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雙創」升級版?中關村出台了這些政策

“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級版,不僅要鞏固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還要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使創業創新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上蔚然成風。”李克強總理在9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當天會議部署打造“雙創”升級版,增強帶動就業能力、科技創新力和產業發展活力。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打造“雙創”升級版。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常務會上總結說,近年來“雙創”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雙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克強指出,要繼續發揮“雙創”在擴大就業、促進創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升級。

當天會議確定六項措施

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加快全面推進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的用工和社保制度。

二要出臺鼓勵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實施細則,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退役軍人自主創業支持政策和服務體系。

三要升級“雙創”平臺。

四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對個人在二級市場買賣新三板股票比照上市公司股票,對差價收入免徵個稅。將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享受的免徵房產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範圍擴大至省級,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也可享受。支持有潛力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五要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和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

六要創新信用監管,監督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嚴守安全質量底線。


去年,發改委發佈新聞稱,

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積極的變化,

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興起。

中關村作為國家首個自主創新示範區,

科技創新主陣地,

在“雙創”期間,

又做了哪些促進“雙創”發展的事情呢?

1 不斷增強創業支持政策和服務體系,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

優化營商環境

繼出臺《關於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後,北京市今年3月再出臺“9+N”營商優化政策,縮短開辦企業時間、精簡企業辦事程序、減少費用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中關村深入落實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人才方面,中關村實施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項政策,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

資金支持方面,中關村出臺了“1+4”資金政策支持體系,助力打造中關村“升級版”;

支持前沿技術發展方面,出臺了全國首個地方性支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政策,率先搶佔AI產業制高點。

優化創業服務體系

中關村“雙創”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已有191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以及上千家法律、會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產業聯盟、行業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形成了覆蓋企業成長全週期的創業服務體系。

2新創辦企業實現量增質升,持續向“高精尖”十大產業聚焦

得益於持續優化的“雙創”生態環境,中關村示範區創新創業熱情不斷高漲,2017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29363家,同比增長19.3%,增速較2016年提升17.8個百分點,平均每天有80家新創辦企業誕生;新創辦企業創業者49211

人,創業接近5.2萬人次,相當於每天發生自然人創業142人次(會存在多人合夥創辦一家企業情況)。

在中關村新創辦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質量也進一步提升,創業持續向“高精尖”產業聚焦。分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人工智能領域、集成電路領域、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等湧現了一批專注於各領域的初創企業,填補了國內研究領域的空白。


3創業模式趨於多元化,硬科技創業不斷向縱深發展

硬科技創業與軟科技創業並行驅動

近年來,中關村示範區從基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業為主的軟科技創業,逐步向硬科技創業與軟科技創業並行驅動轉變,不僅湧現了一批軟科技創業企業,也湧現了禾多科技、頂象技術、墨雲科技等一批硬科技創業企業。

前沿科技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

目前,中關村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趨於成熟,加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主要表現為部分領域硬科技創業鏈條進一步拓展,已經從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階段,逐步拓展到商業化場景應用的新階段。

創新創業逐步由消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

如北京錢江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控制器產品,可實現多通道機器人控制功能,幫助工廠完成高效、靈活的智控佈局,推動傳統制造的數字化轉型。

4新創辦企業國際化基因凸顯,逐步向全球型創業升級

初創企業借力國際孵化平臺

如偶數科技與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近千家公司角逐,憑藉創新技術和成熟產品,最終以1.89%的比例(900家公司申報僅17家通過)成功入選微軟加速器•北京的第11期創新企業名單。

初創企業招攬國際人才

如華瑞新智組建了一支十餘人的博士科研團隊,團隊成員均來自歐美著名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研究領域涵蓋了文本、圖像以及時空序列數據,過去5年在AAAI、IJCAI、NIPS、SIGIR等頂級國際會議或期刊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

初創企業與境外機構合作創辦企業

如深知無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由歐洲科學院院士漢斯•烏思克爾特教授發起、鋒創科技投資的中德合作科技型企業,致力於將國外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國內,加速人工智能技術成果轉化,加速人工智能應用產品落地。

初創企業成立之初立足國際市場

如景馳科技專注無人駕駛領域,在2017年我國尚未頒發無人駕駛路測牌照的情況下,景馳科技於2017年6月獲得了加州GMV路測牌照,成為第34家獲得加州無人駕駛車輛測試許可證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