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觀察微表情獲取信息,不算讀心術!真正的讀心術其實更厲害

讀心術真的可以實現嗎?

當然可以。

之前有出版社問我,神經科學這麼厲害,那你能不能寫一本專門講微表情的書呢?毫無冒犯之意,不過我當時真的沒忍住笑。別老想著什麼《FBI教你讀心術》《別對我說謊》啦。那真的不算什麼讀心術,只是些通過一些固定的行為規律讓你稍微對別人的話語和表情更加關注,從而更加理解別人的表達罷了。雖然這麼說聽起來很狂妄,但我覺得,從某個程度來講,人心並不難懂,人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所表達的情感大多是共同的。只是大多數人平時不注意觀察,也來不及總結罷了。

FBI觀察微表情獲取信息,不算讀心術!真正的讀心術其實更厲害

而真正的讀心術,不僅僅是一臺測謊儀,而是跨過容易控制的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直接從大腦裡看到你那些飛逝的思緒:每一刻你在想什麼,腦海裡在想象怎樣的畫面,甚至記錄下你的夢境,你醒來之後還能看看自己遺忘的夢境……

早在20世紀初,就有人開始嘗試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科學家想要試試,能否找出一張圖片,將一個人看著這張圖片時所得到的大腦掃描圖與這張圖片之間的關聯找出來98。詳細一點說,你看著一張圖時,大腦視覺皮層的某些特定區域就會被激活,即使隔天你再來看,相關的區域應該基本是穩定的。而看另一張圖時,就會掃描出一些不一樣的活動。那有沒有可能,通過解讀大腦掃描圖,來解析你當時看到的是什麼呢?


FBI觀察微表情獲取信息,不算讀心術!真正的讀心術其實更厲害


科學家的發現

2008年的時候,來自日本京都的一些科學家嘗試通過分析腦電波來解析夢境 99。他們讓志願者睡3個小時,因為夢很容易被遺忘。他們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志願者喚醒,問他們有沒有做夢,做了什麼夢。每小時裡每個志願者大概會被叫醒10次,大概有6~7次會有關於夢的特徵。這樣重複一兩週,最後科學家就得到了大概200個夢的片段以及相對應的腦電波。(吐槽:沒睡幾分鐘,就被叫醒,3個小時裡就有30次。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痛苦的實驗了。這些志願者都是勇者!)

通過分析志願者的描述,他們將所得到的夢大致分為20個種類,像是“女人”“電腦”“車”——這些都是比較頻繁出現的關鍵詞。之後,當這些志願者醒著的時候,再給他們看和這些種類相關的圖片,從而採集到相對應的視覺活動。通過分析和對比睡夢時和實際看到時的大腦活動,他們建立了一個模型,並通過這個模型去預測在叫醒志願者的9秒鐘之前,這名志願者到底有沒有在做夢。準確率還不算太低,有75%~80%。


FBI觀察微表情獲取信息,不算讀心術!真正的讀心術其實更厲害


同年,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大學的Jack Gallant(傑克·加蘭特)的團隊做了一個更加精確的大腦視覺信號解析器,能夠通過分析大腦掃描圖,推測出當時志願者在看120張圖中的哪一張。之後甚至還能夠通過大腦掃描圖,勾勒出當時看著的圖像的輪廓。

前幾日,這個團隊在《自然》上又放了個大招:他們讓7名志願者躺在fMRI掃描儀中聽了兩個多小時故事(共有10,000多個詞),將故事中含有的常見的985個英語詞相對應的大腦區域給標了出來。

這個研究發現,在聽擁有不同詞義的詞時,並不是只有語言中心布洛卡區(Broca's area)會被激活,每個詞也不僅僅是隻對應一個大腦區域,而這相對應的大腦區域似乎與詞義有一定關聯。詞彙分佈在大腦四周,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語言詞義區域。更有趣的是,他們發現詞義相關的詞語譬如說“妻子”,和其他描述社會關係的詞語(家庭、孩子……)所激活的大腦區域很相似。這近千的詞被分為了12個不同類型,如視覺(黃色)、數字(四)、地點(體育館)、抽象(自然的)、時間(分鐘)、社會關係(孩子)等等。

如果一個詞有多種詞義,譬如說英文的“Top”(頂)。當人聽到這個詞時,額葉(就是腦門那塊的大腦)的額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那一小塊區域會變得活躍,而其他和衣服、外表相關的詞彙也聚集在此。Top也有“第一”“首位”的意思,所以和數字相關的區域(要靠近後腦勺一些)也很活躍。另外,這個詞還和位置有關,所以在和建築物相關的詞彙附近也能找到它。換句話說,這就是個大腦詞典的雛形。

FBI觀察微表情獲取信息,不算讀心術!真正的讀心術其實更厲害

超酷吧?研究人員還將這個詞彙地圖的3D大腦模型100上傳到了網上,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如果以後想以此為基礎來發展讀心術的應用,那麼你的大腦裡的這份詞典,和我的詞典之間差異大嗎?從現有的結果來看,這份大腦詞彙地圖在人與人之間一致性還不錯。也就是說,你在這個人腦子裡看到“四”的位置,和在另一個人腦子裡看到“四”所對應的位置基本一樣。這一點倒是讓我很驚訝。

做這樣的brain mapping(繪製人類大腦圖譜)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難關。而像這樣細節度這麼高、全腦掃描,且還是和聽覺相關的語言研究,分析出這樣人與人之間高一致性的大腦地圖特別困難。等以後能夠將更多的詞彙都找到對應的位置,我非常期待他們能夠擴展到其他語言。非常好奇在不同的語言中,同樣的詞義是不是在同樣的大腦位置,還是不同語言有不同的語義地圖。

雖然如此,這篇論文仍頗受爭議,在此不詳述。同時,我們現有的腦成像技術也有很多的侷限,使用的研究方法、分析數據的過程也是頗具爭議。所以現在得到的結果,也只是初步的探索。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些研究還是令人激動,我們離讀心術是不是更近了一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