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最新一期《奇葩說》有個關於婚姻的辯題:戀愛多年,我卻恐婚,面前有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嗎

有些網友說:

看了奇葩說最新一期,主題關於“恐婚”,我現在不僅恐婚,連戀愛都恐。

根本沒從父母的婚姻中看到幸福,所以才恐婚。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也有人說:婚姻是個人問題,想解決恐婚不如先解決引起恐懼的問題。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別人沒辦法幫你走完這一生,堅持自己的想法,開心就好。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父母給了我傳宗接代大壓力,結婚根本不是我自己的事,而是整個家族的事。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恐的不是婚,而是親戚朋友的眼光,輿論的壓力,是對未知的恐懼。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辯題最後誰贏了並不重要,辯題爭論背後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敢結婚了?

正如KC所說:不敢和不想從來都不是劃等號的。

不敢結婚不代表我們不想結婚,而結了婚又要面對很多不可預見的問題。

而現代人恐婚的原因無非有幾種:

1.結了婚沒了自由

我們都是從被父母寵愛的孩子一路走來,遇到另外一個寵你的人,到了一定年齡突然就要結婚,變成屬於你們兩個人的家庭。

不僅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而且不能隨心所欲喝到半夜不回家,K到凌晨再睡覺,因為有人管著

或許有人會說:有人管著多幸福了。

但父母管,你不聽,頂多回去就是一頓臭罵,醒來之後還得給你做一碗醒酒湯喝。

愛人管你不聽,回去就是血雨腥風。

怕愛人生氣,怕自己為此失去外面精彩的世界,所以寧願不婚或者晚婚。

2.生活壓力大,害怕柴米油鹽

結婚前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結婚後面對的是兩個人,甚至是七八個人。

男的被賦予了好好賺錢照顧全家的責任,女的被賦予了好好做飯照顧全家溫飽的義務。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3.害怕生孩子後的一地雞毛

婚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父母的催生。

早點生對身體好,容易恢復。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有你弟了。

跟你一樣大的發小老二都上幼兒園了。

趁我們現在身體還硬朗,還能幫你帶孩子。

可是我明明還沒享受過二人世界,還沒感受我們兩個人的婚後生活到底是否和諧。

害怕,絕望,焦慮在婚後生活中也許會此起彼伏,這才是恐婚的人真正怕的。

尤其女人,生了孩子,職場壓力接踵而至,要麼辭職當起家庭主婦,要麼產假過完被人頂替。

面對尿不溼和鍋碗瓢盆,早就想不起上一次通宵達旦追劇是什麼時候了。

可即便如此,面對喜歡的人,還是抑制不住想要和你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想法,只是真正要結婚時,不是不想,只是腦海裡這些念頭壓制住了衝動。

婚姻是自己的,別人代替不了自己生活

前段時間江蘇一位女子因為30歲沒嫁出去,遭到母親多次毒打。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不僅打還氣勢囂張的說:“我打的是我女兒,我怎麼沒打別人呢?”

就因為30歲沒嫁出去,就因為沒混出啥名堂,就要受到歧視嗎,甚至親媽也看不下去?

就像李誕說的:害怕結婚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不結婚會被親戚催,被朋友催,說眼光高。

不結婚會被別人懷疑是身體原因還是性取向原因。

不結婚會被人當做異類,一定是自身有問題,才會沒人和你結婚。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想嫁給愛情,因為不想將就,所以不著急結婚,這錯了嗎?

可是結婚到底是自己的事,七大姑八大姨無法代替我們生活,跟你走下去的還是你選擇的那個人,所以當然是自己慎重選擇。

婚姻是一場賭注,當然需要多重考慮

我們老家有太多被家人催著相親結婚,見一次兩次就定下親事,商議結婚。

小麗就是這樣,到了20歲,門檻都快被媒人踩破了,和媒人介紹的男孩見了兩次,雙方家長就商議結婚。結了婚才發現對方並不是像媒人說的那樣知書達理,謙謙君子,而是好吃懶做,不務正業。

無奈婚後沒多久就懷孕了,生下孩子後嫌壓力大,整天酗酒,對小麗和孩子不管不問。

結了婚就會發現,差不多的婚姻,一定會差很多,湊合的結婚對象,一定也湊合不下去。

婚姻的本質,其實是一場賭注,如果潦草下注,註定會慘敗離場。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婚不婚不重要,愛不愛才重要

曾經有個調查顯示:

中國不婚族群體在85前比佔不足10%,而在85後和95後的佔比分別為13%和18%。

據民政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單身青年男女人數超過2億。

這就意味著,在當今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晚婚甚至是不婚。

這是否就代表他們對婚姻真正失望了呢?

並不是。

選擇和一個人攜手走完一生,是一項特別重要的決定。那些說著不結婚的人,其實不是覺得結婚不重要,而是覺得太重要。

因為太重要,所以不能湊合,不能將就,不能隨波逐流,而是要堅定,要相信,要等待。

結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林夕曾說過一段話:

很多人結婚,只是為了找個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人,而不是能夠一起分享看電影心得的人。

如果只是為了找個伴,我不願結婚,我自己一個人都能夠去看電影。

婚姻應該是靈魂碰撞的火花,而不是無聊時的相互依偎。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好的婚姻一定是相互扶持,靈魂之間的相互交流,一定會讓彼此變成更好的那個自己。

就像陶虹老師說的: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之所以恐婚是因為,你認為的婚姻就是那個樣子,你認為必須要符合那個標準,標準不是不可改變的,你可以和你的那一位創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標準,關鍵是看兩個人怎麼去交流,去協作。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傲骨賢妻》中說:“婚姻最大的魅力,其實是在於,讓人探索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究竟能達成多麼深度的連接。”

在有營養的婚姻中,最堅韌的紐帶並非愛情,而是兼容和諧的精神世界。


李誕: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人結婚才是病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能滋養靈魂,並願意彼此毫無顧慮的攜手走下去的那個人。

那樣,我們又有什麼可恐懼的呢?

我們只會說:爸媽,你看,這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