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導語: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故事更感人。

在農村,雜草往往都是被農民所清除的對象,甚至有很多的雜草在農村農民並不知道它叫什麼名稱,通常是根據雜草的形狀隨意給命一個名,至於說對其價值和用處,更是知之甚少,也因此把不少價值高、用處多的“雜草”都白白丟棄掉了。

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在華東地區農村,有一種雜草尤其常見,無論是田野裡還是村落裡,抑或是農家庭院裡,隨處可見成片的生長,這種雜草沒有主幹莖,就地匍匐簇擁生長,葉子乍一看與人們生活中吃的芫荽相似,紫色、藍色還有白色的小花猶如豆子那麼大小。

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由於這種雜草太過於普遍與普通,不少農民並不知道它叫什麼名稱,大多是隨口給它起上一個名字,有叫狗卵草的,有叫卵子草的,還有叫雙珠草、雙銅錘的等等,也是五花八門,無論叫它什麼草,每年的春季都會把它清除掉,但是這種雜草的生命力又是異常頑強,每年還都會長出來不少。

其實這種雜草的通用名叫做婆婆納,它屬於是玄參科植物,婆婆納無論是晾曬乾了,還是直接鮮用,全草都是可以入藥的,其有較好的醫用價值,並且用處還真不少。在當前的這個季節也正是可以採收的時間。

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每年的三四月份,婆婆納陸續地開花結籽,趨於成熟的階段,只要是在農村見到了,就可以拔掉進行晾曬,保存下來或作為中藥材出售,抑或留作使用,具體功效與用法網上搜一下可作為參考,具體使用還是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

婆婆納生長範圍廣泛,不僅華東地區普遍生長,在華中、西南、西北以及華北部分地區,都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草,其草不僅有醫用的價值,生命力強,適應環境能力好,其好幾種顏色的小碎花,也甚是美觀,現在還被用於美化環境使用,可露天栽培,也可以作為盆栽。

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對於此草被稱為“婆婆納”這個名稱,可能還會讓很多人不解,為啥會被叫做婆婆納呢?其實婆婆納原產地並不是中國,是來自於西亞地區,後來通過多種途徑,才逐漸蔓延開來,原本有人看著其花好看,用於種植觀賞,現在農村卻成為了雜草。

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婆婆納這種草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這裡還隱藏著一個比較感人的故事傳說。相傳很久之前,有一位失去老伴的老翁,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坐在庭院裡吸菸,不經意間看到了地上簇擁的小草,於是想起了自己已故的老伴。

老翁的老伴在世時,她就喜歡這些不知名的小草開出的花朵,現在老伴離開了他,他甚是孤單,睹物思人,但又不知道此草的名字,於是靈機一動就為這小草起名叫做“婆婆納”,於是婆婆納這個草種的名稱就流傳下來了。

葉似“芫荽”花小如“豆”,不僅價值高用處多,傳說更感人

​婆婆納這樣的一種小草,雖然並不被大眾所關注,但是其不僅用處多、價值高,其背後的故事傳說也很是感人,還隱隱約約有一絲感傷,這也不由得讓人想起,那些為人們默默做貢獻而不願留名的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