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在品种选用时,是选高产品种还是稳产品种?答案出乎意料

引言:玉米是农业生产中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现阶段大家谈论得最多的种植作物之一,可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家可能都没有注意到,所以大家分享、讨论得也不多,今天我就来重点谈谈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农民朋友和技术推广人员的重视,让我们的玉米产量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农村有不少的农民朋友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农作物的高产品种肯定能高产、稳产品种肯定没有高产品种好。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的答案:不一定。

就比如在玉米的选种上,究竟是应该选用高产品种好呢还是选用稳产品种好?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难题,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谁都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讲出一大堆道理出来,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为了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还是先和大家分享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吧!

玉米种植在品种选用时,是选高产品种还是稳产品种?答案出乎意料

例子一:

几年前,我们这里有一个土地承包大户叫李长林,租赁了60多亩耕地专门种植玉米,在品种的选择上,他也是非常的谨慎。我们本地有一个种子经销商,向李长林推荐了一种高产玉米品种,按照经销商的说法,这种品种产量高,亩产可达1200斤,如果管理得好,实际产量可能还会更好,而且这种品种是经过了科研人员多次的试验和很多农户实际验证了的,效果很稳定。李长林听信了经销商的话,60多亩土地全都用上了这种高产品种,但是到了收获季节,老李一测算,实际产量仅仅才750斤/亩左右,与心里的预想目标差了好长一截。

例子二:

我亲爱的岳父大人,他也算得上是一个老牛筋式的人物了,只要是他看准的事情,就是用十匹马也拉不回来。前年春天,不知他受了什么人的蛊惑,也相信起高产品种来,就放弃了一直使用自留种的习惯,到临近的乡镇去窜购了高产玉米品种,然而结果却让他很受伤,辛辛苦苦耕耘了一季,收获的产量明显比往年低了很多,气得我家岳父大人差点把风簸

(注:用于分离、挑拣粮食中的谷糠等杂质的农用工具)都砸坏了,还无端的牺牲了很多的老白干(注:一种农村自酿的白酒)。

玉米种植在品种选用时,是选高产品种还是稳产品种?答案出乎意料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高产品种不高产呢?难道是品种具有质量问题?其实我当年就对上述两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关注,并详细进行了分析和了解。我发现他们所用的品种质量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他们两个人当年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情况,那就是都正好在玉米的授粉期出现了连续的高温天气。

造成玉米高产品种不高产的原因似乎被我找到了,原来就是因为连续的高温,导致了大量的玉米在授粉期出现花粉败育的问题,使得玉米在后期的生长发育中产生了严重的秃尖现象,玉米的总体产量自然就降低了很多;而使用稳产型品种的农户,在这期间刚好避开了连续高温对授粉的不良影响,所以反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种植效果。

我曾经把这个分析结论与本地的农技推广部门的同志进行了探讨,他们也非常赞成我的这个推论,认为气候对品种的影响确实是非常的巨大。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在选择玉米品种时,究竟该选择高产玉米品种还是稳产玉米品种呢?

玉米种植在品种选用时,是选高产品种还是稳产品种?答案出乎意料

我给大家的参考推荐意见就是:

高产品种是经过了科研人员的科学试验,并经过了部分地区种植实践检验了的成熟品种,在正常的气候状态下,是值得信赖的品种。但是近年因种种原因导致气候变化多端、气温反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对高产品种的正常生长发育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考验;而稳产品种却能在这种气候状态下发挥出较为稳定的表现,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农民朋友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稳产玉米品种相对靠谱一些。

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玉米的稳产品种是农民朋友们经过多年实践种植验证的品种,对其生长特性非常的了解,能够按照不同的气候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变相的提高了稳产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也就是提高了稳产品种的适应性;而高产品种往往都是一些新品种,农民对其了解不多,遇到正常天气也许还能高产,但是一旦遇到异常气象,农民朋友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异常气候对高产玉米品种进行伤害,高产品种自然就无法高产了。

玉米种植在品种选用时,是选高产品种还是稳产品种?答案出乎意料

结语:

玉米种植虽然极其普通,但是如何选种却是一个难点。现在农业生产上总有不少人在无休止的渴望高产、想尽办法去高产,市场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打着“高产”噱头的玉米品种,但是我认为作为农村人的农业种植活动,更多的还是“望天吃饭”,所以,我认为在玉米种植的选种上,还是应该以稳产品种为主要的选择。

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