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耶路撒冷的"野心家"雷蒙德,本該登上國王之位,為何卻拒絕?

中世紀的歷史可以說複雜且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圍繞著宗教之間的戰爭是這個時期的主旋律,甚至影響了今天的歐洲格局。

當時對宗教的維護是戰爭與征服最好的外衣,在耶路撒冷這片土地上,也是由於宗教成為了世界聞名的聖城。

征服耶路撒冷的

在中世紀,有一個人曾經征服過這個地方,可是他卻沒能成為耶路撒冷的國王。這個人叫做雷蒙德,他的全名是雷蒙·德·聖吉爾。他為什麼征服了這片土地卻失去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呢?我們要從漫長中世紀的一場戰爭講起,它是著名的十字軍東征,也許能夠讓人們對雷蒙德失去國王之位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一、雷蒙德擁兵眾多但沒能夠善用,軍事能力不足以成為聖地的守護者

十字軍東征同樣是圍繞著宗教的一場戰爭,由教皇烏爾班二世發起收復曾經被其他宗教所霸佔的土地,讓耶路撒冷這片土地重新迴歸基督教的世界中來。戰爭需要士兵,可是士兵並不是隨時就能夠被召集的,因為當時由騎士集團組成的軍團並非由教皇所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所以即使是教皇也需要一些能夠號召這些士兵的王國貴族之人。在當時已是伯爵之位的雷蒙德自然成為了不二人選,當時和雷蒙德一樣能夠號召眾多騎士兵團的人是極其少數的。

這些被號召的人來自各個社會階層,甚至是貴族也被列為其中,組成了浩浩蕩蕩的十字軍,準備對耶路撒冷這片神聖的土地進行收復。

1.權貴讓雷蒙德成為了十字軍的領袖之一

眾多的士兵總是需要一個能夠進行統一領導的人以至於這些軍團不會像一盤散沙一樣,可是問題來了,有誰能夠充當這樣一個角色呢?答案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成為這支十字軍團真正的領袖,即使是教皇也沒能夠成為領袖。

征服耶路撒冷的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教皇雖然是發動十字軍出擊的人,可是他並沒有親自參與戰爭。那麼十字軍的領袖便是由這些能夠號召他們而來的權貴之人來共同領導,雷蒙德便是其中一人,雷蒙德成為了這支龐大十字軍的領袖之一。

可是擁有兵團並不意味著能夠善用他們,特別是這些作戰經驗不是很充足的王國貴族。後來十字軍征途的坎坷說明軍事才能沒有在這位十字軍領袖身上有過多的體現。而這些領導才能落到了誰身上呢?

2.協調複雜的十字軍需要更加細膩的領導才能

雷蒙德沒有足夠的軍事才能讓整個十字軍萬眾一心,畢竟十字軍是一個複雜的軍團,甚至都不是出自同一個階層,大多數人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可能會有很大的區別。領袖要想獲得這些人的認同難度非常的高,雷蒙德便沒能做到。

可是有一個人他做得比雷德蒙好很多,他也是十字軍的領袖之一,後來也是和雷蒙德共同征服聖地耶路撒冷的人,叫做戈德弗裡。

他能夠和這些十字軍同甘共苦,處於戰爭中的軍團看到一個能和自己共進退的領袖自然會受到鼓舞。

久而久之,戈德弗裡在協調這些軍隊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能夠了解手下的十字軍內心的想法是他作為一個領袖的素養,即使他沒像雷蒙德一樣擁有那麼龐大的兵團,可是細膩的領導才能使得他做到了雷蒙德做不到的事。

征服耶路撒冷的

雷蒙德雖說沒能成為耶路撒冷國王是缺乏了一定的軍事能力,可是重要的也是他沒能贏得騎士軍團的信任,究竟是什麼讓他沒能擁有成為國王的威望呢?

二、野心匹配不上威望,不被十字軍大多集團所信任

雷蒙德是一個充滿野心的人,這樣一個野心家對於征服有著強烈的渴望,這正是他參與十字軍東征一個重要的原因。也許他代表了教皇出征,可是他並沒有真正的臣服於教皇,他不打算將勝利的果實拱手相讓給沒有跟隨他出徵的教皇。

也許這部分對十字軍東征的騎士而言是不謀而合的,他們對教皇也同樣沒有表示過多好感。雖然如此,可是這其中又有一點分別,那就是十字軍團是為了上帝出戰來收復耶路撒冷,而雷蒙德是為了自己而戰的人。這也是後來雷蒙德和十字軍產生了重大分歧的原因,讓十字軍沒有繼續追隨著他走下去。

1.立志不回歐洲與大部分十字軍意願相悖

決心在東方成就一番霸業的雷蒙德參加了第一次十字軍的東征,同時這個展望未來充滿了信心的人甚至立下了從此不會再回到歐洲的誓言,因為他堅信能夠在東征中實現自己的宏圖大業。

