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也指时间距离远的朋友,所以一些文章能流传千古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要怕没有人知道你懂你,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人在远方,这个远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也可能是时间距离的远。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才大大的抬头。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非常赞扬孔子,这个时间隔得有多远!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这样就完全明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了。

像孔子这样中国文化的开创者还有很多,他们的言论思想被记录成书,以待后人的发现和传承。比如《论语》、《道德经》、《墨子》。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时,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以后一次次读这本书时,每次都觉得又和老朋友重逢了。


“有朋自远方来”也指时间距离远的朋友,所以一些文章能流传千古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写的非常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让很多生在异乡的人对故乡产生思念之情。李白当时创作完这首诗,不知道有没有想把这首诗流传千古的想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情感是真实的,他可能也能想到有很多异乡人有同样的情感。

有个43岁的美国人,他的名字叫戴岭,痴迷老子的《道德经》,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几年前从美国波士顿来到中国,在青岛的山上做起了隐士。戴岭用了10年的时间把《道德经》通过自己的理解翻译成英文,下一步计划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英文。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美国,是戴岭的理想。像这个外国朋友,自然和老子成为朋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创者也是朋友,这不仅是时间上的距离,也是空间上的距离,这种情况还有很多。


“有朋自远方来”也指时间距离远的朋友,所以一些文章能流传千古


王阳明的心学在日本很流行,王阳明有一本著作叫《传习录》,当今很多日本人会看这本书,在地铁上都会有日本人看这本书,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时间上的距离加上空间上的距离。不仅如此,一些日本友人还会专程到王阳明生活过的地方进行朝拜,对这个“朋友”可谓亲密有加。

作者木心说:读书如交友。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看一本书,就是在与一个人对话。曾国藩读罢《了凡四训》后,豁然惊醒。拍桌而喊:“了凡,吾师。”,便将自己的名号改为“涤生”。从此奋然振作,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数学家巴罗说:读书的乐趣,就在于能结交好多比我们高明的人,指引我们走向广阔的人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结交一位良师。


“有朋自远方来”也指时间距离远的朋友,所以一些文章能流传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