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包丽之死能否成为该案启动刑事程序的关键?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化名)在北京市某宾馆服药自杀,送医救治期间被宣布“脑死亡”。年初的新冠疫情几乎要让我们忘记这个惨死的女孩子,昨天医院正式宣布包丽死亡,包丽自杀事件再次呼吁舆论的关注。

经媒体曝光的相关聊天记录显示,包丽自杀前,其男友牟某翰曾向包丽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一系列要求。包丽妈妈认为,牟某翰的折磨是导致包丽自杀的主要原因,而牟某翰对此予以否认。此事,引起舆论关注和热议。

面对包丽突然过世,包丽妈妈十分难过,通过媒体表示,“我孩子就是被逼死的,和牟某翰脱不了干系。”而直到包丽过世,牟某翰也没有联系过包丽妈妈,更没有道歉。包丽妈妈表示之后会继续追究牟某翰的责任,目前还在等警方的调查结果。

2019年10月此事经媒体曝光,直至今日警方并未作为刑事案件立案。虽然社会舆论几乎一致的站在受害人包丽一边,纷纷对包丽男友鲍某翰予以指责。但根据以往经验,我们估计该案进入刑事程序的可能性在不断降低。

虽然包丽的死亡其生前男友牟某难脱其咎,但这种法律责任,以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来看,可能被局限于民事责任。想要追究牟利某的刑事责任,怕是难度极大。

法律往往是这样,当一种行为的危害性尚未获得全社会的共识,或者即使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尚未通过代议机构上升为法律时,我们只能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而无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包丽母亲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建议其在继续跟踪警方调查结果的同时,可以考虑尽快启动民事诉讼程序,以对牟某翰追究民事赔偿责任。

北大包丽之死能否成为该案启动刑事程序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