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昨天,朋友突然發來一段小視頻,同時甩過一段話:“同樣當語文老師,看看人家怎麼給孩子講語文的?孩子不喜歡學語文,語文老師果然首先要負責任。”

話這麼重,趕緊學習,在某音上找到了這位韓小喵老師的課程視頻,一口氣竟然刷了小半個小時。同樣是語文老師講網課,這位來自北京的高中語文老師韓小喵用《甄嬛傳》和《知否》講語文,有趣和藹,牽扯出不少中高考的語文考點,讓我這個小同行馬上關注當了粉絲,成為她100多萬粉絲中的一員。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看看韓老師接著《甄嬛傳》提出的有趣問題:

“後宮佳麗三千人,紫禁城裡住得下嗎?”


“《甄嬛傳》裡,那些小主們的爸爸官職有多高?”


……

如此云云,乍一看,怎麼都像是一個八卦高手提出的無厘頭問題。同樣的問題我也見過,看《大明王朝》劇中人說大明王宮裡有十萬人,就有人仔細探究過,後來還有人挖出梗來,說這是清朝王室汙衊明朝皇族的,說宮中有十萬人,總有照顧不到的人,每天都有人硬生生餓死。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只是,這些電視劇裡的知識怎麼就能和語文課貼合得那麼緊密,讓《甄嬛傳》甘為人梯,送韓老師一路高歌猛進,用短視頻給孩子們把古代文化常識和不少高考知識點刷得清清楚楚。

韓老師這波走紅有點意外,用《甄嬛傳》講語文課,原本只是韓老師想找個有吸引力的由頭,幫自己的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必考的傳統文化知識。誰都知道,這些知識點夥同文言文、寫作文,“害慘了”不少高三孩子。結果,視頻內容做了四個月,不只是收穫了學生的點贊,更是收割了110多萬的粉絲,不少家長每天帶著孩子追著韓老師學語文,都成了死忠粉。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韓老師的電視劇版“高考文化常識課”從《甄嬛傳》開講,第一集就刷出一個重要的文化常識題。電視劇裡提到“聖祖”皇帝,這是常考的知識點啊!擱以前,不少孩子要薅著自己的頭髮反覆背誦,還得小心不要把諡號、廟號、尊號搞混了,在韓老師這裡,她就著這段清宮故事,輕鬆就給孩子們搞定了清朝“三祖一宗”這樣的知識難點。

其實,我更感興趣的是,她從一些細枝末節的劇情中發掘出來的文化常識,這都是我們的祖先生活雅緻細膩的地方,快被我們這些粗糙的後代給丟光了,好在還有她這樣有心的語文老師,比如:最近鬧新冠疫情,很多人對蝙蝠敬而遠之,但在這種電視劇裡總能看到蝙蝠的樣子出現在貴族的家庭圖飾,古人其實講究的是蝙蝠的諧音“福”;還有,甄家拜訪的青花瓷瓶上繪有蓮紋,也有“清廉”的寓意……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有一個故事墊底,有我們熟悉的劇情和人物,挑揀出你忽視了的細節,告訴你這裡原來還有一個有趣的知識,猛然覺得自己賺了。

我一位師兄曾不無自豪地說過,中學所有的課程裡,語文課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因為語文比其他科目都有趣,有太多有趣的段子,有足夠多影響人生的故事。我們一位老師也感慨過:有趣的故事依賴於好的文明系統,無聊的故事則是反文明的。

我聽完他們硬邦邦的話,心裡咯噔一下,這話說得好重啊!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很多老師開啟了自己的“網課之旅”,但質量參差不齊,以至於前段時間有新聞說,不少孩子一聽見要上網課就情緒崩潰,全家人不得安寧。個別教育專家跑出來一本正經地分析,說這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家庭教育要配合好學校教育。

我當時一面心裡犯嘀咕,一面覺得專家們說的好像哪裡有問題。看過韓老師有趣的“電視劇語文課”後,一下敞亮了:

不能指責被網課整崩潰的孩子,他們只是沒有碰到好老師的好課程,真正有趣的課程出現的時候,這些習慣了從屏幕裡、互動中獲得知識的孩子接受得只會比我們更自覺,怎麼會崩潰。

