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陵歲月】徹底解放陵川的圍城戰役!你瞭解嗎?


【古陵歲月】徹底解放陵川的圍城戰役!你瞭解嗎?

1940年3月底,日軍首次對陵川進行大掃蕩。1943年4月,隨著駐陵川國民黨軍隊的全面潰敗,陵川全境淪為日佔區。此後三年裡,日軍為防止陵川抗日軍民的武裝抵抗,達到長期佔領的目的,大肆拆除陵川縣城的建築物城外周圍村莊的民房,砍伐山頭和村莊樹木,用於修築城牆和防禦工事。日軍在城中老倉後和縣政府院內修起的碉堡達數丈高,並在地下挖掘暗道,互相串通。同時在城外的龍王山和二神頭山一帶的大小山頭,修建起36座碉堡。日軍為控制陵(川)長(治)、陵(川)高(平)兩條公路,以保障補給,在野川底和侍郎崗修築碉堡,建立起由日軍和偽軍駐守的據點。此外,日軍還在各地建立偽政權、偽武裝和據點,建立和掌控維持區。同時不斷對附城、平城、禮義、古郊、奪火、橫水等八路軍、游擊隊佔領區,進行“清鄉”、“掃蕩”。不完全統計,在日軍進犯、佔領陵川的5年時間裡,陵川慘遭日軍屠殺和因饑荒餓死的總人數多達4.5萬人。

【古陵歲月】徹底解放陵川的圍城戰役!你瞭解嗎?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陵川地方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堅持在積極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線。1945年4月10日,陵川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及鄰近縣地方武裝,配合太行軍區第八、四、七軍分區的3個主力團部隊,將日軍徹底驅出了陵川,一舉收復了陵川縣城及境內所有地區。這次戰役被稱為陵川“圍城戰役”。

圍城戰役的作戰經過,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1944春到5月下旬。當年春,太行區軍政領導在橫水召開作戰會議,研究了圍城戰役的作戰方案,作出了具體部署。會議決定,這次戰役由八分區司令員黃新友和副政治委員宋之春負責指揮。參加戰役的主力部隊有太行第八軍分區主力2團(即太南地區人們熟知的“老二團”),太行第四、七軍分區主力32團、3團。配合作戰的地方部隊除陵川獨立營外,還有陵高獨立營,平順獨立營,壺關獨立營以及陵川各區的區幹隊,總兵力達4000餘人。八路軍3個主力團,皆調集至陵長、陵高線埋伏打援。陵川獨立營據守高廟嶺一帶執行圍城任務,其它縣的獨立營和各區幹隊配合行動,參戰民兵和民工則擔負運送彈藥和救護傷員的任務。

5月29日,黃新友和宋之春一聲令下,2團與32團各一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侍郎崗和楊寨一帶的日偽軍據點發起攻擊。日軍猝不及防,亂作一片,情急之下,向縣城守敵舉火求援。陵川城內的日軍指揮官令春山小隊和綏靖13集團第4團的一個營,火速出城增援。這些增援的日偽軍行進至楊寨山後,遭到我方伏兵的猛烈打擊,大部被殲。陵川城內日軍再次派兵出援,也被打垮。打援的勝利,有力保障了攻打侍郎崗各據點的戰鬥。經過猛烈攻擊,戰鬥於5月30日拂曉結束,共拔掉碉堡10個,據點16個,殲滅日軍一個小隊,偽軍500餘人,俘虜楊寨等10餘個村公所的大量日偽人員,繳獲重機槍3挺,迫擊炮2門,步槍500餘支及大批軍用物資。這次戰鬥,消滅了侍郎崗一帶的全部守敵,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為7:1,這在抗日戰爭史中非常罕見。

侍郎崗戰鬥之後,圍城部隊隔幾日便向縣城守城之敵發起一次夜間攻擊,以此麻痺敵人。黃新友、宋之春見時機成熟,下令發起了正式的攻城戰鬥。事先部署是,32團由陵川獨立營配合,從城北進攻,2團從城南進攻,3團在禮義一帶機動打援。戰鬥開始後,32團與陵川獨立營於黑夜摸至北關,打下北嶺北面外圍的1座碉堡,掃清了道路。接著,從城東北角展開攻擊。2團也同時展開攻城行動,不料在城西南與火速趕來增援的日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2團大量殺傷援軍,並摧毀多輛汽車,卻不能按事先部署實施攻城戰鬥。原來,打援的3團未能及時行動到位,使預定的南北夾擊作戰方案不能按預期方案展開,攻城因此受阻。黃、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放棄攻城,撤出了戰鬥。

