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是潜入巨人的经典著作中,去关心其中的问题。在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向前看,进行研究。

吴军博士在《见识》中写到:“历史上传颂至今的名人大家,在不经意间将人生的感悟告诉我,也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后来我有机会遇到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思想方式同样影响了我。”

于是,便有了“大家智慧”这一章。吴军博士通过对莎士比亚、拉里.佩奇、巴菲特、司马迁、王晓峰智慧的描写,分别从人生交友、财富管理、投资事业、销售本质等方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下面,我将以一个创业的顺序,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吴军博士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一、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在创业初期,我们需要聚人,单打独斗不如抱团成长。如何选择合作伙伴,是创业初期必须考虑的事情。

在书中,吴军博士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切入,他告诉我们,投资领域的一条金科玉律——投资就是投人。一个人的品德,尤其是诚信,比能力更重要

关于投资就是投人这一点,在崔仁浩的《商道》一书中,也是被着重强调的。“做生意的目的,得人胜于得利,人才是做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利润,信用是做生意能够得到的最大资产。”

在《见识》中,吴军博士讲到了他与朱会灿博士的友谊。朱博士不仅是他的合作伙伴,更是他一生的朋友,也是他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很多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对他帮助最大的朋友。吴军博士告诉我们,朋友的交往也是一种投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人的出生自己无法决定,周围的家人、亲戚的圈子基本上是固定的,无法改变,能自己决定和选择的只剩朋友了!”好的朋友是巨大的财富,而损友则是巨大的负资产。如何鉴别益友、损友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所以,我们要向孔子教导我们的这样,去辨别益友、损友。并且当我们遇到益友,就要珍惜!遇到损友,绝不姑息!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老臣波洛涅斯对他的儿子雷欧提斯的忠告,对于相知有素的朋友(益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

曾国藩对朋友有个原则,不要给损友第二次机会,永远不要来往!他在家书里写过“袁婿荒唐,永远绝之!”袁婿是指曾国藩的四女婿,他的老朋友翰林袁芳瑛的长子,非常不成器。

我们一生当中,由于交往的带宽有限,除去亲戚,剩下的能够交往的朋友更加有限了。根据邓巴定律,人的大脑新皮层的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精确交往的人数为20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那么,关于朋友这项投资,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吴军博士告诉我们三点:

1、凡事三思而后行,稳重、切忌毛燥;

2、与朋友保持距离,必须礼数有加;

3、挚友深交、损友绝交。

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需要做的是:慎交友,交益友,弃损友!

二、要让对方感觉对你有所需求

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创业开始。如何发展?如何销售?吴军博士借用销售大师王晓峰的智慧,来教我们如何做好销售。

王晓峰是摩拜单车的创办人,他早期在宝洁公司做销售,从一个基层销售人员一口气做到一个大区主管。后在谷歌任职,负责整个谷歌中国华东区的销售;离开谷歌后,他成为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在中国的总经理。后在腾讯担任搜索广告销售的总经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他带给我们关于销售的智慧,有三句话:

1、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

什么是销售?可以用6个字概括:把东西卖出去!把东西卖出去,最多只完成了销售的一半,还有另一半也是最关键的一半,那就是把钱收回来!否则,卖了还不如不卖。

销售款应该在交易完成的一瞬间入账,而不是赊账。在传统的行业里,几乎没有不相互欠三角债的,因此把钱收回来的成本并不低。

做销售一定要谨记:把钱收回来是目的,而把货卖出去只是手段。

2、持续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促销活动,充值多少送多少的方式。这样虽然获得了一笔流动资金,但是从长期来讲,对营业额的提高,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顾客在花完充值的钱以前,商家很难再说服他们再次充值。

所以在每次做促销的时候,还要同时设计出,一系列的让顾客尽快把充值的钱花光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促销。

3、产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苹果手机的市场份额很高,真的是因为它的手机性能好、体验好吗?不是。一些经济算不上富裕的人,之所以倾其所有购买一部苹果手机,是因为使用苹果手机有面子。

苹果生意做的非常精,它只出品1到2种手机,这样就让任何人,都可以在一瞬间拥有和精英人士同样的手机。

做生意必须照顾人的面子。如果我们能够顾及别人的面子,生意就能做好,事情就能做好。如果我们为别人提供价值,而不是一味的推销我们的产品,甚至是我们自己,就会受到欢迎。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三、薪尽火传的精神财富传承

随着事业的起步,少不了要提到经营管理。

关于经营管理的智慧,吴军博士给我们举的例子是拉里.佩奇。拉里.佩奇是谷歌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能管好一个大公司,在创新上更有眼光,也更锐意进取。他带给我们什么智慧呢?

(一)让用产品成为无法取代的“习惯”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人们离不开、用习惯的。但是,单单是这两点,却不够,产品还要有可靠性稳定性

如果其他品牌的产品也做到这几点,自己的产品就会被取代,那怎么办呢?那就需要不断制造“爆款”,来带给大家惊喜,时刻提醒大家,它的存在,并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二)从本质中寻找商业模式

当一个成熟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总会遇到一些瓶颈。

谷歌是靠搜索引擎技术起家的,有了好的技术和产品,渐渐有了用户和流量。接下来如何挣钱?只靠收取服务费?

