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我們每個人一生要經歷不同的階段,從襁褓中的嬰兒,到垂垂老矣的暮年,小時讀書,大了成家。大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動的接受成長帶給我們的變化,去完成每一階段我們該去完成的事,去體驗不同的情緒變化。但其實如果我們主動去了解,就會發現每一階段的心理成長都具有其特徵,每個年齡段的我們都有需要去重點完成的“任務”,這一個個任務下來,我們才成為了現在的自己。瞭解它們,既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也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我們的下一代,陪同他們“打通關”。

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0-3歲:良好心理狀態的起源來自於嬰兒和撫養者的安全依戀關係

著名的心理轉接和情緒專家伊扎德有研究表明人類嬰兒在出生時就展現出了驚奇、傷心、厭惡、最初步的微笑和興趣這五種情緒。我國的心理學家孟昭蘭的研究也指出,新生兒即已有興趣、痛苦、厭惡、和微笑四種表情。由此可見嬰兒在剛出生時就具有情緒並且得到了初步的分化,只是這還是一種最原始的本能反應,與嬰兒的需求是否得以滿足有關,比如餓了、渴了、尿了,它們就會通過哭泣來引起撫養者的注意。

隨著嬰兒成長,他們的情緒在後天環境以及本身發展趨勢的作用下,產生更高級、複雜的社會情緒,在情緒社會化的同時,焦慮成為了嬰兒體驗到的重要情緒。而這段時間他們和撫養者之間的關係也直接影響著日後個體的情緒情感發展。

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嬰兒的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

嬰兒在最初開始五週內的微笑是屬於無分別式的微笑,這是一種純粹的神經衝動發放引起的興奮狀態,到五個月嬰兒對人的微笑也從不區分發展到對陌生人和熟悉人特別是母親的區別對待出現,此時,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開始出現。

之所以提到這兩種焦慮是因為嬰兒的情緒具有社會性參照,在陌生人靠近或母親暫時離開時,嬰兒無法通過母親的面孔來尋找信息,無法評價當時情景,對所處環境的未知會導致嬰兒體驗到焦慮。

因而,與母親之間的依戀關係對嬰兒情感社會化有重要影響,與母親之間的聯繫則是嬰兒最初的社會性聯結。照顧者負責任的照顧方式,熱情、溫和、鼓勵的態度有利於建立安全性依戀,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嬰兒在日後的情緒發展中能形成自重、開朗的情緒情感,否則,容易養成冷漠或者是多疑的個性。

所以,為了幫助嬰兒情緒情感社會化的形成,家長要更多的施以耐心及關心的照顧,對嬰兒的哭鬧信號要正確且及時地理解,採取相應的行動。避免把嬰兒置於一種無人照料,孤單的情境中。要學會和嬰兒分享適當的情緒體驗,給予積極的社會性參照,這樣才可防止出現不良的情緒體驗和行為方式,形成消極懦弱的性格。

到了兩歲左右,就要尊重嬰兒與同伴的交往,積極引導孩子的早期友誼出現,讓嬰兒之間形成共享、積極的情感交流。

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3~6歲:從遊戲、評價和同伴關係三個關鍵詞幫助幼兒養成積極情緒體驗

這階段的兒童處在自我意識形成,探索慾望增強但現有能力不足的矛盾階段,遊戲就成了他們發現世界的主要途徑。

針對遊戲,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觀點。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依德認為遊戲能夠補償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危險衝動,緩解心理緊張。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遊戲是兒童情緒情感的健康發洩方式。皮亞傑的認知動力說把遊戲當做有助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百家紛紜的遊戲理論其共同點還是離不了遊戲與情緒情感之間的聯繫。

遊戲具有社會性,在與同伴的互動以及關係建立中學會表達和控制情緒,學會處理衝突和內心焦慮。

在教育影響下,幼兒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相比於嬰兒時期生理性情緒體驗和低級社會性情緒體驗,幼兒的情緒體驗社會性更加深化,產生了委屈、自尊和羞愧感(這與道德認知的出現有聯繫),且極易受暗示性。其中,尤其需要關注自尊。

曾經有實驗發現,如果將兒童分為高自尊,低自尊和中度自尊三個組,高自尊與以後對生活的滿意和幸福感相關,而低自尊則與壓抑、焦慮、學校生活和社會關係不適應相聯繫,而自尊的高低,在這階段主要和父母對幼兒的評價有關。

