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导语:儒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春秋时孔子创办私学,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到汉武帝时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此之后,孔子更受后世统治者所尊崇,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历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时,也惠及孔子的后代。孔府,也称为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嫡系子孙居住的宅院。关于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最早记载是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到宋朝时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到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金、元、明、清也代代沿袭。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其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也有人称之其为"天下第一人家"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衍圣公府

一、衍圣公的日常生活

封建统治者赐予孔家嫡长子的世袭称号为衍圣公,从宋至和二年开始,历经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将衍圣公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政治生活

(1)祭祀孔子

衍圣公虽然是朝廷的正一品官员,但他毕竟是专主孔子祀事的封号,所以他的第一职责便是祭祀孔子。每年祭祀孔子的次数,大大小小的多达50多次。这些祭祀孔子的祭礼仪式,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孔庙祭孔,另一种为孔林祭孔。

孔庙祭孔又可分为两种,家祭和国祭。孔庙祭孔每年有5次大祭,分别是"四大丁"和孔子诞辰日。"四大丁"指的是夏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中间的月份(二、五、八、十一)这四个月份上旬的丁日(丁日是按照天干地支来推算的)。而每年的"四大丁"祭和"四中丁"祭以及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祭祀都属于家祭。而孔子诞辰日的祭祀又称"圣诞节",这日既举行家祭也举行国祭。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子孙墓葬地,主祭官在每年的清明和寒食节以及夏历的十月初一两次太牢大祭孔子墓。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庙祭祀

(2)管理孔氏族人

既然孔子之后有衍圣公,那肯定还有其他孔氏族人,所以衍圣公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管理孔氏族人。随着孔氏家族的壮大,族众越来越多,违法乱纪的现象常有发生。

为了有效的管理孔氏族人,衍圣公设立了一套家法机构,上有族长,下有户头、户举,这些共同组成了孔府的管理机构——族长衙门。衍圣公和族长一起管理孔氏族人。

修订家谱,制定族规是衍圣公管理孔氏族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孔氏家谱本来只收录世袭奉祀的长子长孙一支,到了北宋时期开始将孔氏支庶族人一并收入。另外,孔氏后裔还能享受历代王朝给予的免除差徭的优待,在曲阜的的孔氏族人享受轻粮的待遇,但这些只有真正的孔子后裔才能享受,而这种真正的孔子后裔的认定必须要通过衍圣公,从而提高了衍圣公在管理孔氏族人的地位。全国孔氏族人的纠纷也都由衍圣公出面干预协调管理,衍圣公是孔氏族人的保护人。

(3)保举孔府属官

除此之外,衍圣公还负责保举孔府内的众多职官。有百户官,掌管孔府的祭祀以及各种洒扫以及守卫属于孔府的"武备";以及有掌管书籍和礼生的典籍一员、掌管碑刻和乐舞生的司乐一员和掌管祭田和祭品的管勾一员。由此具备了"礼"、"乐"、"兵"、"农"四科。孔府内职官由朝廷任命,但是这些官职人选都是由衍圣公来举荐给朝廷,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孔府和孔氏家族的地位。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林

2、精神和娱乐生活

(1)接待宾客

曲阜是孔子的诞生地也是孔子后裔的居住地 ,每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到访。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到孔庙朝拜一下是很光荣的事情。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后裔子孙们也很好地遵循了祖训,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总是乐于接待、热情款待。孔府的待客之情可从宴席体现出来。到今天游人去曲阜必吃的就是孔府菜。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府菜

(2)听戏

从孔府档案中保存的第七十五代和七十六代衍圣公的日记中,可以频繁地看到"听戏"的字眼。孔府从明代晚期开始就有了戏班子,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了大发展。孔府戏班的发展时间和我国戏曲的发展相吻合。孔府有专门的戏班子,还有专门来管理的人,被称为"管班头",是孔府的"户人"。有些戏子来到曲阜后就在曲阜定居,死后也留在曲阜,孔府为了安置这些外来的戏子,特地画出义地以供埋葬,这些墓地称为"戏子林"。在历代衍圣公中有不少票友或是喜欢听戏唱戏的,尤其在最后这三位衍圣公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3)琴棋书画,吟诗对唱

孔老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的祖训,所以衍圣公在读书之余,不忘通过琴棋书画来陶冶情操,尽显文人气质。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琴棋书画

二、孔府的衰落

1、争权夺利以及子嗣单薄

衍圣公作为孔府的掌门人,他掌握着众多的权利和财产,在孔氏家族中有着绝对的权利与地位,他的更替更是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稳定。衍圣公的更替倍受世人的关注。根据史料,自清朝以来,每任衍圣公袭爵的年岁越来越小,

