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我在区人大供职时,因下乡经常去韦杜和少陵原一带,常有文友提及东兆余村的左军长,夸他是难得的领军人物,为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防疫宅家期间,我翻阅了1999年版的《长安县志》,在第三十一编(人物)第一章第二节的“名人传”中,有关于左协中的介绍:左协中(1889——1960)又名左世允,长安县东兆余村人。

按说在韦曲街道出了个军长,那可真是不足为奇,因为这里是相府之地,人才辈出的地方。东兆余村是五代后周太子太师皇甫玄的故里,不过那只是千年以前的记忆了,或许已被当地老百姓淡忘了。这左协中将军的爱国事迹,至今当地人仍津津乐道。

1889年出生的的左军长,少年时在银匠炉学艺谋生,后来相继进入西安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求学。结业后加入榆林井岳秀部,由连长、营长累升至军长。民国15年(1926)任陕北第五混成旅旅长兼中部、宜川、铜川、耀县四县警备司令,驻防铜川。当时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形势危急之秋,左协中主动与驻守西安的扬虎城将军取得联系,以其部牵制刘镇华,阻碍了刘镇华佔领西安的阴谋。

抗日战争暴发后,左协中任国民党第六骑兵师师长兼伊克昭盟游击纵队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与日寇作战,两次粉碎日寇渡黄河、佔榆林的企图,确保了榆林、延安的安全。为了支持八路军抗日,左协中在绥蒙地区的沙骨朵,赠送给八路军电台四部。派船运谷米、食盐等物资,接济山西保德县驻防的八路军许光达部。

在抗日战争中,左协中率领官兵与日冦浴血奋战60多次,致使日寇妄图突破陕北防线的野心告以失败,侵略我大西北的美梦破灭。他真是为保卫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演奏了一曲曲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国共两党合作战歌。

他与故乡有着生兹、长兹的养育之恩,有难忘的情结。1948年5月,他以爱心回报故里,筹资建成东兆余小学,故乡百始至今仍赞不绝口,还为他捐资兴学树立了纪念碑。

1949年6月1日,时任国民党二十二军军长兼陕北警备司令的左协中,放眼全国,审时度势,果断在榆林率部起义,接受了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7月1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左协中将军发了贺电。后来在部队粮饷困难的情况下,左协中慷慨解襄捐献了多年积蓄的一部分黄金,供部队购买军粮,维持部队生活。

1949年9月,左协中应邀赴京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出席了开国大典。1950年10月8日,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这时的左协中,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将自己正在读书的儿子左鸿谋,女儿左励勤送到朝鲜战场。他的这一爱国壮举对于西安地区抗美援朝动员工作起了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群众日报》登载专题报道,表扬了他热爱祖国抗美援朝的赤胆忠心。

1950年后,他历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政府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60年他在出席西安市人代会期间,因平日操劳过度,致使高血压病突发,不幸病逝,走完了他72岁的人生里程。

左协中将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生。东兆余村乡亲因有左将军而骄傲、自豪。他病故后,乡亲们把他遗体接回东兆余村安葬,让他的英灵永远泽被故乡的热土。

东兆余村是一块人才辈出的热土。庚子宅居期间,我记下这块热土上的赤子——左协中将军。

——庚子春月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作者简介:窦文彬,1947年生于长安区斗门街道,曾任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工委主任,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文史研究员。著有诗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丰镐探宝》《爱我长安》《寻访昆明池》等。

《国共合作的楷模——记长安韦曲东兆余村的爱国将领左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