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駿的愚蠢 人太聰明就是愚蠢了

智謀的運用,講究的是恰到好處和適可而止,在特定時期,不用智謀也是智謀之一。人們若是一味玩弄聰明,片面追求極致,其結果勢必會作繭自縛,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沉重的代價。智謀最忌濫施和張揚,如果一個人處處工於心計和不加掩飾,便會令人側目,嚴加防範,其智謀的出奇性和有效性也就

大打折扣了。弄巧成拙,反受其害的事最易由此產生,實則有造初衷。

晉武帝時,楊駿以國丈的身份把持朝政,聲勢顯赫。

楊駿為人奸詐,凡事營私,為了永保權勢,他上臺伊始便拉幫結夥,排擠和

打擊不屈從於他的人。他為此還得意地對他的兩個弟弟楊珧、楊濟說

“古時智者謀事在先,我們兄弟要權位永固,豈能無所作為?趁皇上寵信

我們,任用自己人是最要緊的。若是滿朝文武皆為我黨,我們還用怕什麼風吹

草動嗎?”

楊駿的愚蠢 人太聰明就是愚蠢了


楊珧、楊濟頗有見識,他們對哥哥的做法不以為然,楊珧憂心地說:

“兄長處心積慮,未免有些過頭了。兄長的智謀雖是高妙,然人人得見,路人

皆知,當大違智謀的本意。現在兄長如不另取他法,只怕招人怨恨,於事無補啊!”

楊濟在旁亦道

人心向背,絕不是智計所能賺取的。兄長若能禮賢下士,赤誠待人,自會有

其奇效,否則只會自討其辱

楊駿剛愎自用,對兄弟的勸諫嗤之以鼻。晉武帝病重時,他更加緊了排斥

己的步伐,一些有威望的大臣都被他撤換了,而大批親信被楊駿安插進朝廷。楊駿的做法惹來眾怒,被罷斥的大臣紛紛彈劾楊駿。晉武帝病情略有好轉,

知道這件事後十分震怒,當面斥責了楊駿,又詔命汝南王亮和楊駿共同輔政,以

分楊駿之權。

楊駿十分害怕,急找來親信商議對策。他驚慌地說

“這是個凶兆,誰知皇上明天又會怎麼樣對付我呢?”

他的親信中有人便說:

“一不做,二不休,大人若能將詔書壓下,就無人知曉此事了。皇上危在旦

夕,只要渡過眼前難關,大人還有什麼可怕的?”

楊駿於是從中書省把詔書借出,藏匿起來,拒不交還。晉武帝兩天後病又

加重,此事便無人敢追究了。晉武帝不久即死,楊駿僥倖保住了富貴。

經過此事,楊駿得意忘形,更不把繼位的惠帝和眾大臣放在眼裡。他日夜

盤算如何整治他人,往往心血來潮便違反常制,大樹親黨。楊珧、楊濟這時又勸

阻他說

楊駿的愚蠢 人太聰明就是愚蠢了


“兄長唯恐算計不到,豈不知這才是最大的失策啊。兄長擔負國家大任,當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怎可一味徇私枉法呢?一個人的智力終是有限的,你這樣

對待天下人,天下人自會這樣對待你,如此,兄長焉有勝算?”

楊駿十分討厭弟弟的言詞,他怒氣衝衝地對他們說

“身處顯位,焉能無智無計?我只怕智謀不多,又何談當止呢?別人算計於

我,難道我也要坐以待斃?”

楊駿自知眾望難孚,於是想出大開封賞這一招來,以便討好眾人,收買人

心。馮翊太守孫楚和楊駿私交甚密,他誠懇地對此表示了異議,他說:

“你的這個方法初衷是好,可若實行起來就是自招禍端了。你以外戚的身

份握權輔主,自該謙遜待人,以釋人疑,怎能擅作封賞,有違禮儀呢?你不和皇

族宗親協理國事,任人唯親,已遭天下人非議,再這樣任性而為,恐不是什麼好事了。事了

楊駿自以為得計,堅持施行封賞,結果有功受封者不感其恩,無功受封者難

服眾心,沒有受封者更是對他增加了怨恨。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因對楊駿不滿,

便向賈后誣告楊駿要篡奪皇位。賈后早有干預政事之心,藉此就和汝南王亮、

楚王瑋勾結一處,發動了兵變。楊駿逃到馬棚裡被人殺死,他的黨羽也被誅殺,死了幾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