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感其恩義,抗命放行

《三國演義》有一段曹操敗走華容的故事情節,關羽感其恩義,不忍殺害曹操,抗命放行。

三國演義: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感其恩義,抗命放行

有的網友就問了,諸葛亮明知道關羽忠厚仁義,為什麼還派他前去。縱觀整個三國,好像一切都在諸葛亮的掌控當中。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孔明就分析天下的形勢。雖然孔明隱居鄉村,但是卻明瞭天下風雲。隆中對時,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目標,即是劉備可以與曹操、孫權共分天下。也就是這個原因,孔明雖然想消滅曹操,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曹操若死了,北方必定大亂。孫權若乘機北上,不是盡收漁利嗎?

三國演義: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感其恩義,抗命放行

倘若派去的不是關羽,而是趙雲或者是張飛。那將是另外一種場面,因為趙雲和張飛執行軍師的命令,所以曹操及下屬死於非命。然後天下又將陷入混戰狀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諸葛亮知道關羽必然放走曹操,授權時故意言辭相激。言語之間透露出關羽會念舊情,完不成任務。關羽乃一代忠將,怎麼受得了這個?當即立下了軍令狀,倘若放走曹操,願受軍法處置。

三國演義: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感其恩義,抗命放行

可是說歸說,關羽還是扛不住曹操的軟言相求。曹操道:關將軍別來無恙?難道要殺吾?昔日關將軍過五關斬六將時,是吾沿途傳達不要追趕。聽到這些,關羽確實動了心。當兒子關平提醒有軍令狀時,關羽實在為難。考慮再三,還是放走了曹操。有的時候,還是書上說的精彩。原文中,說諸葛亮夜觀天象,知道曹操命不該絕,就讓這個人情讓關羽做了。用劉備的一句話,這真是一個天大的人情!

三國演義: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感其恩義,抗命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