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蘇宿工業園區“升級版”

(2006年,蘇州市和宿遷市“牽手”,合作共建蘇宿工業園區,為宿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如今,兩市再次深化合作,厚植情誼,加快推進蘇宿工業園區拓園發展——打造蘇宿工業園區“升級版”)

宿遷網訊(記者 田慶伍)近期,位於蘇宿工業園區內的江蘇聚成金剛石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蘇州創元集團在宿遷投資的第三家企業等一批項目相繼落戶。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蘇宿工業園區增加投資,啟動二期項目、三期項目建設,園區最大的企業——可成科技在10多年時間裡6次增資。

為何多家企業紛紛選擇增資擴容?這主要得益於蘇宿工業園區“親商服務”的營商環境。

南北共建園區是省委、省政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南北掛鉤合作、加快蘇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在蘇州宿遷兩市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1月,蘇宿工業園區正式成立。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園區得到長足發展,對推進南北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引領了宿遷工業化進程。目前蘇宿工業園區已吸引投資410多億元,畝均投資強度超500萬元,逐步形成了電子電氣、精密機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其次,引領了宿遷城市化進程。短短十幾年時間,蘇宿工業園區把一片蘇北農田打造成為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的現代新城,基本完成全區13.6平方公里範圍內“九通一平”基礎設施的開發,就業人口達到4萬餘人,園區居民近2萬人。園區公舍、明日鄰里中心、陽澄鄰里中心、汙水處理廠、蘇宿工業坊和生產力中心等一批功能配套設施建成投用。

再則,引領了宿遷外向型經濟發展。蘇宿工業園區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展服務理念、規劃建設體系,外資項目層次、投資規模在全市乃至整個蘇北地區處於領先位置,外資項目總投資達27.6億美元,先後引進了宿遷最大的臺資項目可成科技、最大的日資項目尼吉康。通過蘇宿工業園區,宿遷與蘇州等蘇南發達地區實現了無縫鏈接、互聯互通,蘇宿工業園區成為宿遷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大大提升了城市發展的外向度水平。

最後,引領了宿遷高質量發展。2019年,蘇宿工業園區以56名機關工作人員和佔宿遷0.16%的土地,完成全市6.5%的稅收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的規上工業增加值,18.6%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億元,單位土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全省122家縣級區域中排名第六、26家管理區中排名第二。除了經濟上的貢獻外,13年來,蘇宿工業園區還創造了宿遷市30多項“第一、唯一”業績,始終保持全省共建園區考核第一,已實現“十連冠”,是全省45家南北共建園區中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獲批的省級開發區。

“創舉天下先,蘇宿走在前;一園飛南北,窪地變江南。”這是一位臺灣客商在宿遷考察完蘇宿工業園區後有感而發寫下的詩句。讚歎,折射出園區給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

當前,蘇宿工業園區不僅成為推動宿遷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而且是全省南北共建工作的標杆和典範,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大亮點。

“省委、省政府對園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確提出蘇宿工業園區要積極開拓掛鉤合作新高度,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副市長、蘇宿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馮建林說,蘇宿工業園區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拓展園區新空間迫在眉睫,否則將難以圓滿完成省委、省政府賦予園區的使命任務。

2019年10月17日、21日,省委、省政府分別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推進南北共建園區工作,初步確定了支持蘇宿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創新試點、建立健全運行管理體制、創新園區合作投資模式、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等10個方面支持政策。10月22日,蘇州、宿遷兩市召開工作情況交流會,簽訂拓園發展協議,明確了發展目標、開發機構、基礎設施等事項,新增遠期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近期新增面積7.75平方公里。

2020年2月26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門到蘇宿工業園區調研拓園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蘇州宿遷兩市黨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總結經驗正視問題,探索創新加速推進,推動蘇宿工業園區再度起航、再創輝煌。

“新一輪拓園發展寄託著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承載著兩市人民的深情厚誼,肩負著區域協調發展的使命重擔,也是園區下一輪發展的新起點和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據馮建林介紹,目前園區已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初步擬定兩市補充協議、商務協議,全面啟動編制新一輪園區發展各項規劃,編制完成徵地動遷、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拓園資金預算等3個計劃,積極推進主幹道青海湖路西延工程,同步開展產業招商,今年以來已完成新簽約項目6個。

馮建林說,下一步園區將加快推進兩市補充協議、商務協議簽約,抓緊各類規劃編制,力爭在6至7月份完成園區概念規劃、產業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及其他20多個專項規劃的編制,以高標準規劃引領高水平開發建設;加快PPP項目申報爭取,力爭PPP項目今年6月底前入省庫、年底前入國家庫;加快啟動徵地動遷、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首期拆遷和青海湖路西延工程、新建元智能產業園等首批重點項目於2020年4月底前開工建設;同步加快招商引資,重點瞄準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項目資源,利用新建元海外創新中心,拓展臺灣、日本、荷蘭等地區的項目資源,精密梳理、精準對接。

關山千萬重,山高人為峰。在宿遷為宿遷,拓新園譜新篇。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蘇宿工業園區將加快構建“兩基四區”,即蘇州先進製造業域外產能基地、新興產業創新成果產業化生產基地;產業升級的集聚區、現代新城的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3年內完成徵地動遷,5年內完成基礎設施建設,7—10年基本完成開發建設任務,真正把園區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區域跨界合作園區,努力為全省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作出新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