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到北京出差借住在同事家,同事做飯時,叫我陪孩子完成練習生字的作業:每個生字寫三次,孩子寫第一次的時候看著課本一筆一劃的寫,第二、三次的時候都是看著第一次的字寫,左手還拿了一個小玩具在手上轉動著,可以看得出來,孩子寫字完全就是在“抄”,關注點只是寫完,絲毫沒有思考更別提吸收了。

我忍不住提醒他,第一個字可以照著課本上寫,但是要記下來,第二個、第三個就得自己一邊想一邊寫了,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我故意把課本合上,用手擋著第一個字,讓他寫第二個,他寫不出來了。

我不禁扶額:這樣寫作業不是浪費時間麼!

不喜歡寫字、不好好練字,是很多孩子的毛病,也讓家長們很頭疼。

我侄子也不喜歡寫字,他把寫字當做是一件苦差事,字對他當然也很不“客氣”,呈現在練習本上都是歪七扭八的字,非常難看。

今年他卻突然喜歡上了練字,目前已經堅持了3個月了,字已經有所改善,我覺得他從討厭寫字到喜歡期間發生的事情對小朋友認真對待寫字很有借鑑意義。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我很喜歡看記錄片,去年我在看《讀書的力量》記錄片時,侄子來了,看到我在看電視,他也湊到沙發上,和我一起看了起來。《讀書的力量》是由著名導演夏駿執導的從文字發源到閱讀的一部紀錄片,內容豐富精煉,從文字的產生到閱讀的思想、精神,主旨是提倡全民閱讀。

第一集說的就是字這個文字中最小的計量單位。描述的是從各國遠古時代沒有文字,人們結繩、刻畫巖字,壁畫交流到人越來越多,這些交流方式不滿足人的需求,黃帝命令倉頡創造文字,到文字的載體從龜甲、動物的骨頭、青銅器、竹簡、木片直至蔡倫創造紙張,再到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一系列史實。

記錄片生動了詮釋了人類對文字的探索和對知識的渴望,侄子看完後非常震驚,他說:原來字還有這麼多說法!倉頡創造文字的時候是從鳥的腳印引發的靈感,每個字都有來頭的!

第一集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分鐘,侄子看完還想看第二集,發現第二集說的不是字而是以思想為主的內容了,侄子意猶未盡得直感嘆。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我感覺到這是教育他的一個好時機,我說,你看一個字創造出來多不容易,它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許每個字的產生都有一段苦旅呢,據說,古代的時候,只要認字別人都會高看一眼,人們拿有字的紙引火燒柴都得雙手合十祈禱認罪的,你現在寫的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智慧,用的紙、筆都是那些古人求而不得的,享受著最好的資源,還不好好寫字真的太不應該了!

侄子不說話,我提議到:要不這樣吧,剛才的紀錄片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涵蓋的信息量可不少,我覺得有幾個點很有意思,咱們一起在網上查一下吧。

侄子開心的重重點頭。

1、遠古人的記錄方式。

我們按照紀錄片裡說的中國北部的陰山山脈岩畫、法國的韋澤爾峽谷洞穴群、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挪威的阿爾塔巖刻、南非的德拉肯斯山公園、阿根廷洛斯馬諾斯巖畫、澳大利亞卡卡杜國家公園和哈薩克斯坦的泰姆格里考古景觀巖刻,在網上一一搜索出來。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這些巖刻壁畫大多已經存在了數千年,遍佈五大洲,是各國關於狩獵、遊牧、舞蹈、戰爭、歷史等生活事件的記載,是各國人民追根溯源的重要文獻。

侄子看著這些古老的圖案,被歲月侵蝕後更添厚重神秘,興趣也更足了。

2、結繩記事。

結繩怎麼記事?據說漢字的數量雖沒有準確數字,大約也將近十萬個,常用漢字至少幾千字,遠古時期物資貧乏,見識有限,但是要表達日常生活需要的字怎麼也得上千個吧?一根繩子怎麼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呢?我和侄子都很感興趣,查了很久,但是這塊的資料太少了,只根據巖刻、壁畫看到一些結繩記事的圖畫,只知結果不知緣由,侄子遺憾的感嘆連連。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3、倉頡造字。

