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洋建设助推高层次人才集聚舟山

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舟山迎来了加快赶超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面向国家智慧海洋示范区建设要求,舟山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服务“四个舟山”建设高水平打造海洋经济人才新高地行动计划》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和人才基础,积极开展智慧海洋人才引育工作,重点打造智慧海洋高端人才、“双创”人才、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打造海洋经济人才新高地

完善协调机制,贯彻落实人才政策

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近年来,舟山从政策到制度、从产业到平台、从环境到服务,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的体制机制日渐完善,绘就了引才用才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为推进浙江舟山群岛等系列国家战略落地实施,舟山市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海洋建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创建国家智慧海洋试点示范工程。为此,舟山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担任组长的智慧海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智慧海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形成组织(人才)部门统筹协调、经信部门具体负责、各县区(功能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智慧海洋人才工作协调机制。

以服务“四个舟山”建设为导向,舟山制定出台高水平打造海洋经济人才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将新区人才新政和自贸区招才引智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和操作方案,推动各项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自2017年以来,舟山陆续出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人才分类认定办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人才住房保障办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购房补贴、政府津贴等优惠政策。完善智慧海洋人才资源统计、人才认定与评价制度。全面推行智慧海洋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形成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合力。

推进“产教”融合,引入海洋经济人才

“高校是高端人才资源集聚之地。加强与各类高校需求对接,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自贸区发展的重大利好,全面提升市校合作水平,让各种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充分培育新动能,助推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舟山市经信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洋产业是舟山最具基础、最有特色的产业。舟山自实施“人才+产业”战略以来,重点启动了海洋生物和海洋电子信息两个特色产业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实行高校院所、企业和政府三方合作,加快打造政产学研无缝对接、深度融合的共建共享服务联盟。

今年9月,舟山与浙江海洋大学签定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打造海洋经济人才新高地为目标,充分发挥高学的人才、科研和成果转化优势,加快集聚“高精尖”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加快优秀海洋科技成果在舟山的转化和产业化。未来3年,浙江海洋大学将引进120名以上博士学历或副高及以上层次的人才,组建6个由省部级领军及以上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每年留舟创业就业的学生人数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5%以上;舟山市将加大力度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全面提升浙江海洋大学人才发展效能,双方携手为舟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目前,舟山已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科研院所等合作,谋划共建区域性海洋科研中心。实施在舟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智慧海洋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对接与报告制度。完善以智慧海洋发展需要为导向的专业学科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在舟高校开设智慧海洋、海洋电子信息、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今年在海洋生物和海洋电子信息领域已集聚省特级专家等“高精尖”人才16名,达成意向或新引进科研机构6个,新落户人才企业31家,其中海洋生物领域近两年主持(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海洋电子信息平台获批科技部重大专项等项目和平台建设资金达1.1亿余元。

促进高科技企业落地,集聚高层次人才

彩虹鱼深海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酷似跑车年观光型载人潜水器,无需复杂的训练就可以轻松操作,并且这台机器最深可以下潜至200米,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观光型载人潜水器,虽然每台潜水器售价200万美元,但还是有不少国外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据了解,上海彩虹鱼公司于2017年底将产业的发展从上海移至舟山,同年“彩虹鱼(舟山)深海装备科技园”也开始在舟山市普陀区启动,致力于引进全球产学研资源、金融资本和服务机构,为海洋装备(尤其是深海装备)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实验室测试、海上测试、设备销售、设备租赁、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一条龙服务。

彩虹鱼深海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和自贸区的叠加优势,从而在国际国内奠定彩虹鱼深海装备作为载人潜水器重要供应商的地位。”

以“智慧海洋”发展为目标,舟山正在建设海洋产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园区,吸引了一批海洋数据服务、海洋观测、海洋电子装备产业等“智慧海洋”行业的领军企业前来落户。舟山海洋生物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市拥有海洋生物企业370余家,海洋电子信息企业500余家。按照当地《智慧海洋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划,到2020年,舟山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要再新增投资50亿元以上,实现年总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项目、产业等平台需要人才支撑。为此,围绕如何引进高层人才及高新企业,舟山打出了系列“组合拳”:通过引进一批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企业落户舟山,吸引一批高端科技人才来舟创业。围绕人才关心的切身利益,对荣誉制度、政治激励、津贴奖补、住房保障、户籍服务、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九大待遇”进行了优化升级。

推动实施“数字经济”,培育智慧海洋人才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崛起,根据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舟山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特色海洋数字经济体系,通过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加强对数字经济智慧海洋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各类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构建数字人才引培体系。

今年4月,舟山市又向全球发布今年第一批“5313”行动计划引才公告。重点是引育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和团队,主要包括青年人才、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分别指自带技术、项目、资金来舟创业的海内外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团队。

据介绍,在人才培养上,青年人才、领军人才、领军团队带头人及成员,通过舟山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的,给予人才最高500万元奖励;“5313”企业新引进在市外已入选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的,给予人才最高250万元奖励。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资助。

舟山作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国家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技创业项目集聚,为海洋经济发展持续增添创新动能。通过举办智慧海洋大数据沙龙,组织参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高质量展会,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了智慧海洋人才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促进了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了智慧海洋舟山示范工程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记者 徐军 通讯员 周善平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