十三位衍圣公中有七位袭爵在十五岁以下,属于少年衍圣公。再加上衍圣公与众多的权利与财产有关,所以很多人对衍圣公的继承虎视眈眈。

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德成的出生可是备受关注,孔德成是遗腹子,在孔德成出生的前一年,孔令贻就已经去世。在孔令贻去世之前,因为孔令贻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心急的孔氏族人已经开始张罗找出与孔令贻血缘最近的人来继承爵位了,所以孔令贻在北京病重时就担心着家里的情况,给大总统的遗呈中尽量交代好后世,并告诉大总统,"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

为了证实王氏是否真的怀孕,内务部要求给予证明,在孔府族长孔兴怀、孔府本家孔祥棣、孔令誉,以及中国医生刘金佩、德国医生卢德福等的共同证明下才确信王氏确已怀孕。为了保证孩子的顺利降生,中间不发生差池,孔府对王氏的饮食起居做了周密的安排,有专门的厨房和仆人伺候,别的食物一概不吃。孔德成的出生引发众多关注,为了防止被掉包,北洋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方人士代表组成的"监产委员会",同时派军队来守卫产房,井派一位将军在孔府坐镇。另外为了迎接小公爷的诞生,孔府将所有的大门全部打开,包括只有在皇帝来时才能打开的崇光门。

而孔德成的出生也使整个曲阜城沸腾了,纷纷燃放炮竹以示庆祝和高兴。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右为最后一位衍圣公

(2)传统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

最后一任衍圣公的教育还是比较传统,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与时俱进。第一,特别注重书法,讲究书法的造诣,还专门请了书法老师,让子弟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书法。第二,注重诗文,也由专门聘请的诗文老师来指导。在这种重视下,很多衍圣公在诗文方面的造诣颇深,留下不少的诗集作品。

第三,与传统的家学一样,都重视"四书"、"五经"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背诵,甚至"一篇文章不仅要顺着背,还要倒着背",这种学习方式给衍圣公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但是家中没有父亲或者男性长辈的教导,也不与外面怎么往来,难免造成孩子的思想与眼界的局限。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子第十七世孙孔融让梨

(3)孔府的保守

孔府的内宅是个禁地,外边的人不能进去,里面的人不能随便出来。除此之外,孔府偏居在曲阜,常年享受着朝廷给的优渥,对于时局的反映只与自身利益有关,不可避免的做了墙头草。孔府的见风使舵让之在封建社会即使是不同朝代也延续着优待,但是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这种方法失效了。

对于历代统治者的祝贺,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孔子后裔和孔府孔庙都是依赖于历代统治者的优待发展起来的,为了生存,保持圣府的地位,衍圣公的这些做法无可厚非,可是仅仅是为了赢得统治者的支持,只是一味地去攀附统治者,对于时局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在瞬息万变的清末时期,这些做法就有些落后了,对于维系孔府的统治也没有多少好处可言,相反,这样做会使得孔府固步自封,日益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加速它的衰落。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府内宅

(4)管理不善

衍圣公对于土地的管理不善。土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减少,但是祭祀所花费的钱财却没有少,给佃农的负担日益加重。

管理孔氏族人是衍圣公的重要职责之一。虽有衍圣公的管理,但是很多孔氏族人却依然不规范自己的行为,胡作非为。衍圣公用人不当,又有失察之责。

衍圣公可推荐孔府属官,但是孔府也存在着捐纳官员的情况,虽解决了一时的财务危机,但是使其官场变成了市场,长此以往也会产生一些弊端。这些赎买官职的人不惜花重金买官职的目的就是希望从这些官职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于是卖官职的钱越多,就意味着之后当官的人越腐败,从百姓身上搜刮地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加艰难,进而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一方面影响了孔府的地租收入,另一方面也直接威胁了孔府的统治和稳定。

孔府铺张浪费的生活。孔府的支出主要是招待客人以及祭祀,孔府在接待客人方面的大排场也是花费巨大。孔府还有各种红白事的招待活动。在孔府繁盛时期,孔府有雄厚的财力做支撑,无论怎样铺张浪费也还说得过去。但是至少从光绪年间开始,孔府已经开始出现财政拮据的状况下还要这样大肆的铺张浪费就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时光流转,世事易变,从衍圣公的日常看孔府的衰落

孔府过年礼俗

结语: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权统治的工具,儒家文化也深深地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血脉之中。而孔府也随着封建王朝的时代的落幕而衰落了。不可避免封建王朝的倒台是加速孔府衰落的重要原因,而孔府本身的一味保守封建,固步自封,坐井观天,没有与时俱进,无疑是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的。孔氏家族争权夺利和子嗣不丰,孔家掌权人衍圣公的培养教育过于死板以及孔府的管理不善更是加速了孔府的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