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貿區構建內陸開放「升級版」

4月9日,省自貿辦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湖北自貿區實現進出口804.28億元,其中進口279.16億元,出口525.12億元,以佔湖北0.065%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省31.4%的合同利用外資和29.6%的進出口,加速構建內陸開放的“升級版”。

湖北自貿區構建內陸開放“升級版”

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湖北自貿區先後實施“中歐班列(武漢)運單歸併”“減免稅申請電子數據批量導入”等28項通關監管創新,大幅降低企業工作量及物流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與沿海和長江經濟帶口岸協作通關,構建大通關綜合服務體系,大幅提高通關效率;搭建服務貿易促進平臺,支持引導優勢企業走出國門,帶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出口。目前,武漢片區進口、出口實際通關時間分別為4.1小時和0.7小時,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縮短7.4小時和0.1小時。

湖北自貿區構建內陸開放“升級版”

作為推進“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的基礎性工作,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開通關檢聯合驗放、鐵路拆拼箱、水運平臺、空運艙單系統等19個功能應用項目,累計辦理通關業務超過5萬單(票),使用企業超過2000家,成為中部地區應用項目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省域電子口岸平臺。

湖北自貿區構建內陸開放“升級版”

此外,湖北自貿區各片區還力推特色“自選動作”:武漢片區出臺“開放十條”,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和技術服務出口,支持企業知識產權海外佈局;襄陽片區爭取發行自貿試驗區地方政府債券,放大漢江產業基金效應;宜昌片區整合水、陸、空、鐵資源,構建多式聯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