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柳智宇的父母從小也對他抱有很多的期望

,而數學天才柳智宇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從小的學習能力就很強,特別是在數學方面。在初中時他參加了很多的競賽,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還曾在國際數學奧賽中憑著滿分的成績打敗了前任冠軍舒爾茨,這在當時令在場的人都深深折服。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在高中時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後他順利的被保送到了北大數學系。北大畢業之後的柳智宇收到了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通知書,而且麻省理工大學還承諾每年給他7萬美元的獎學金。

然而這一次,柳智宇卻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他拒絕了麻省理工的保送,堅持要出家當和尚。而無論父母怎麼勸說,他都堅持己見。實際上柳智宇父母從小就給了他太大的期望和壓力,對他非常的嚴格。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他自己喜歡的是古典文學,但父母卻一直要求他研習數學。而每天沉浸在刷題之中,只為了爭第一,這讓他開始覺得生活無趣。他曾經參加比賽集訓時,提出退出的想法,但對於他的拒絕,父母一味勸說,在父母給予的壓力下,他選擇了屈服。他一直認為自己做這些,都只是為父母和學校。

大學期間,他因為不停的刷題眼睛受損嚴重,而媽媽擔心他的學業,甚至口讀高等數學的內容,給柳智宇聽錄音,而這時的柳智宇內心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後來他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佛學的過程中,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01

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希望時要把握一個"度"

每個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會有所期望,但期望過大,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像是柳智宇的父母對他的高期望,雖然在父母的高期望下他努力地去研習,但他身心承擔的壓力到了極限而沒有緩解時,就會開始對自我和生活產生懷疑。所以父母在孩子身上寄託期望時,一定要學會把握好一個"度",讓自己的期望成為孩子成長的墊腳石而非絆腳石。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02

父母的高期望和高壓力容易壓垮孩子

父母的期望很容易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而期望和壓力過高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它的危害性是極大的

高期望對孩子的危害:

1、 失去主見

父母的高期望有時候會導致孩子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者是不敢在父母面前提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懂得聽從父母的意見。這樣孩子在機會面前也不敢嘗試,只會被動式的前進。

2、 情緒消極

父母的期望過高,當孩子沒有能力達到父母的要求時,他們很多時候不敢面對失敗的結果,所以內心很容易就會崩潰。而且這類孩子的承受能力往往是比較弱的,情緒容易長期處於不安、緊張、挫敗之中,最終還有可能釀成悲劇。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03

父母在孩子身上寄託期望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1、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

兒童心理學家陳忻曾說:"對兒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發展現狀。"每一個孩子的能力條件是不同的,而且孩子的能力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所以父母在寄託某種期望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是否能夠承受。只有符合孩子發展規律的期望,才能夠推動孩子的成長。

2、符合孩子的意願

父母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期望去束縛孩子的內心,父母給予孩子期望時,一定要學會去考慮孩子的內心意願。否則即便孩子滿足了父母的期望,他們內心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和快樂。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和無趣。

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畢業後堅持出家當和尚,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期望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期望時,要學會去把握好一個正確的"度",這樣才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