除了一些企业愿意付费,大众是很难愿意出钱的,怎么办?依靠付费的企业,又是费时费力低利润的买卖。佩奇根据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想到了做载体、媒介、搬运,就是“

将有用的内容传达给终端用户。”就是这一想法,使得谷歌成功转型,成为后来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河的对岸发现了金矿,大家纷纷前去淘金。要向到达对岸,必须经过这条河流。于是,便有人想到,挣钱不一定非得去淘金。可以做摆渡人,专门挣取欲要过河之人的钱财。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不需要自己做产品,不需要自己找顾客,仅仅发挥好桥梁的作用。阿里巴巴是这种模式,滴滴也是。了解本质,从本质出发,去寻找生机才是硬道理!这是一种商业思维,掌握思维永比套用模式要重要!

只要掌握商业思维,摸透行业本质,夹缝中也可以求生存!在《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带领王庙村脱贫,就是摸透音响行业的本质,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三)未雨绸缪

事业蒸蒸日上时,就应该考虑公司将来的衰老死亡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要办一个大而全的百年老店,而是要开创一个专而精的有活力的公司。”

企业和生物一样,从小到大慢慢老化,再到衰亡,难以避免。有一种生物可以不死,那就是海蜇。海蜇在正常情况下和其他生物没有什么不同,都会生老病死,但是如果刻意用针去刺激它,它会长出新的细胞,然后当母体死亡时,新的细胞会发育成完整的海蜇。

佩奇通过创造新的产品部门,让它们如海蜇的新细胞一样,不受母体死亡的影响。在谷歌如日中天时,佩奇便开始组建新的部门。

树大招风,佩奇这么做,也是预防美国和世界各国政府对它的反垄断诉讼。即使将来真的遇到反垄断诉讼,原公司萎缩,新的部门也可以独立存活。

一个企业若只顾向前冲,而做不到未雨绸缪的话,很容易受到严重的损失。庄子《山木》中有说,若无法预知未来,就会全然觉察不到死亡的来临。

“知了在凉爽的树荫里忘我的鸣叫,但是螳螂却想捕食那只知了;螳螂因专注捕食知了,对鸟儿正在盯着自己全无防备;鸟儿聚精会神的捕食螳螂,全然没有觉察,周庄拎着弓箭准备射杀自己;不仅如此,周庄因为捉鸟而误入歧途,对马上要被别人辱骂一事,同样浑然不觉。”

在《商道》中,石崇大师告诫林尚沃,要做到未雨绸缪。石崇大师告诉他,明智的人,看到从屋顶落下的一滴水,就能立即预知,房屋不久即将倒塌。

未雨绸缪,首先认同公司最终死掉,这件事是常态。在这个前提下,再去考虑如何传承公司的基因和文化,而不是企图维持一个不死的公司,这就是薪尽火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四、最好的投资,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随着公司财富的不断增加,为了增值,很多人想到投资、理财。吴军博士请出了巴菲特,来告诉我们关于投资的人生智慧。

有人向巴菲特请教成功的道理,巴菲特给了三条建议: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三、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

这就不得不提到“能力圈”,能力圈是围绕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的一种方法。“认识你自己”,这里是告诫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

对于人生的问题,特别是人应该如何平衡进取和稳妥?巴菲特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人一生不要两次富有。

你通过努力创业,成功富有起来,接下来去冒险,又成了穷光蛋。但是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东山再起,再创辉煌,这就是两次富有,但两次峰值之间有一个低谷。这个低谷,会使得他在生活、心态上变得不健康、不愉快。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不必要的失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因此,巴菲特给的建议是:少犯错误,比多次成功更重要!

李昌镐的《不得贪胜》中,他写到:我通过研究和老师的对局,并不断地反推对局,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围棋竞技的胜利属于少失误的一方。”这便是我尽量避免对杀的本质原因,回避对杀并不是因为害怕对杀,而是害怕对杀过程中的诸多变化,会导致不能预见的失误。

失误是致命的,也是难免的。那为什么巴菲特却能做到很少失误呢?投资有什么技巧吗?

巴菲特认为,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一项技术。他不仅认为懂得投资艺术的人不多,对自己的后代是否掌握投资艺术也没有多少信心。所以,金钱投资并不是只要学,就能学会的事情,更不是回报最大的事情。

那什么才是回报最大的事情?比尔•盖茨说过,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如果把时间投入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最终的回报要远远高于金钱投资上的回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五、顺应人的天性,顺其自然

管理公司,就要管理员工,怎样才能让员工发挥最大作用?吴军博士用《史记•货殖列传》,来告诉我们司马迁的智慧。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应用到管理学上就是说:最好的管理是顺其人性自然;其次是通过利益手段引导他;再其次,就是用道德手段教诲他;再其次是用行政手段,要求下属不应该怎样做;最下策是与下属争名夺利。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只要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老子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的效力,显然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行为,要合理的多,有力的多。

将无为而治,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管理者给员工宽松的工作环境,不强做干预,以顺应自然。管理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

“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就是最理想的了!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对王庙村的村民,采用的就是这种“无为”的管理方式。不把他们纳入公司管理,让农民的相互矛盾、利益去驱动,让他们自己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智慧!跟着世界首富学习人生智慧

六、总结

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差距,看似是在智商,情商和知识上,其实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则是对人性的理解。

吴军博士通过分享几位大师的智慧,是让我们知道,要想在事业上成功,在生活中幸福,在学业里成长,都需要智慧。

而获取智慧,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必须要学会做人,要能与人为善,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做好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END】

作者简介:因为姓公,被大家称为“老公”。希望通过“老公讲故事”,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喜爱的文章!记得加关注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