同伴關係也是幼兒獲得情感支持的重要來源,不良的同伴關係造成社會適應不良,消極情緒出現。有研究表明,在班上沒朋友的兒童大多有孤僻、退縮、冷漠壓抑等心理障礙。

因此,在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情緒情感的關鍵詞是遊戲、評價和同伴關係。父母的教育風格和重要他人的評價能影響兒童高自尊的形成,在此階段父母應努力營造民主的教養方式,給予兒童適當的評價,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兒童形成合適的自我評價。此外,尊重兒童的交往,多帶領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友好,溫和的相處方式的榜樣,幼兒會極易受到暗示。

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小學時期:發展友誼是孩子們的重要成長任務

小學時期兒童進入學習階段,大多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因而同伴關係是幫助兒童情緒情感社會化的主要因素。這個時期的同伴交往開始建立友誼,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建立起來的特殊的親密關係,提供了兒童體驗情緒的途徑,對以後人際關係提供基礎。

友誼可提供安全感和社會支持,可緩解兒童在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壓力,良好的友誼能形成積極的健康心理、很強的自我價值感、與配偶親密牢靠的關係。反之,沒形成友誼的兒童對於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表達會很不善於,日後無法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這不利於兒童全面健康的成長。

皮革馬列翁效應顯示,教師的期待對學生的情緒情感也有影響。教師高的期待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興奮度,更能有助於兒童對自己形成高的評價。教師溫和友善的態度對有兒童的情緒情感有相互影響的作用,學生在這種良性的互動模式下更容易走向親和、樂觀、滿足的情感空間。

兒童自身發展的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中的情感問題,包括對自己所產生的各種情緒情感的體驗,有研究指出,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在小學階段呈很高的一致性,所以在這一階段,兒童自我情緒體驗的發展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發展密切相關。

這一階段,父母與兒童的相處時間變少,兒童也不再像以往依戀家人,但自我評價仍然與家庭教育風格有重大聯繫。此時的父母職責在於在一定距離監督和引導兒童的行為,有效利用與兒童直接交流的時間,時刻保持這鼓勵與積極的態度,不要故意挫敗與嘲笑兒童,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同時,當孩子與同伴交往,可適當引導兒童的交往模式,與老師交流,讓老師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不可過多時干涉孩子的交往,多給予尊重和鼓勵。

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青少年:平安度過情緒成長的風暴期,培養自我同一性

這個階段是繼嬰兒期外又一生理高速發展階段,生理與心理發展速度的不協調自然導致一系列矛盾衝突出現,這一時期在發展心理學上又被叫做風暴期。

青少年的身體外形變化、第二性徵出現,體內機能增強,性的發育和成熟這些生理上的轉變讓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成人感,急於擺脫家人的控制,走向成人的領域,但心理尚幼稚,這種不平衡給青少年帶來的衝擊不小。反抗心理表現在大多數青少年身上就是逆反性,這是青少年自我意識高漲的表現,他們渴望獨立,但又受到自身條件和外在的約束難以得到滿足,所以極易產生極端而強烈的情緒體驗。

這一階段的情緒體驗表現為兩極性,即強烈風暴和溫和、細膩共存,內向與表現性共存。青少年認知能力的提高,生活經驗的累積使得他們認識到不同情緒的作用,便懂得了在不同場合表現不同的情緒,使得情緒的表露失去了以往的自然流露性。

另外,青少年處於自我同一期,是自我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對於自我、人生的思考變多,煩惱接踵而來,也會產生孤獨感。

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思就把這一階段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這會使他們產生不安,對於自己越來越多的需求,顯示無法得到滿足,由此而產生壓抑感。

青少年的這一階段會讓很多家長處於為難的階段。這一時期,家長應給予理解,適當放開手給青少年獨立成長以及釋放個性的空間,但不可放任不管。溝通、交流、理解是這個階段最需要的,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信心,要知道過多的框架只會侷限花草的成型,在尊重他們成長的同時加以引導,這個時候陪伴比控制更加重要。

還在糾結是否放養孩子?當務之急,你需要抓準他現階段的成長任務

綜上,不同時期的兒童面臨不同的情緒情感體驗,而家長也在不同時期面臨不同的任務,孩子的情緒情感在人際關係成熟中逐步走向社會化,並對日後的個性養成以及人際交往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要認清每個時期兒童的情緒發展的特性,改善相應的撫養方式,方式各有不同,但不變的是需要家長們耐心、尊重、鼓勵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