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的四大權謀思想,張良祕而不宣的隱蔽智慧!


《素書》的四大權謀思想,張良秘而不宣的隱蔽智慧!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人。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


《素書》是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的權謀秘本,只有一千多字,言簡意賅,但是很多研究者,不能把握其深刻的內涵,其實這本書的序言上,宋朝人張商英在序言裡做了本源的解釋,

張商英寫道“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非此四者,雖口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1、離有離無之謂“道”

若有若無恍恍惚惚就是道。老子道德經裡也說過“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不過大家看完還是一頭霧水,這就對了。素書第一章寫道“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直指本源。權謀的道,就是我做事,不能讓你看出來。我的行為如果讓你透徹見底,我怎麼佈局,還怎麼背後下手,還怎麼低成本挖坑。所以鬼谷子也說“聖人之道陰”不過陰,不如恍惚這號到位,讓你真假難辨,摸不著頭緒。“不知其所由”這就是權謀的道。

2、非有非無之謂“神”

韓非子《安危》篇說過“存亡在虛實,不在於眾寡。”其實這個非有非無,就是虛實的變化。一個人能熟練的對虛實的轉化,孫子兵法就虛實,專門寫的《虛實篇》,權謀者,永遠都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虛實,你在職場的困難向人求助,別人就知道你的弱點所在。做生意也是這樣,沒錢的時候,要假裝自己很有實力,這樣才能賒銷,借別人的錢,而有能量了恰恰又要低調,不被人坑。自己的有無,永遠都是權謀家可以安排的結果,並不是真實的體現。

3、有而無之之謂“聖”

所有的權謀聖人,無不提倡“無為而治”其實一個人越往上走,越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自己之所以能夠成就大的事業,就是如何讓自己剋制,能夠發揮別人,利用別人的過程。權謀家通常而言,並不是親自下手,所有的挑撥離間,所謂的栽贓嫁禍,都是自己能做,但是卻不自己做。如果發揮別人的優勢,如果隱藏自己的,化有為無,這是需要極高的權術思維設計的。韓非子李斯的老師,荀子說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善於利用別人。而不是使用自己。

4、無而有之之謂“賢”

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什麼條件都具備了,普通人都會做,這不是本事,有本事的人,就是在條件不足的時候,能夠創造條件做成,這才能高人。前一段的段子,就說,關羽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兵這麼少,諸葛亮不問為什麼我們地盤這麼小,趙雲不問城池何如能夠斷糧時攻下。如果什麼條件都具備了要你幹啥?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有成就,被人仰視,就是在條件不足的時候,心中有目標。從無到有,才是人才。

經過上述對素書的深度分析,大家就能夠看出,權謀的基本原理,以及這本書的內涵。這段話,就是素書的核心,就是權謀的核心,讓別人看不懂自己,這就是城府,掌握虛實,善於變化,假手於人,隱藏自己,不擇手段,創造條件完成目標。懂了這些,一切都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