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猶記得2016年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高光時刻,全年累計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其中長安福特貢獻了95萬輛,與福特近年來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分別為383485輛、232555輛,2019年同比2018年驟降39.35%。業內人士指出,福特在中國市場銷量暴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包括經典產品福克斯、福睿斯在內的車型大面積被三缸機“禍害”、二是福特產品更新迭速度太慢,逐漸喪失了其市場競爭力。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隨著銷量急劇下降,福特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在2019年福特曾推出多不少新車及換代車,比如定價較為客觀合理的銳際。而接下來福特又有一款新車即將上線——探險者。那麼,福特對於市場的補救措施,究竟是亡羊補牢、未為晚矣,還是為時已晚呢?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或將在6月上線的探險者,定位為一款中大型SUV。其車身長寬高分別為5075mm、2004/2020mm、1778mm,軸距為3025mm,從對比可以看得出,探險者比途昂的塊頭還要大。就外觀方面,探險者採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點陣式六邊形進氣設計得更加寬大,車頭整體的設計仍然保持了很濃烈的福特特色,由於“身強體壯”,因此探險者看起來很是厚重。

從側面看,倒三角的C柱設計與線條及光影的運用賦予了它幾分肌肉感。據悉,在現有的7座佈局上,探險者還會推出6座車型。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內飾則是全新探界者爭議最大的地方。現在似乎很多汽車製造商認為中國消費者買車要具備兩個直觀的“大”。一個是空間要大,這個探險者做到了,另一個則是中控屏要大,這一點、探險者也做到了。它的中控屏尺寸達到了12.8英寸,並且是全系標配,如果不清楚12.8英寸有多大的可以參考ipad Pro12.9英寸版本,總之就只是比筆記本電腦小一點。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探險者整個中控臺採用了T型佈局,大尺寸的中控屏加上全液晶儀表盤與電子檔杆,帶來了一定的科技感。據悉探險者還會搭載可實現L2級自動駕駛的CoPilot360駕駛輔助系統、配備擁有6種駕駛模式的TMS地形管理系統。而爭議的點在於中控屏竟然採用了豎狀設計,一眼看過去、是讓人覺得有那麼點突兀,再加上兩側的空調出風口就Emmm......有那麼點像女生每個月要用的某種棉質消耗型生活用品。

動力對於福特來說是比較拿手的項目,探險者將搭載第四代EcoBoost 2.3L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最大馬力可達276Ps、峰值扭矩可達420N.m,確實夠強悍,傳動方面則匹配了10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綜合來看,探險者的確還是有很多地方符合國人要求的,中國消費者的確喜歡大車不假,但現在中國消費者消費觀念趨於成熟、即便喜歡大車,真要買車、它比途昂大多的這部分尺寸可能也無傷大雅,決定不了什麼,畢竟只要預算足夠消費者可以擁有很多選擇。

有相關人士根據銳際的定價策略分析探險者應當也會走價格親民路線。但實際上,銳際的表現也並不好,數據顯示:2020年1月銳際的銷量為1421輛、2月銷量為986輛,當然這也是銳際上市沒有遇見對的時間,但這恐怕僅僅是原因之一。在中國市場轉型之際,福特就沒有跟上市場的腳步,想要追上來卻已經落後了一大截。

6月即將上線,國產福特探險者能成功“探險”嗎?

寫在最後

如今全球市場都不景氣,很多車企都計劃將重心轉移至中國市場,曾經作為一線品牌的福特,市場份額隨著市場整體縮水減掉一部分、又被其他強勢品牌侵蝕掉一部分,現在的品牌影響力和從前相比也小了不少,就這樣看來、探險者要“探險”成功,可能會比較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