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陷裁員、降薪、倒閉潮,誰能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作者|李菁瑛 來源|雷鋒網(ID:leiphone-sz)

經歷了三個月的奮戰,國內疫情態勢終於開始趨緩,伴隨著多省市持續“0新增”,各地打響復工復產的口號,學生們開學復課也提上了日程。截止到3月28日,已經有17省市陸續公佈了2020年春季具體的開學時間。疫情的陰霾逐漸消散,人們的生產生活迴歸正轉,似乎一切都預示著曙光的來臨,這場疫情阻擊戰即將吹響最終的號角。

但對於一向反週期的教培行業來說,自疫情爆發以後,便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盪,停課停工給教培機構按下了暫停鍵背後,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資金鍊斷裂、破產、倒閉、裁員、降薪……教培行業眾生相背後,所有業內人士都在焦慮和迷茫中度日,被疫情黑天鵝攪亂的這一池春水,此刻仍波濤洶湧。

疫情一出,接連“倒閉”!

讓我們撥回時針,把目光對準那些疫情中“倒下”的機構。

2月6日晚間,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佈《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產”,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家倒下的公司。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兄弟連公開信截圖

兄弟連教育成立於2007年,作為國內第一批IT職業技術專業培訓機構,曾經有過掛牌新三板的高光時刻,但是2017年以後業績滑坡,為了獲得鉅額融資,兄弟連曾簽訂對賭協議,為了完成對賭業績,兄弟連大手筆投放廣告,擴張規模,但營收業績卻一路下滑,融資的錢花光後,2019年的兄弟連便深陷資金困境,本來想等年後的招生旺季打一個翻身仗,沒想到遇上了疫情。

2月13日,總部位於北京的在線少兒語文機構——明兮大語文創始人王嘉樹突然發出一封致家長信,宣佈公司由於發生資金困難,現停止運營。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明兮大語文公開信

據瞭解,明兮大語文采用在線6人小班授課模式,為5-9歲兒童,提供在線語文輔導業務。據公開信中透露,在過去的一年裡,明兮大語文因為發展冒進,投入增速大幅增加,同時又出現對融資節奏的誤判,造成了運營資金上產生了巨大的缺口,無奈下做出了結束運營的決定。明兮大語文也是疫情期間倒下的第一家在線教育公司。

2月16日,線下英語培訓機構百弗英語向學生髮出了教師團隊解散的消息,“由於一、二月份疫情對公司的打擊非常大,我們資金鍊出了問題,無法再上課了。”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百弗英語官網截圖

百弗英語主要在線下教授雅思、託福、四六級、成人英語口語等課程,成立時間已經超過10年,號稱“在全國5大省市佈局有35個培訓校區,累計服務學員超過10萬人”,但百弗英語一直以來都是線下一條腿走路,很少有線上的課程。據百弗英語內部知情人士透露,疫情爆發前,公司本來有投資方,但線下機構受疫情影響被迫關停的狀況,讓投資方做出了撤資決定。目前,百弗英語上百名預繳費學員面臨退費無門的境地。

3月16日,兒童體能培訓機構——趣動旅程發佈在其官方公眾號發佈《致全體學員和員工的一封信》表示,公司現金流枯竭,所有的門店均無法開業,何時開業無法預測,目前已經聘請律師,通過破產重整尋求各種可能的機會。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趣動旅程公開信

趣動旅程成立於2015年,主要為2.5歲到12歲兒童提供互動式兒童體適能課程,到2019年6月其在全國的門店達到了49家,這些場館的平均年租金達170、180萬。據其公開信中表示,“公司上半年完全沒有收入,現金流枯竭。體育教育行業本身利潤空間就不大,政策扶持也是杯水車薪。艱難情況下已經有高管和員工選擇離開。走到今天,反思我們在管理運營上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在公司發展良好的時候儲存更多的現金,應該具備更強的風險意識和風控能力,我們在精細化管理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除了以上四家知名機構外,還有一些地方教培機構也被爆出倒閉或欠薪。

2月3日,上海一家在線英語培訓機構Winkey向家長髮布的公告中稱,機構現金流告急,並作出最後託付安排,將學員轉給另一家機構快酷英語。

3月18日,成都泰晤士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被爆出,部分校區拖欠百餘教師的薪資總共達70餘萬,據該公司高層發佈的一封道歉信中顯示,18年下旬-19年底,公司就已出現了虧損,“我們幾個股東賣了房子車子,只是想在2020年用新模式重新出發。然而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措手不及,雪上加霜。”

通過梳理疫情期間“倒下”的教育機構發現,不止是線下機構活不下去,有些在線機構也難以倖免,不禁讓人深思,這些死掉的機構,真的是被疫情打敗了嗎?不盡然,從這些機構的過往“履歷”中,我們看到,就算沒有疫情的影響,這些機構也已經岌岌可危了,有的急躁冒進、野蠻擴張,導致資金鍊斷裂;有的自身營收常年虧損,依靠融資來“續命”;有的單純依靠線下,業務模式單一;有的在管理運營上存在各種問題……也許突如其來的疫情的確給教培機構們帶來了沉重一擊,但事實上,這些死掉的機構早在疫情之前就已隱患重重,他們的“倒下”是必然的,疫情只是個導火索,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裁員、降薪,黑暗仍在繼續