這次攻克縣城的戰鬥雖然擱淺,卻消滅了日軍有生力量,極大地震懾了日軍,使之從此不敢輕易出動,維持區縮小到距縣城十餘里和距日據點三至五里的範圍以內,游擊區、根據地大大擴展。其間,駐晉城、高平的日軍曾一再增援,都被打回去。同時,野川底日偽據點,被32團與陵高地方武裝端掉。龜縮於陵川縣城的日軍孤立無援,成了甕中之鱉。

但就在這時,出於新的作戰需要,3團奉命西調,參加掃清道清鐵路南北日偽據點和殲滅龐炳勳部偽軍獨立第14旅的“道清戰役”。32團也調回四分區。留下的部隊只有2團,繼續實施對陵川縣城的圍困。日軍發現八路軍大部撤走,增援陵川的日軍遂增加了進攻強度,一段時間內,雙方攻守激烈。被圍困在縣城的日軍也趁機四出搶掠糧食與其他物質,加固工事,企圖負隅頑抗。

第二階段。1945年3月下旬至4月10日。就在陵川城中日軍準備突圍之時,遠在河南作戰的八路軍八分區主力部隊,已對陵川城內的日軍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的偵察摸底,並做好了對陵川作戰的準備。此時是1945年3月下旬。4月初,根據太行軍區一號令,四分區主力32團急速南下,遠在黃河北岸的八分區主力2團和7團也星夜兼程,回師北上,在陵川獨立營配合下,對陵川縣城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並向陵高、陵長兩公路沿線展開攻擊。陵川、陵高、平順、壺關等縣獨立營,均投入戰鬥。支前民工也積極準備攻城梯、跳板、擔架等,全力支前。陵川縣城內的日偽軍,再次陷入重重包圍。

4月5日,攻城戰鬥打響。獨立營2連和七區區幹隊,在民兵配合下,猛襲北關。幾天裡,大小戰鬥不斷,日軍在縣城外圍的碉堡逐漸被攻破,日軍困守城內,驚惶萬狀。7日晨,日偽軍200餘名,脅迫30餘名民夫沿陵長公路向長冶方向出逃,八路軍一部設伏於陵川西北邊境之泉頭、關東間、南大掌一帶。當日偽軍進入伏擊圈,遭到密集火力打擊,30餘名日偽軍當場斃命,其餘慌忙向陵川城回竄。伏擊部隊立即展開追擊、堵截,生擒了偽靖綏13集團第5團中校副團長都有年,俘虜靖綏兵30餘名。9日,陵川城日偽軍300餘名,趕著大車300輛,滿載物資,開往蔭城,被八路軍某團設伏於東堯、西堯及府底村附近,激戰5個小時,斃傷偽綏靖13集團4團某營長及士兵40餘名,解放民夫300餘名。日偽反撲數次,均被擊退,後狼狽逃竄。八路軍繳獲大車20餘輛,上載小米、麥子數千石,大米6箱,鹹魚8包,鍊鋼爐4個,以及其它若干軍用品。同日夜,陵川獨立營在民兵配合下,攻破縣城西北的第4號稠堡。

4月10日19時許,八路軍參戰部隊和各縣獨立營、民兵等,發起全面總攻。在強大火力打擊下,陵川縣城內的3000日偽軍棄城逃竄,入駐野川底據點;11日,又從野川底逃往高平。參戰部隊趁機收復野川底、峰頭以及高平的黑土坡、大山等5個據點。至12日,陵川全境再無日軍蹤跡。至此,淪陷三年的陵川大地終於回到人民手中,實現全境解放。《新華日報》專門對此發表社論:《慶祝陵川的全部解放》。

在此後舉行的解放戰爭中,陵川因國民黨軍隊再沒踏入過一步,成為全國最早的老解放區之一。

【古陵歲月】徹底解放陵川的圍城戰役!你瞭解嗎?

(選自《陵川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