也就提出一個問題:這次疫情,逼著視頻時代更快地佔據我們的生活,也要求更多的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學會利用網絡和視頻,更有趣、更便捷地傳播知識、傳授能力。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把韓老師的課分享給一個教歷史的朋友,他有點興奮:這種課我也想做,早先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冒出過一個想法,大家都迷那個酷酷的東華帝君,就特別想剪一點視頻來給孩子們講一講,他身上故事可不少,算是西王母的原配,還有人把他和八仙扯在一起,是中國的“太陽神”,這樣給孩子們講歷史和神話故事,他們應該會更喜歡。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原來,已經有更多人在這麼想、這麼做了。在一個人人抨擊“娛樂至死”的媒體時代,我們可以被傳媒禁錮在各種肥皂信息裡渾渾噩噩,也一樣能主動利用媒體,把知識變得更有趣。

這件事對很多老師都有些殘酷:知識從來都是帶來智慧和樂趣的,是某些人把他它們變枯燥了。

繼續刷韓小喵老師的短視頻課,越看越有趣,比如,她在課堂上講詩歌,冷不丁就提到了德雲社的張雲雷,一下就暴露了自己“德雲女孩”的迷妹身份。不同的是,她不會只顧追星忘了教學,一邊聽相聲、哼小曲,她就想到了怎麼把《探清水河》和詩詞鑑賞聯繫在一起。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給學生們講“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遮滿了天……”,大家都聽熟了的句子,她愣是能講出新玩意兒:“從這兩句裡,就能聽出故事裡可能是愛情悲劇。”

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了,怎麼我們聽著當娛樂的東西,在你手裡就突然有了“真相”,且聽她分析。

韓老師是這麼講的:桃花在古詩詞中多和女性有關,“桃之夭夭”有女性,“人面桃花”也有女性,而柳樹則從魏晉時期就開始比喻丰神俊朗的士子了。有這些知識,一聽唱詞裡的桃花、柳葉就知道里面有愛情故事。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同樣,在視頻裡講《知否》的時候,韓老師鐵口直斷,說這就是發生在北宋的故事,這個時期朝廷對知識分子相對比較寬鬆。有學生不幹了,說:老師你看過沒有,這個故事是典型的“架空”歷史,怎麼就你能看出是北宋的呢?

聽韓老師抽絲剝繭一點點告訴學生:

1. 電視劇裡,提到好幾次東京汴京城,這就是今天的開封,也是北宋定都之地;


2. 再來個旁證,電視劇裡提到一個“楊無端”,赴京考試卻沉迷花街柳巷,喝得爛醉還說“中舉及第不如情寄花樓”,這裡,韓老師敏銳地發現,這不就是把柳變成楊,把三變換成了無端,這樣的線索也硬生生給韓老師拽了出來。

有這兩條,總能說明哪朝哪代了吧,韓老師順道手把這個所謂的架空歷史背後的皇帝都揪了出來。請讓我們站起來為韓老師歡呼:這一刻,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繼承了偉大的偵探精神,福爾摩斯、柯南附體了。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講真的,寫到這裡才暴露我真正的用意,朋友嘲諷我的那句話,我一直記著呢,怎樣的語文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是我們想象中的語文老師?會拍視頻給孩子們分析電視劇的老師嗎?

不對,答案是能把語文學習裝進一個個故事裡,讓孩子們從語文中找到樂趣。


這還不夠,他還得能把語文的學習變成一次偵探的“思想體操”,從文字縫隙裡找到知識,也能找到作者——使用這些文字的人心裡真實的想法。

仔細看,整個韓小喵的語文知識視頻,其實都遵循了這樣一個原則,韓老師用心所在就是把大家習以為常的知識敲碎給你看,就像是法醫解剖屍體,讓你發現自己忽略的地方,從這裡入手,文字紛紛剝落之後,真相露出,要麼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要麼感嘆用偵探的方法“破解”人心的快慰。

用《甄嬛傳》講考點,收穫100萬粉絲,這就是你想要的語文老師

遇到這樣老師的孩子真的是有福了,他們在老師的各種“誘惑”之下,不只是記住了幾個知識點,也搖身變成了對文字敏感、對人心敏感、對世界敏感的“有文化的人”。

-END-

作者丨王木木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