港那種地獄模式,會較容易接受這種PPT。將來回歸一國兩制,國際環境變好,臺灣人民是能夠得到高度發展的。

但是,這種PPT式美好不適合大陸。大陸體量大,競爭激烈,任重道遠,急躁程度絲毫不亞於韓國、香港,這種簡單的PPT式美好,沒多少人會相信,反而會造成相反效果,嗤之以鼻,甚至全盤否定。一線城市的人為生活奔波,資本家高喊996大法好,要不是咱們的政府強力,加上儒釋道影響深刻,窮人能受教育,不然這種簡單的PPT式美好可能會讓人崩潰,強烈牴觸。

《我們與惡的距離》黎明之前的PPT式美好,會對民眾有好啟發嗎

司法不可踐踏

再就是司法體制的完善。這幾年反腐效果好,公信力也有所提升,有人是不懂法,可大部分想要法律保護很難,諮詢渠道很多,可真正落實,那確實還是資本的世界,就亂加班這一個問題,都會讓無數人失去信心。

本文作者|槍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