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雪》欣赏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深受中学生喜爱:因为这首词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词作结构上符合诗词写作的一般规律,也便于学习模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5,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6。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8;唐宗宋祖9,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

  1.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 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3. 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4.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5. 须:待、等到。
  6.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7.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9.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13.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上阕描写祖国北方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河山的美丽壮阔,显示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气魄。

首句点明地域,二三句点明季节及其特色。“冰封”是静景,“雪飘”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北方雪景的雄伟壮丽而又生气勃勃。前三句是总写,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

上阕的第二层,开头一个“望”字总起,直贯四句,“望”到什么了?长城、黄河。因为它们都在北方又是祖国山河的代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与上文“千里”“万里”相呼应。“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与上文“冰封”“雪飘”呼应,不仅写出来雪势大,而且写出了山河之壮丽。“顿”字写出了景象变化的快速。

“蛇舞”“象驰”的比喻、拟人把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成了动态,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特别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的写法进一步准确第反映出大雪茫茫,天低野阔,上下相接,一片银白,渺无际涯的景色。这里的描写,既有真情实感,又有丰富的想象。不仅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外部面貌,而且写出了它的内在气魄。祖国不仅雄伟壮丽而且生机勃勃,充满奋发向上的气质,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体现。

上阕第三层,即结尾三句,意境又深入一层。写想象中的景色,比较略。这十三句中,有概括,又有具体,有详又有略;有静态又有动态;有实感又有想象;有雪中又有雪后;有比喻拟人又有象征。

下阙评论祖国历史人物借以鼓舞当今革命人民为祖国创造无产阶级英雄业绩。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的描写,总结上文描写的景象,又领起下文,转入对英雄人物的评论。

“惜”字领起,贯穿四句。既肯定和赞美他们的才能,又叹惜和点出了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雄视千古,议论纵横驰骋,语言风格豪放。议论指出:这些英雄人物虽然是历史上的“英雄”,但是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凭借武功建立起来的是落后的封建制度。这些封建统治者与当世英雄相比还是少稍逊一筹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评价。

批判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为了衬托下文的“今朝”的“风流人物”,显示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更高大、更完美。

这首词的结束部分意义更为深广。“俱往矣”三字结束了上文所叙的已经过去的几千年历史,总述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笔力雄健。这样便从古转到了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楚第表明作者歌颂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祖国无限美好的江山经过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建设,将变得更加壮丽雄伟。

全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明晰,很适合中学生学习。也是我们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