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01


自從孫宇晨收購STEEM之後,就展開了與STEEM社區之間的權力之爭。雙方你來我往,大戰數個回合,彼此之間不分伯仲。但是內鬥這種事情,不但耗時間,還耗精力,耗金錢。雙方繼續持續下去,誰都吃不消。

於是在3月17日,STEEM社區公開發布聲明,將在3月20日發起硬分叉,分叉後的區塊鏈項目取名為Hive。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之所以要硬分叉,Hive團隊主要為了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就是要最大範圍的挽留住原STEEM的用戶,從根本上保住項目未來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二,就是要抵制孫宇晨入侵社區。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為了實現這兩個目的,Hive團隊設計了一套有針對性的空投方案。首先,Hive團隊會把孫宇晨以及其支持者的STEEM賬戶篩選出來。然後再給除此以外的其它所有STEEM賬戶,按照1:1的比例進行代幣空投。如果交易所想獲得空投,那麼必須先和Hive團隊取得聯繫。在獲得Hive團隊認可的前提下,才能獲得Hive項目的空投。這樣一來即限制住了孫宇晨,又保住了STEEM的用戶。

4月23日、27日,Hive相繼上線火幣和幣安。Hive的幣價和市值在社區的歡呼聲中不斷上漲。最高的時候,市值一度是STEEM的4倍。


02

相信這個結局是孫宇晨最初沒有想到的。他最初收購STEEM,大概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波場的生態中博彩項目實在是太多了,這種單一的生態,不利於波場的發展。

所以,孫宇晨很想在波場生態中引入其他元素。

第二,內容是一個非常大市場,這個市場上的機會非常多。目前Block One已經基本上把內容社交平臺Voice搭建出來了。但是波場在這一塊沒有拿得出手的項目。如果要想和EOS對抗,那麼波場就必須在內容、社交領域佈局。

第三,STEEM是區塊鏈行業中最早的內容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STEEM的模式基本上已經獲得市場的認可了。收購STEEM,對於波場來說風險相對較小。

因此,為了波場生態的發展壯大。不論如何,孫宇晨都應該嘗試一下。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03

那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項目能夠被收購嗎?如果能,孫宇晨這次又收購了些什麼呢?是收購代碼?還是收購團隊?是要買下6500萬枚STEEM?還是說要收購社區?

收購代碼就沒什麼必要了吧?畢竟STEEM的代碼都是開源的。這個也沒有版權一說,只要會複製粘貼,就可以隨便拿走。所以肯定不是收購代碼。

收購開發團隊其實也沒什麼必要。自從2017年的牛市結束以後,STEEM的幣價就開始直線下跌。在2018年的時候,STEEM就開始不斷變賣代幣用於發工資。與此同時,為了活下去,STEEM還一次性裁掉了70%多的員工。所以如果從團隊這個角度來看 ,與其說孫宇晨購入了一份資產,還不如說他買了一份負債。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那麼是為了6500萬枚STEEM嗎?在這我先把6500萬枚STEEM的由來介紹一下。在開發STEEM的早期,STEEM創始人BM曾經利用程序的BUG預挖了6500萬枚STEEM。後來,經過BM和社區的溝通, BM決定把這預挖的代幣還給社區。再後來,因為BM走了,這部分代幣也就一直放在了Ned手中沒被處理。

這次,既然孫宇晨要收購STEEM。這筆爛在Ned手裡的資產自然也要一併轉給孫宇晨。表面上看這是理所當然,可是STEEM社區對這筆資產卻非常忌憚。他們非常擔心孫宇晨會利用這筆資產影響STEEM社區的正常運轉。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通過軟分叉把孫宇晨的這部分資產給凍結了。

社區的這種行為激怒了孫宇晨,之後雙方你來我往的交戰了數個回合。以至於最後引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社區最終決定通過硬分叉的做法,與STEEM脫離干係。

04

對於收購區塊鏈項目這一行為來說,市場上一直存有異議。因為,區塊鏈項目和傳統的內容平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傳統的內容平臺是中心化的。比如簡書、百家號、頭條號這一類的內容平臺。只要你收購了項目,那麼用戶就會跟著平臺一起被收購。

但是區塊鏈項目則不一樣。在區塊鏈領域裡,社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力量。即便你有錢收購項目,社區成員也不一定會跟你走。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孫宇晨之所以收購STEEM,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壯大波場的生態。讓STEEM成為波場的重要拼圖。傳統模式下用這種收購的模式到沒什麼問題。可是一旦嫁接到區塊鏈,味道就變了。由於項目團隊和社區之間的摩擦,導致整個社區的出走。留下來給孫宇晨的也就只剩開源的代碼和6500萬的STEEM了。孫宇晨要想把STEEM發展起來,還得重新培養用戶。所以,從目前這個結果來看,孫宇晨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此前V神也曾關注過這一事件,並在推特上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Hive超過STEEM,這將意味著社區才是區塊鏈的統治者,沒有人能收購社區。”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05

社區對於區塊鏈項目來說確實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力量。那是不是得社區者就能得天下呢?

答案顯然也不是。

此前有窮人版EOS之稱ENU也曾發生過項目團隊與社區鬧分裂的事情。分裂的根本原因在於ENU的21個超級節點中有六個超級節點同時被一個人所控制。而且這個人還控制了多個備用節點。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當時,ENU的創始人AP認為,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希望大家抵制這個節點。但是這個節點死活不願意退出。以至於最後AP選擇了離開。

AP離開後,ENU的幣價便開始了斷崖式的下跌。交易所也開始不斷下架ENU。目前ENU的價格無限趨向於零。

再回過來看Hive。自從Hive上所之後,幣價出現了一波喜人的漲勢。但是時間並沒有維持多久,最近兩天價格突然腰折。這邊孫宇晨雖然也不甘示弱,STEEM的幣價也在穩紮穩打的往上爬,漲幅顯然無法和Hive相比。從分叉的結果來看,雙方顯然都傷了元氣。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暴漲後的HIVE迅速腰斬,這是要割韭菜?還是硬分叉的副作用?


對於區塊鏈項目來說,開發團隊和社區都是項目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兩者之間存在矛盾,那麼項目很可能會在雙方的魚死網破中走向滅亡。從這個角度看,多少有點“慶俞年”的味道。當年所向披靡的當當也是因為夫妻兩人間不斷激化的矛盾而慢慢衰落的。

Hive和STEEM的這次分叉,短期看似乎沒什麼毛病。但從長期來看,這很可能是一個最壞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