“剩”下來的機構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一份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培訓機構影響”的在線問卷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0%的機構表示存在大的影響,目前機構經營存在部分困難或嚴重困難。

有47%的機構預計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比上年同期將減少50%以上,29%的機構預計將減少30-50%,19%的機構預計減少10%-30%,3%的機構預計減少10%以內,只有1%的機構預計與上年同期持平,1%的機構預計會有增長。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一方面營收下降,另一方面各種運營成本並未相應降低,許多機構都普遍面臨賬上資金不足問題。79%的受訪機構表示賬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8%的機構甚至只能支持半個月以內。有13%的機構能夠支持3-6個月,只有7%的機構能夠支持6個月以上。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為了應對資金短缺問題,不同類型的機構首選策略排名前三位的為“貸款”、“現有股東提供資金”、“減員降薪”。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事實上,自疫情爆發後,已有多家知名教培機構宣佈裁員、降薪,縮緊褲腰帶“過冬”了。

2月13日晚,優勝教育的內部群裡主管發了一份文件,宣佈了短期內緊急員工工資發放規則,在保障員工生活基本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按期發放一定比例的工資,未能及時發放的工資將於今年4月份開始陸續進行補償發放。

2月15日,乂學教育-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表示“下決心要做壞人”,為了活下去,必須瘦身讓公司有2年的資金儲備,他決定公司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緩發並補齊。

3月12日,據媒體報道,在線少兒英語機構DaDa(原噠噠英語)多位員工爆料該公司出現減薪、裁員等情況,涉及銷售、網絡運維等多個部門。有DaDa員工反映,此次減薪屬於強制降薪,多部門員工底薪已從8000元左右下調至3000元。同時,被裁員工僅給予一個月的違約賠償金。

如果說疫情期間短暫的降薪、裁員是為了節省現金流,這也無可厚非,但疫情之後,教培行業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一般來說,春季和秋季是校外培訓機構招生的重要時機,眼下已進入四月,按照多個省市公佈的開學計劃,業內預測校外機構復課在4月中下旬。這意味著,一年的三分之一已經過去了。而教育部剛剛官宣高考延期一個月,有消息稱公立學校開學後,可能會實施週末上課、壓縮暑假的政策來追趕疫情期間落下的進度,緊接著是一年中佔據營收絕對比重的暑假可能也要泡湯了,這對於校外培訓機構整個上半年的招生將是致命打擊。

疫情尾聲,能做些什麼?

在中小機構降薪、裁員的一片蕭條聲中,頭部機構卻上演著另一番景象。流量激增、股價飛漲、開啟春招搶人。

短短的三個月,給教培行業帶來的震盪是顛覆性的,所有玩家都不能獨善其身,疫情之後,教培行業的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一端是新東方、好未來、作業幫、猿輔導等頭部企業,本身體量大,教研和技術底子實力雄厚,再加上充分吸收了疫情期間的流量紅利,資源將會更加向頭部靠攏。而另一端,那些現金流不充裕的中小機構,尤其是線下機構,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教培机构陷裁员、降薪、倒闭潮,谁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那麼,疫情接近尾聲,前路漫漫,誰能留下來,此時的線下機構應該做些什麼?

首先,機構要做的是盡力做好現有學員的留存。不管疫情期間是轉到了線上,還是做社群運營,優化內部組織服務能力,保證老學員不外流,同時提前做好隨時復課的準備,即便在週末和暑假壓縮的情況下,教培機構也要做好抓住餘下時間的計劃和安排。

其次,復課後,對不同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方案。有些機構疫情期間轉為線上課,但線上課對於學生的自律性要求高,課堂的接受度也參差不齊,已經轉線上的機構要做好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承接,沒有轉線上的機構也應該充分發揮線下班課互動性強的優勢,根據不同水平的孩子,結合學生時間的多少,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案和產品。

最後,即便疫情結束,短期內大家對於人群聚集、空間封閉的線下教室的安全問題也尚存疑慮,有條件的機構可以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MO模式,

這裡說的有條件是指自身的體量和教學情況適合OMO模式,盲目地做OMO,必然會引起水土不服,也許結局就如同那些死掉的機構一樣。

疫情結束後,一地雞毛的教培行業必將迎來大洗牌,現實很殘酷,那些野蠻生長、燒錢營銷卻不注重教學效果的機構,還有組織管理混亂、現金流不健康的機構,終會被淘汰,這也是行業走向規範和自淨的必然結果,面對當前教培行業陷入裁員、降薪、倒閉潮,剩下來的機構也無需過度恐慌,先活下來,再用心打磨產品和服務才是正道。

近年來,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入局在線教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不再是過去你教我學的單一業態,科技與教育的關係日益密切,一場教育的變革正呼嘯而來。這也倒逼所有教育機構不應躺在過去的舒適圈中,而應隨時關注市場環境變化,敢於擁抱技術,適時調整招生運營節奏,修煉內功,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打造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夜色之濃,莫過於黎明前的黑暗,也是教培機構最難熬的時刻,倒下的終成過往,留下的要全力以赴,畢竟誰能熬過黎明前的黑暗,誰就有重生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