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近來

蠶豆大量上市

一盤家常炒蠶豆

可謂市民餐桌“標配”

翠綠清香的蠶豆

加點鹽和蔥花炒一炒

就是一道美味佳餚

不僅大人喜歡,孩子也非常愛吃

然而

蠶豆食用不慎會引發

“蠶豆病”

怎麼回事呢?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近日,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匯川分院兒科成功搶救1名因食用新鮮蠶豆而患上“蠶豆病”的3歲患兒。

據瞭解,年僅3歲零4個月的男孩婁某某,因食用新鮮蠶豆後出現中毒現象,著慌的家人急忙將該患兒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經兒科醫生診斷:該患兒出現全身皮膚黃染、尿色呈濃茶色的溶血現象,伴乏力、腹痛、納差。兒科醫務人員採取緊急輸血、鹼化尿液、穩定細胞膜等搶救治療後,患兒皮膚黃染減輕、尿色轉清,貧血現象也得到好轉。

該院兒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雷麗提醒,目前新鮮蠶豆大量上市,9歲以下兒童應慎食新鮮蠶豆,以免發生中毒事件。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那麼,“蠶豆病”是怎麼回事呢?

蠶豆病是體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的一個類型,表現為進食蠶豆後引起溶血性貧血。溶血具體機制不明,同一地區G6PD缺乏者僅少數人發病,而且也不是每年進食蠶豆都發病。

蠶豆病在我國西南、華南、華東和華北各地均有發現,而以廣東、四川、廣西、湖南、江西為最多。3歲以下患者佔70%,男性佔90%,成人患者比較少見,但也有少數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發病。由於G6PD缺乏屬遺傳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發生於初夏蠶豆成熟季節,絕大多數病例因進食新鮮蠶豆而發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氣候不同而發病有遲有早。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病因

在遺傳性G6PD缺乏的基礎上接觸新鮮蠶豆導致急性溶血。蠶豆病發病情況頗為複雜,如蠶豆病只發生於G6PD缺乏者,但並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蠶豆後都發生溶血;曾經發生蠶豆病患者每年吃蠶豆,但不一定每年都發病;發病者溶血和貧血程度與所食蠶豆量的多少並無平行關係;成年人的發病率顯著低於小兒。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臨床表現

蠶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進食新鮮蠶豆後1~2天內發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時,最長者可相隔9天。吸入蠶豆花粉而發病者,症狀可在數分鐘內出現,潛伏期長短與症狀輕重無關。

蠶豆病的貧血程度和症狀大多很嚴重,伴隨有全身不適、疲倦乏力、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厭食、噁心、嘔吐、腹痛等,皮膚進行性蒼黃,鞏膜輕度黃染,尿色如濃紅茶或甚至如醬油。一般病例症狀持續2~6天,最重者出現面色極度蒼白,全身衰竭,脈搏微弱而速,血壓下降,神志遲鈍或煩躁不安,少尿或閉尿等急性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的表現。如果不及時糾正貧血、缺氧和電解質平衡失調,可以致死。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蠶豆病病程呈自限性,非發作時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發生急性溶血,則應及時去除病因,同時對症治療。

1.一般治療:去除誘因,避免使用一切可能導致溶血加重的藥物。補充充足水分,口服碳酸氫鈉,大劑量補充維生素C,並糾正酸鹼、電解質失衡和腎功能不全。

2.藥物治療:碳酸氫鈉、腎上腺皮質激素。

3.輸血治療對於病情較重或貧血嚴重的患者,輸注G-6-PD正常者的紅細胞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

4.其他治療對於新生兒患者,如發生溶血伴有核黃疸,還需採用換血、光療等方法來進行治療。

警惕!遵義一幼童吃蠶豆引發“蠶豆病”,匯川醫生提醒你注意~

預防:

有“蠶豆病”病史者,不能進食蠶豆及其製品(如粉絲、豆瓣醬),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藥物,如抗瘧疾藥(伯氨喹啉、奎寧)、退熱藥(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痢特靈、磺胺類藥物,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腦丸,穿衣以前要曝曬,因為萘也可引起溶血。

如寶寶出現以上症狀,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兒科門診就診時間

(住院部24小時接診,週末節假日不休)

上午08:00——12:00

下午13:00——16:30

諮詢電話:27704114


記者:周克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