可是他從未想過並非所有十字軍的人都和他有著相同的願景,對於他們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收復聖地讓它迴歸基督教的世界,而東征只是他們騎士生涯的一部分,日後還要回到歐洲生活。所以當面對著充滿執念的雷蒙德,跟隨他的騎士軍團感受不到一種凝聚力。

征服耶路撒冷的

也因此在日後雷蒙德在戰爭途中越來越感到吃力,因為失去了十字軍團對他的信任。一個野心龐大的領袖,可是卻失去了沒有與野心匹配的威望。就在他和其他領袖終於共同征服了耶路撒冷時,他沒想到自己將不能夠享有統治這裡的權力。

2.假意“謙讓”不當國王被十字軍乘勢推舉他人

十字軍東征的終點在征服了耶路撒冷後結束了,可是這片聖城到底將交由誰來守候呢?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勝利的果實是由幾個領袖共同享有的,那麼將如何分配這個果實便成為了十字軍團之間的重要任務。

最後只能是通過推舉來決定耶路撒冷的擁有者究竟是誰,一開始推薦的是佛蘭德斯的羅伯特,可是這位領袖因為沒有成為耶路撒冷國王的野心所以婉拒了。

有幸的是雷蒙德也被舉薦了,可是他一開始想像效仿羅伯特假意“謙讓”一下以顯示自己的紳士風度,但是他沒意料到十字軍並沒有配合他的假意,反而轉向了另一位領袖。此時雷蒙德真正地與耶路撒冷國王之位擦肩而過了。但如果雷蒙德一開始沒有展現這種假意的話,他還能夠順利當上的國王的寶座嗎?

三、維持勢力平衡是成為耶路撒冷國王的關鍵,而雷蒙德卻是破壞平衡的一方

雷蒙德沒有想到自己在十字軍團心中並非那個不可替代的人選,本以為會得到底下人們的強烈舉薦,可終究卻事與願違。除了雷蒙德沒有深得整個十字軍的信任之外,他本身的實力與其他領袖相比完全不落下風,據當時的記載,雷蒙德所擁有的騎兵數量是那些貴族領袖之中最多的。

征服耶路撒冷的

換句話說,雷蒙德在軍隊數量方面是有實力成為耶路撒冷國王的,可是他為何就是沒能成為這片土地的守護者呢?也許這和他過於激進的風格沒能夠平衡耶路撒冷眾多勢力之間的交錯有關,而當時的其中一股勢力也和他一直在互相較勁。

1.與同等勢力的十字軍集團互相爭執

當兩股強大的勢力一直處於碰撞的狀態時,想要得到安定是比較困難的。當時這股勢力的引領者博希蒙德及其他領袖在東方羽翼漸豐,雷蒙德在集團間的利益爭奪中日趨不利。所以很多觀念無法達成共識,即使雷蒙德仍擁有強大的兵力,可是他已經沒有左右整個戰爭走向的權力了。

所以在那個時候如果雷蒙德一開始沒有拒絕推舉他成為耶路撒冷國王的舉薦,他也會遭受來自其他集團的反對。處於激進作風的他是無法打破局面的,這個時候耶路撒冷更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平衡這兩方勢力的人,能夠讓眾多的十字軍都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2.中立得以平衡聖地的安穩,引領者後來成為了耶路撒冷的第一任國王

這個成為平衡兩方勢力的人後來成為第一任耶路撒冷國王,他就是戈德弗裡。他是最適合成為破除兩方勢力糾纏局面的人,因為他屬於中立的第三方,不牽涉到兩方勢力之間的利益。這片大家共同征服的領土需要一個互相取得平衡的結果。

征服耶路撒冷的

中立的第三方能夠讓眾多十字軍團覺得沒有太大的威脅,畢竟人們不希望辛苦打下的土地又在爭奪之中損傷慘重而重新落入敵人之手。

雷蒙德的紳士風度在這種關於十字軍生存危機的問題面前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戰後的安穩畢竟還是人們共同的心願。而沒能成為耶路撒冷的國王就是雷蒙德為他過大的野心所付出的代價了。

四、結語

雷蒙德最終還是堅守了誓言沒有返回歐洲,在回程持續的征戰中成為了的黎波里伯國的奠基人。十字軍東征之中他也作為了重要的角色讓耶路撒冷能夠被收復,只是一切沒能夠總是盡如人意。

在那個戰爭不斷的中世紀時期,能夠為自己的信念認真付出過也讓雷蒙德的一生充滿了不凡,留給他的精神財富可能比他所失去的要更加珍貴吧。

參考文獻

《為基督教而戰:聖戰與十字軍東征》

《亞美尼亞與十字軍東征》

《耶路撒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