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的智慧------日日日出》8

2月15日

【原文: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

一個有志修道的人,應該有木石那樣不能移動他的恆志,既不會一味貪圖世俗富貴名利,更不致趨炎附勢,如果稍有一點貪戀富貴的人,一心求權勢功名,這人便成了慾望的奴隸,進入了迷惑可憐可哀的欲境。

政治家們統治天下,亦必須具有一片清淡如雲水僧的趣味。所謂‘雲水僧’,即託缽雲遊四海的僧人,他們身穿染墨的法衣,戴著三度笠,手中託著缽,那種無憂懼無掛礙的風度,和恬淡超逸脫批出塵的清高志趣,是平凡人所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種心,政事一定可辦得有條不紊,政風清廉,舉世推崇。

不然,貪執富貴榮華,那就等於一個不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無底深淵,不僅不能治好國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

2月16日

【原文:吉人無論作用安祥,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兇人無論行事狼戾,即聲音笑語,單是殺機。】

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

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言語,都顯得和氣,顯得容易親近。就是睡眠時,他的事魂似乎也是那樣和氣。

‘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養好、道德高,天也庇佑。惡人便大不相同。惡人兇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行不知不覺就露出來了。他的笑聲言話,也使人不寒而慄,因為裡面充滿了殺機,殺氣騰騰!其實,這樣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結果呢

2月17日

【原文: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

人的內臟以‘肝’最為重要,肝臟有一點毛病,視力便受影響,如再嚴重可能變成盲人。腎臟病了,耳朵漸漸失靈,最後會什麼都聽不到。這是何等的可怕!

可是,病源發於內,我們不知多半種因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等到發作起來,病情嚴重,救治也來不及了。為什麼我們早不留意,徹底防治,等到病重時才後悔莫及呢

要想做一個君子,一個循著真理正義去做人的人,必以不犯罪為原則。明哲保身,不能犯一絲的過錯,留下一點瑕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之下有人見到的時候不犯,即使在夜晚或晦暗之處,一切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把,千萬不要以為人見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頭。

曾子說得好:‘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靈監視著我們,有良知譴責著我們,如一念之差,就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了。為什麼以一時的錯失換來永久的沉淪?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嗎?要做一個君子,豈可不謹慎、不小心!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懷光明,少向黑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於失足。

2月18日

【原文: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哪裡?富嗎?貴嗎?功名嗎?福壽嗎?這很容易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少惹無謂的禍端,以避無妄之災難,災難原是由多事招來的。

人生的禍患與不幸,大都由多心而起,心猿意馬,易放難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惡者有災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

多心是招禍的最大根源,聰明人就應該從此抑制心的散亂,千萬不要多疑猜,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頭或不當的企圖。

誠然,唯有經歷過千辛萬苦的人,越知道減少是非的發生,也就越平靜安寧,越有幸福。一般苦於事做不通的人,認為少一點事就少一點麻煩,不願多去爭逐、計較是非。

只有心平氣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會引起什麼災禍。反過來說,心多氣浮,則一切善惡之象都由此而生。這明顯的告訴我們,世間種種煩惱,無非由於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義公正的心去待人處世,災禍自然就不會臨身了。

2月19日

【原文:處治世立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太平之世,有明君賢相採納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只要是公正的行為舉止,用不到任何躊躇,什麼事都可以順利進行。

相反的,在混亂不安的世上,善言不會被採用,善行無從得表彰,許多地方恐怕都是違反民意而不公平的,只好圓通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嫉妒與陷害。

尤其處末世,必須不露稜角,不顯才華才能安全,方圓並用最好。也就是說,有的地方必須以正氣正行表現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圓通之至的手段去應付艱難的局勢,這樣做沒有不成功的。

其次談到‘世道’,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道德不被尊重,正義也必不受人歡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回不能偏袒於任何一方面,而有時以方正、有時以圓通。至於待人也要有套常識,那就是有時緊迫,有時鬆弛。對於善良誠篤的人應該採取寬厚,因為他們的言行無可責備。反之,惡人所犯過失太多,如果太寬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縱,助長他的罪惡,所以應當以嚴厲來匡正他的惡德惡行。

又有一種人不曾達到善人程度,又沒有像惡人那樣壞法,這樣的人就要看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隨時寬嚴並用,以巧妙中和的方法指引他正確的路向。

2月20日

【原文: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忘功不忘過,忘恕不忘恩

人免不了對人施恩惠或受人恩惠。如果對人施了點恩惠,不要念念在心,因為君子是不計名利只求實是的,做了對得起良知的事。心裡應該安慰。可是,對人家有了一絲一毫的過失,就要捫心自問:為什麼會造成此一錯誤呢?痛切反省,然後對自己才有真正進步,理智才能趨向更善的境界。

總之,人施恩於我,我不能一刻忘記,古人一飯之恩尚且圖報,可為榜樣。反過來說,人家留下的怨仇,要忘得一乾二淨,以培養我們坦蕩恢宏的心胸

一個胸中不能容物的人,又怎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呢

2月21日

【原文: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鬥粟可當萬鍾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無求之施一粒萬鍾,有求之施萬金無功

對於施捨恩惠給人家,斷不能有一點點虛榮作祟的心理,要完全發自內心深處的同情心,切不可存有已經施捨了的念頭。對外說,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處的想法存在。只要以這種虔誠佈施的人,縱令是一小鬥米,也勝過施萬鍾米的功德!

還有,以東西救濟他人的,自己如果計算好所施的物品有好少、代價怎樣,希望將來得到別人同樣價值或超此價值的回報,這樣有求報念頭的施捨,雖然你是以百鎰的巨金施惠於人,實際上卻達一文的功德也不會有。

2月22日

【原文: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已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化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推己及人,方便法門

人的境遇真是千差萬別、形形色色,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富貴、健康、地位,都是人所要求的,但這些願望畢竟很少能齊全,而能齊全的又未必是我。因此,這種欲求難逢的妄想心最好放下。

其次,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態,有時合理、有時不合理,而不合理的時候居多。自己有很多很難做得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應該苛求人家,怎能怪人家做事不合理呢

好好的思考上面的道理,把人與我作一比較,就可以發覺真理原來就在其中,這就是修養的方便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