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尷尬國寶,道士當鹹菜缸用了300年,這味道是有多重?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作為統一蒙古族的人,他率領部隊一路北上,加之有遊牧民族的屬性加成,使得他幾乎快要打下整個歐洲。可惜還是功虧一簣,在遺憾中死去。不過在他決定北上之前,先打算攘外必先安內,於是兇猛的屠刀對準了西遼、西夏、金等國家,將他們一一攻破後,還收繳了大量的珍奇寶物,其中最特別的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玉石。

瀆山大玉海的產生過程

中國最尷尬國寶,道士當鹹菜缸用了300年,這味道是有多重?

瀆山大玉海

玉石,憑藉其溫潤的外表和產量的稀少,從古至今都是被人爭先追捧的存在,加上玉石還有“養人”這一說法,更加令其價值上升。因此古代的玉石,也有著祥瑞的象徵,會給它的擁有者帶去好運。故而在1271年,忽必烈就創建了元朝,成為了開國皇帝。他覺得自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和這塊玉石也有一定的關係,於是他下令讓工匠把玉石製作成一個巨型的儲酒器皿,用來盛滿酒液,賞賜給他的部下以及臣子們。

工匠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將玉石雕刻的無比精美。當把玉石做成器皿後,便在外表雕刻一幅美輪美奐的圖案,其上有龍、豬、馬、鹿、犀等珍奇動物,他們都身處一片波濤洶湧,碧浪滔天的大海之中。寓意著元朝被萬國來拜的繁華盛景,以及彰顯當時元朝的勃勃生機和強大實力。

中國最尷尬國寶,道士當鹹菜缸用了300年,這味道是有多重?

元朝大皇帝忽必烈

忽必烈見到酒器非常開心,大設宴席,與一種臣下不醉不歸。此後這件器皿就被放在了瓊華島的廣寒殿之內,有專人把守著。可惜元朝也不是歷史長河中的滄海一粟,之後他也被明朝給取代了,而到了明朝萬曆七年的時候,這一天廣寒殿突發大火,在大火中這座宮殿被燒燬,就連玉石也不見蹤影,此後再沒人見過。

瀆山大玉海變成道士醃菜的菜缸

中國最尷尬國寶,道士當鹹菜缸用了300年,這味道是有多重?

道士醃菜

而後到了清朝,在南長街的一處叫做真武廟的道觀內,保存著一個體型巨大的石缽,其表面雖很光滑,但是遍佈焦黑,而且還有凹凸不平的圖案刻印其上,寺廟裡的人都不知道這塊石頭來自何處,只不過在建立之初就存在於此,於是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他們就使用這個石缽拿來醃製鹹菜。

其實,這塊石缽正是在大火中失蹤的玉石,可惜遇上了不識貨的人,被暴殄天物拿來顏值鹹菜,實在是令人痛心。此後過了300年,道觀內也誕生了使用它來醃鹹菜的傳統,不過在康熙十五年,真武廟被重新翻修,此事道士們才察覺,這個鹹菜缸居然是一個玉石。不過在被充當鹹菜缸如此之久後,玉石還是沒能倖免,染上了鹹菜的味道。

中國最尷尬國寶,道士當鹹菜缸用了300年,這味道是有多重?

清朝官員看守國寶

他們連忙把這個玉石用清水沖洗乾淨,還放入了山泉以及山石,供奉在觀音大士面前,用來孝敬觀音。此後真武廟也就改名為玉缽庵,玉石的名聲也漸漸傳了出去。這件玉器就是瀆山大玉海,它如今被存放在北海團城承光殿前的玉甕亭中,供後世之人瞻仰它的美麗姿態。歷史學家研究後發現,其內部可以儲存約30石的酒,足夠1000人喝酒使用,可惜後來被用來醃製鹹菜了,實在是有些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