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阳读《周易》笔记(十二)爻位:卦的关系论


讴阳读《周易》笔记(十二)爻位:卦的关系论


易经的爻位说类似关系论,在解读卦象时是一个必要的说道。这就是以爻位说释卦辞。

爻位,即爻在卦象中所处的位置。关于爻位的理论主要有这么一些内容:中位、乘、得位、失位、应位。这些道理我们学易经必须懂得并运用。

《彖传》就是以爻位说解释卦辞的,。所谓中,也叫居中、得中等,是说重卦中内卦和外卦中位的第二爻和第五爻,无论得位与否,都因为居中,都为“无咎”,即没有过时过错,如观卦。这里不妨以“中位”解释蒙卦,彖辞有“‘初筮告’,以刚中也”句,“以刚中”是解释“初筮告”的,意思是童蒙者初次求教就告知他,是因为他内心存有刚毅,符合中庸之道,所以接受他。蒙卦卦象是由上艮“☶”下坎“☵”组成,有九二爻(倒数第二爻)为阳爻,并居内卦(下卦)中位,意与形正合,故称“刚中”。是为中位。

所谓应,是说分别处于外卦和内卦中的两爻的呼应关系。明白说,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的呼应关系。因为这两爻的爻位关系一为阴一为阳,所以相应的位置上要阴位阴爻、阳位阳爻,才才是吉顺的。如革卦,兑上离下“☵☲”,二四六爻为阴爻,处于阴位位得位,与九五三阳爻处阳位“应”,所以吉利。再以“得位”“应位”释之小畜卦,彖辞说:“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小畜卦卦象是一阴五阳,巽上乾下(“☴”“☰”),六四爻(倒数第四爻)以阴爻居阴位,故称“柔得位”,即阴柔得其合适位置,上下的阳刚之爻与之相应和即应位,因此亨通顺利。前者是得位,五条阳爻分别位于六四爻上下,故称“上下应”,这就叫应位。

再看“乘”。所谓乘,指阴爻居阳爻之上。在一个重卦中,上面的阴爻对在它下面的阳爻来说就是乘。《彖传》以“乘”解释卦辞,如夬卦,《彖》曰:“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意味事情可以刚健迈进,但必须注意方法,使人心悦诚服,因为有小人高坐君子之上,所以要在朝廷上大肆宣扬造势,得到舆论上的支撑才能成事。夬卦卦象一目了然,卦象是一阴五阳,兑上乾下,即上☱下☰。阴为柔,阳为刚,一阴柔乘凌(登上、凌驾之意)五刚,故说“柔乘五刚”。柔可理解为小人,五刚可以是君王,也可以是众君子。小人乘驾君王之上,应是大逆,故克服之需要注意手段,“扬于王庭”即是。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

还有“承”。正好与乘相反,“承”是说一重卦中,下面的阴爻对于它上面的阳爻来说就是承的关系,承接、顺承的意思。再说下“比”。比是指重卦中相邻二爻的关系。如初爻与二爻、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相比的关系一阴一阳为吉利。最后说“据”。据是说重卦中阳爻处于阴爻之上,如升卦,九二爻为阳爻,初六爻为阴爻,是为九二爻据初六爻,简称二据初。

如学易经,这些琐碎的内容比较多,还是要好好记记的。否则就只能是停滞不前,半途而废!

讴阳读《周易》笔记(十二)爻位:卦的关系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