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千里“機杼”鳴 民眾就業脫貧有所“依”

中新社烏魯木齊5月1日電 題:新疆千里“機杼”鳴 民眾就業脫貧有所“依”

作者 孫亭文 苟繼鵬

在和田地區策勒縣亞博依村的服裝廠裡,技術熟練的賽迪古麗·麥麥提明正忙著趕製服裝訂單。她在服裝廠已工作兩年,這份穩定的工作讓她家摘掉了貧困“帽子”。

“以前我老公靠打零工掙錢,我在家照顧孩子,收入很不穩定。我去年開始在服裝廠上班,老公在手套加工廠上班,現在我們每月能有近4000元人民幣的穩定收入。服裝廠離我家約10分鐘路程,我還能隨時照顧家裡的孩子。”賽迪古麗·麥麥提明說。

作為中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新疆依託原料、電價、人力等優勢資源,針對紡織服裝產業出臺特殊優惠政策,主動承接從東南沿海和東部省區轉移的紡織服裝產業。紡織服裝產業延伸鏈條長、勞動密集型特徵最為突出,是解決就業的重要“吸納器”,特別是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記者注意到,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區、喀什地區等地在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因地制宜,以縣鄉為主要發展方向,把工廠搬進鄉村,方便民眾在家門口就業,助力脫貧攻堅。上述服裝廠廠長李平說:“現在村民的工作熱情都非常高,村裡還有好多人排隊報名到廠裡工作,目前服裝廠已解決了村裡約40人的就業問題。”

“我在服裝廠上班兩三年了,穩定的就業讓我家在2018年就實現了脫貧。”肉孜尼亞孜汗·吾斯曼說,她很喜歡在服裝廠上班,工廠離家很近,“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每月有穩定的工資,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新疆紡織服裝產業規劃中,有三個紡織城、七個紡織工業園、一個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千里“機杼”鳴,數萬民眾就業脫貧有所“依”。

新疆鑫弘潤紡織有限公司於2015年入駐瑪納斯縣塔西河紡織產業園,瑪納斯縣冬麥地村村民劉芳芳已在該公司工作4年。“能在家門口上班,每月領固定工資,我感覺和‘城裡人’沒啥區別。村裡有好多村民到產業園裡的紡織服裝廠上班了。”劉芳芳說。

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助力新疆數以萬計的民眾就業脫貧。截至2019年底,新疆備案的紡織服裝生產類企業3251家,較2018年新增270家,其中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增219家;2019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實現新增就業近13.5萬人,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9.5萬人的就業目標。

記者還注意到,新疆還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實現紡織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再迎好消息,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正式啟動;新疆將實施9項任務以解決和補齊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全力推進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確保穩住企業、穩定就業等。預計2020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可新增就業8萬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