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知科學,未來大有可為

食品感知(Sensory Perception)科學是未來食品研究的重要研究領域。食品風味的最基本組成是甜、鹹、苦、酸、鮮。味覺與想象力和情感相關,味覺是特有的感官,不同於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有共同性的感官。追求食物(渴望、愉悅、釋放、滿足)的動力對持續掌控生活與積極性更加強而有力。因此,食品感知科學與未來食品對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關。

基於食品的感知科學研究需要重視的研究包括以下6個方面:1)研究食品的感官特性和消費者的感覺;2)探究感官交互作用和味覺多元性;3)解析大腦處理化學和物理刺激過程,從而實現感官模擬;4)理解感官的個體差異;5)多學科交叉進行消費者行為分析;6)評估感官/消費者的方法學。

目前,食品感知科學在基礎研究領域獲得了眾多突破性進展。其中,2019年《Cell》報道了酸味受體的鑑定結果,同時確定了酸、甜、苦、鹹、鮮5種味道的神經元結構。研究表明,酸味使用舌頭專用的味覺受體細胞(TRC),以精細調節大腦中的味覺神經元以觸發厭惡行為。在應用研究領域,食品感知科學在酒產品上頭和口乾機理的鑑定方面得到了成功應用。該研究首先建立宿醉動物模型,確定上頭和口乾指標,然後,開展行為學、體外腦組織培養高通量篩選技術、生化和生理學實驗,明確宿醉的標誌物和引起上頭、口乾的機理。最後,開展轉化研究及人體大腦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該研究成果為找出酒產品中引起上頭和口乾的物質成分,瞭解其造成宿醉反應的機制,並找到減輕飲後上頭、口乾的干預措施,為提升酒產品的飲後舒適度提供了重要指導。

看完覺得食品感知科學領域未來將大有所為!我輩食品感官人應當立足於現實,著眼未來,在2020這個新的食品年做到更多的產出,更優的科研成果,爭取迎風而上,取得更多的佳績!

知識來源:《中國食品科技:從2020到20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