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距今約500萬年前,距離太陽系約4.3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 A恆星系的“依科普特”行星上出現高智慧生物“EV”(科學家稱之為依星人),距今約100萬年前,依星人進入星際文明時代(我們稱為二級宇宙文明),依託於核動力機器人和星際飛船,依星人將荒蕪的行星改造成宜居行星,在各大行星上建立起“殖民地”,一時間半人馬座α A恆星系內充滿了“生機”。

隨著科技的進步,依星人開始嘗試建造恆星際飛船(三級宇宙文明初始階段),此時的依星機器人已經發展到第22代,具備依星人思維,有機生命體和無機生命體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然而好景不長,距今約90萬年前,距離半人馬座α A恆星僅0.9光年的半人馬座α B恆星在銀河系中心(銀核)和半人馬座α A恆星引力的作用下突然發生“變軌”,向半人馬座α A恆星“撞來”(實際上兩個恆星互相靠近)。

經過軌道推演,依星人驚訝地發現,僅需要6“依星日”時間(約130地球日/130天),兩大恆星系的外圍行星就會接觸(相撞),在兩大恆星的巨大引力下,“依科普特星”將被撕碎或者脫軌與其它行星相撞。經過緊急會議,依星人決定讓部分科學家和機器人攜帶依星生命胚胎和基因數據“大逃亡”,此時恆星際飛船(探索號,長約30千米,寬10千米)剛剛建造完成,尚未試飛便於次日匆忙起飛。

在第6依星日,探索號飛出約0.2光年,兩大星系“相撞”,依科普特星被引力撕碎。

第7依星日,探索號飛出約0.24光年,意外發生了,半人馬座α A恆星和B恆星並未相撞,而是變成了雙星系統,引力激增,“俘獲”附近的比鄰星(半人馬座α C恆星),導致比鄰星“變軌”也“撞”了過來。

第8.5依星日,A、B、C三大恆星形成了“三合星”(三恆星系統)雛形,在三顆恆星巨大的引力下,採用核聚變等離子推進系統的探索號已經無法逃出“三合星系”,依星文明危在旦夕。

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第9依星日,經過緊急會議,飛船上的800名科學家和60名機器人投票決定,用飛船尚在驗證階段的“量子跳躍”技術“賭一把”。探索號啟動“量子跳躍”瞬間,時空發生扭曲(時間和空間同時跳躍),僅僅用了1依星小時時間,探索號“瞬移”到了地球衛星軌道,6500萬年前的地球衛星軌道!在巨大的時空和引力“過載”下,依星科學家全部死亡。由於探索號自主駕駛系統尚未完工便匆忙投入使用,巨大的飛船像“流星”一樣撞向地球,關鍵時刻飛船上倖存的47名機器人啟動緊急減速程序,飛船仍然撞向了東非大陸,巨大的飛船在東非大陸“劃”出了長達6000千米的“東非大裂谷”。

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第10依星日,地球6500萬年前(白堊紀恐龍時代),探索號攜帶的生命胚胎在撞擊中全部損壞,基因數據尚存,“倖存”的31名機器人研究決定執行“依星火種D計劃”:以“探索號”為基地繁殖機器人(大規模製造三頭六臂甚至更復雜的高性能機器人),“格式化地球現有生命”把地球改造成適合“依星人”(哺乳類)居住的星球,並將依星人基因數據導入地球生命的“重生計劃”。

地球約3000萬年前,機器人終於“培育”出猩猩;約500萬年前,第一個“依星人”(人類祖先)“培育”成功。

此時的地球上的“依星”機器人數量高達10萬,其它行星(火星、木星)上約5萬,並且科技進入到三級宇宙文明(可以跨星系旅行和生存(機器人的巨大優勢在於不需要氧氣和水,有太陽/恆星便能生存))。太陽系此時剩餘的能源僅夠“依星人”(人類)發展到二級宇宙文明,經過慎重研究,機器人決定將木星附近的“鐵文星”(金屬行星)改造成“星際戰艦(星系飛船)”。

約4萬年前,體積約為地球六成的“星際戰艦”建造完畢,此時的人類(依星人)已經進化到石器時代,具備了自我繁衍和進化的能力。

終於4萬年前的一天,所有機器人集合登上“星際戰艦”和修復好的“探索號”,向著廣闊的“銀河”絕塵而去......

而神(三頭六臂、上天入地)的傳說也在“懵懂”的原始人類中傳播開來......

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本文純屬假說,僅供思考娛樂)


人類實為天外來客,並非進化而是“神”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