據說,倉頡用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了錯誤的信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倉頡覺得愧疚就辭官了,一天,他看到地上有鳥類和野獸的腳印,突然得到靈感:這些動物的腳印各有不同,我是不是可以根據他們的特徵,創造出符合他們特徵的圖形代表他們呢?從此以後,倉頡開始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日、月、雲、山、河、海,各種動物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簡體圖形,日積月累,這種圖形越來越多,倉頡給這些圖形起了個名字,叫象形字,獻給了黃帝,黃帝非常高興,大力推廣民眾學習象形字,文字開始普及開來。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4、紙的製作。

我記得看網紅李子柒的視頻時有一集按古法制作“蔡侯紙”的視頻,翻出來和侄子看了一遍,植物竟然能變成寫字的紙張,古人的智慧令人驚歎!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了河南商丘文字博物館的介紹,搜了很多青銅器上的文字圖案,瞭解了學富五車相當於現在一本書的字數等等。以教育為目的的我,也為我國文字發展歷程之深厚和先輩們的智慧感到震驚。

有句話說,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先改變這個人的信念,侄子瞭解完關於文字的信息後,回家後就執起筆開始寫字了,他告訴我,寫字的時候,他經常會想,這個字倉頡在造字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早先的甲骨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有時候他還會去查這個字的繁體字長什麼樣,話語間對字充滿敬仰之情。

侄子不但主動練字,還寫的非常認真,寫每筆每劃都會認真思考,體會每個字的內涵。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我覺得侄子的改變主要有三個原因:

1、字的歷史、認知足夠讓他產生敬畏尊重之心,寫字的態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開始去思考字的構成,這個過程會加深他對字的意思的理解。

3、上學的時候,一個老師告訴我們,人是情感動物,容易對相處的久的人和器物產生感情,不僅如此,這些器物也會對人產生感情。

人與人產生感情很正常,人與器物產生感情也很正常,但是器物也能和人產生感情?當時不懂,現在卻明白了,拿我侄子練字來說,他不好好寫字,字也不好好對待他,他認真寫字,寫字時注入自己的喜愛之情,字也會越來越“喜歡”侄子,顯現的狀態越來越好,人與字、字與人兩者產生和諧的共鳴,配合得越來越好。字寫得好了,侄子的喜愛之情又加了一種新的情感——成就感,變得更愛寫字,字也給侄子更好的反饋,形成良性循環,這大概就是器物對人的“情感”了。

而且,現在侄子覺得,一個他簡單的字都有這麼不平凡的經歷,他學習的東西是多少人經歷了多少事情後的智慧的結晶,對知識也產生了敬畏,連寫作業都變得認真起來。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毛姆說,任何一把剃刀都有其哲學。意思是再小的事情,只要堅持一直做,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客觀認知的東西來,從而發現他們蘊含人生的道理。侄子在練字的過程中根據字的構成,練了幾個月的字,不同於以前做什麼都半途而廢的情況,他越練越覺得文字的博大精深,也更覺文字的神秘與精彩,難怪古人算命時能按照人名算這個人的命,人隨便寫個字算這個人的心情!記錄片中說,倉頡造出字後“天雨粟,惡鬼哭”,天上落下糧食,惡鬼都害怕文字,用此形容文字給人帶來財富,解脫疾苦災難的改天換地的力量,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經紀人楊天真說:只有自驅力足夠強的人,才能在職場上不斷的前進。其實不只是職場,任何人做任何事,驅動力都是推動前進的根本。驅動力分為內驅動和外驅動,一個是自己管自己,一個是別人管自己,哪種更好?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

機緣巧合,看個記錄片能產生讓侄子好好寫字乃至對知識產生敬畏之心變得熱愛的內驅動,這是我沒想到的,但是結果是可喜的。

別人家娃寫字堪比印刷體,你家連字都不好好寫?其實是這點沒做到


如何讓孩子產生練字的內驅動?我覺得關鍵在於興趣,這也印證了那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話,那如何讓孩子產生對字的興趣呢?我的建議是:

  • 和孩子觀看文字主題的紀錄片、電影、關於文字的小故事等,增加孩子對文字的認知,激發興趣。
  • 幫助擴展孩子對紀錄片、電影、故事中感興趣的片段,加深興趣。
  • 參觀文字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