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编织美丽的文学之梦

文字于我,如美丽的七彩花,鲜艳多姿,妩媚妖娆,一本本书籍一篇篇文字,编织着我美丽的文学之梦。

学生时代,对文字就是发自肺腑的热爱。但生于乡野,长于村落,家境贫寒,父母没什么文化,每天,除了上学,就是翻晒稻谷、喂猪伺鸡、薅草点豆,接触的书籍除了课本,就是寥寥无几的小人书。但稍有间隙,会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世界”,一本小书,一张小板凳,一抹温暖的阳光,给童年增添了无穷的温馨和甜蜜。

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怀揣着梦想,走出师范学校的大门,来到了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乡间小路两旁婆娑的绿树,伴随我忙碌的生活。备课、批作业、家访,也很少读书写字,但只要有机会,看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内心仍充满了无法言表的欣喜。

真正改变,是从那一年,2005年。

想起那段日子,心里就充满了浓浓的温暖与深深的感激。

那时候,有时,我正在办公室忙碌,有一个人会匆匆忙忙又面带微笑地走来,一边递给我书,一边说:“抽时间看看这本书,对工作会有帮助的。”有时,下课后,我返回办公室,会看到桌上放着一本书,打开,看到上面有很多标记,我知道,这是他已经读过并推荐给我读的。于是,我抽时间挤时间拜读这些书目,因为我担心:如果不读,回头他问起来,我该怎么回答呢?事实也如我所料,他总会随时随地地询问我的读书情况,询问我有没有拿起笔,及时写下心得。压力之下,我又读书,又练笔。

也是在那时候,学校组织了读书沙龙活动,彼时,主要做法是:全校教师同学一本书。由学校统一购买、下发;教师平时自学,摘抄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以论坛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读书论坛活动,让每一名教师都走上讲台,结合所学书籍,发表看法。这样的学习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又没有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得到了老师的拥戴。可以说,读书沙龙活动,就好像实惠的“美餐”,为教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之需;又像一道道“大菜”,充实着教师的头脑;还像一个个“知识炖锅”,教师们的智慧在激荡、提升;更如一盆盆心灵鸡汤,滋养着教师的心灵。而引领这个活动,经常送我书、督促我读书的就是我们学校的领导。

也是在那时候,深受学校“读书热潮”的影响,我开始关注上高中的女儿的每一篇作文,受学校读书沙龙博客的影响,我也在搜狐上开通了博客。我想用这种形式记录一下我和女儿的读书生活。

博客建起来了,有时间总要浏览一下,一来二去,认识了很多博友,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当看到很多博友的文字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时,我的心里也蠢蠢欲动!

心动不如行动。我很快行动起来,时间一长,连自己都感到吃惊,我越来越喜爱文字。每天不读几页书,不看看博客,不写几句话,生活似乎都变得索然无味。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书与我为伴,与我为友,与我为师。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刘彭芝的《人生为一件大事来》……这些教育专著,让我与大师对话,与专家互动、与专家交流,让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无声的指导;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尹建莉的《好老师胜过好妈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些书籍,既是我工作上的老师,又给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好家长的锦囊;斯宾塞的《礼物》、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路遥的《人生》……,激起了我对人生的再思考,深刻理解了人活着,要把握现在,向过去学习,更要着眼于未来……

女儿三年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她没有这方面的爱好,上大学后,很少练笔。于是,我引领学生们读书交流,练笔投稿,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的文字变成铅字,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的文字发表在《北京日报》、《作文导报》、《北京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等报纸杂志,高兴的同时,让我和孩子们越来越爱读书,爱练笔,爱思考。从建博客到现在,已经整整13年了,从2008年投稿至今,也已8年了,这些年间,我、我的女儿、我的学生的文字已经有200多篇次像花一样绽放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如今,又有了“今日头条”这样好的平台,为我们这些“百姓写手”提供了学习展示的舞台。

每天,读几页自己喜欢的书籍,写几行散淡的文字,记录一下平凡的生活,我的心里越来越纯净,工作越来越有干劲,日子越来越充实,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文字,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徜徉在文字世界,遨游飞翔;文字,编织着我的文学之梦。


文字 编织美丽的文学之梦


文字 编织美丽的文学之梦


文字 编织美丽的文学之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